說到糖,我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甜甜的味道,滿滿的幸福感,但糖分攝入過多又會誘發肥胖、糖尿病等各種慢性疾病,所以在滿足味蕾的同時,我們還要警惕這個“甜蜜的負擔”。“減糖”是“三減三健”的核心內容之一,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如何正確減糖。
“減糖”減的是哪些糖
糖是碳水化合物這個大家庭中的成員,可以為我們的日常活動提供能量,也是日常烹調離不開的調味品,更是多種加工食品的主要配料。“減糖”主要指的是減少添加糖的攝入,添加糖是指人工加入到食品中的糖類,包括單糖和雙糖,生活中常見的白砂糖、蔗糖、冰糖、紅糖、黑糖、麥芽糖、海藻糖、果葡糖漿等,都屬于添加糖。
糖與慢性疾病
糖過量攝入對身體最直接的影響是造成熱量超標,多余熱量以脂肪的形式儲存起來,導致超重和肥胖。除果糖外,其他的糖都具有較高的升糖指數,使血糖快速上升,長期大量攝入會增加胰島細胞負擔,誘發糖尿病。果糖需要在肝臟轉化為葡萄糖,雖然升糖幅度與效率比較低,但它在人體代謝不受胰島素調控,也沒限速酶的障礙,代謝非常的快,過量攝入更容易導致非酒精性脂肪肝、肥胖以及高尿酸血癥、痛風。減糖意味著減少多種慢性病的發生風險,對個人、家庭和社會都具有很大獲益。
糖的推薦攝入量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薦每人每天添加糖攝入量不超過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50g糖相當于多少食物呢?一瓶500mL的碳酸飲料或果汁飲料含糖50g,一盒200g風味酸奶含糖25g,100g冰激凌含糖20g。這樣來看,對于愛吃零食喝飲料的小伙伴來說每天的添加糖攝入量很容易超標。
“低糖”和“無糖”食品可以多吃嗎?
那么“低糖”“無糖”和“零蔗糖”食品是否就可以隨便吃了呢?《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規定,每100g固體食品或者每100mL液體食品中糖含量小于等于5g,就可以稱為低糖食品,小于等于0.5g就可以注明“無糖”或“不含糖”,因此“低糖”或“無糖”并非完全沒有糖,控制好攝入量是關鍵,而“零蔗糖”僅僅代表產品中沒有添加蔗糖,但有可能添加其他種類的糖,購買時需要我們擦亮眼睛,仔細閱讀配料表。
減糖應該怎樣做
1. 少喝含糖飲料,用其他飲品如白開水、茶水等代替含糖飲料。
2. 減少高糖預包裝食品的攝入,如餅干、冰激凌、巧克力、糖果、糕點、蜜餞、果醬等;配料表中添加糖排在前幾位的食品少買或不買。
3. 外出就餐時少選高糖菜品,如糖醋排骨、魚香肉絲、拔絲地瓜等。
4. 烹調時減少白砂糖及含糖調料的使用,如番茄醬、燒烤醬等,嘗試用其他調味品如醋、胡椒、大蒜等代替糖以減少味蕾對甜味的關注。
5. 嬰幼兒食品無需添加糖,建議以喝白開水為主,制作輔食時,也應避免人為添加糖。
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細節做起,科學減糖,享受健康。
參考資料
1.《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
供稿科室| 營養科
作者| 梁玉竹 張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