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ma 本期跟大家介紹一個“熟悉的陌生人”——腔隙性腦梗死(簡稱腔梗),它可是體檢報告中的熱詞哦~
隨著頭顱CT和磁共振(MRI)檢查的普及,很多人在檢查報告中見到“腔隙性腦梗死”這一名詞,但由于大多數人沒有明顯的癥狀和不舒服,腔梗往往不被人們所警惕,也很容易被漏診,甚至誤診。
Emma :腔隙性腦梗塞是一個影像學診斷名詞,很多人看到CT報告的“腔隙性腦梗死”就誤以為是腦梗死,非常緊張。其實,與普通的腦梗死相比,腔梗的病情較輕。
我們先溫習一下腦梗死的定義:
平時所說的腦梗死,醫學稱之為缺血性腦卒中,是指供應腦部血液的大中型動脈被堵塞,導致血流中斷,腦組織缺血缺氧并壞死。
因為大中型血管供應血液的區域較大,所以血管堵塞后導致的缺血壞死區域也更大,其臨床后果也更嚴重,會出現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甚至危及生命。
1、何謂腔梗?
相比之下,腔梗是指大腦半球或腦干深部的小動脈管腔(直徑多在3~4毫米)閉塞,引起相應區域的腦組織缺血缺氧壞死,壞死的腦組織被吸收后就形成了腔隙。屬于腦梗死的一種特殊類型,約占所有腦梗死發病的20%。
2、腔梗會有哪些臨床表現?
由于被堵塞的小血管供應血液的區域很小,所以壞死腦組織的體積也很小(梗死灶的直徑一般為2~15毫米),所引起的臨床后果也較輕,多數患者發生腔梗后根本沒有任何癥狀,所以自己并不會察覺,僅在體檢做頭顱CT或MRI時被發現。
如果腔梗發生在具有重要功能的腦區域,也可以引起一些癥狀。有些患者會出現輕度偏癱、說話或吞咽困難、肢體麻木等癥狀,但一般比普通的腦梗死要輕很多。由于癥狀輕微,也很容易被人們忽略。
3、好發于中老年人,且易復發
研究表明,中老年人腔梗發生率在20%~55%,同時隨著年齡增長,每增加1歲,腔梗發生率增加3%~8%。
腔梗易復發,每年復發率為4%~11%,發病一次,加重一次,有累積效應。
Emma :目前,醫學研究認為腔梗是隨著年齡增長注定會出現的一種改變,就像額頭的皺紋和頭上的白發,都是衰老的表現,體檢中即使發現了也不要過于緊張。
Emma :雖然絕大多數孤立存在的腔梗發現時沒有任何癥狀,短時間內不會造成危害,但它的危害在于將來,因為腔梗很容易復發!
如果長期反復發作,腔梗病灶不斷增多,多個病灶發生融合,可能引發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出現。比較明確的疾病包括腦卒中、認知功能障礙、精神異常等。
1、腔梗患者再發腦卒中的幾率明顯增加
一項對于2684名健康人群跟蹤平均6.3年的研究顯示,影像學檢查發現有腔梗的患者腦卒中發生率較未發現腔梗者升高3.66倍。
2、腔梗導致認知功能障礙增加
對于多發腔梗和關鍵部位(海馬、丘腦等)的腔梗,因為病灶累及和學習記憶相關的神經纖維,從而出現血管性認知障礙。調查顯示,約30%的患者在腔梗后的4年內會出現認知障礙。
研究表明,腔梗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率較正常人群高2~3倍,同時在已經出現癡呆患者中,如果影像檢查發現腔梗,那么癡呆程度會更加嚴重。
3、腔梗還會增加各種類型精神情緒異常發生率
一項對于年齡大于60歲腔梗患者的研究發現,抑郁癥發生率可以達到40%~50%。
Emma :
腔梗雖是小血管被堵塞,幾乎沒癥狀或癥狀輕微,但如果忽視不管,還會增加中風、癡呆、抑郁癥的發生風險,每一個疾病都有致命的危險,必須重視起來!
隨著年齡的增長,腔梗發病率明顯增加,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高脂血癥、動脈粥樣硬化、吸煙和飲酒等,也都是腔梗的危險因素。所以,全面控制危險因素是最重要的措施。
1、積極控制危險因素
高血壓是導致腔梗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控制血壓至關重要。規律服藥的同時,注意把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對于腔梗患者,尤其是收縮壓不宜降得太低。
如果同時存在多種其他危險因素或疾病,特別是合并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癥等,應根據醫生意見積極使用他汀、阿司匹林等藥物治療。
如果合并有高脂血癥,需要將低密度脂蛋白(LDL)控制在1.8mmol/l以下。
如果合并糖尿病,可服用降糖藥使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
Emma :如果沒有其他合并癥或危險因素,除了控制血壓外,一般不需要用特殊藥物治療的。
2、及時篩查腦血管
由于腔梗與腦血管病高度相關,因此腔梗可視為腦血管病的一個預警指標。一旦發現,建議應該進行腦血管病篩查,及時防范,以延遲腦血管病的發展速度和發病程度。
對于腦內血管,我們建議做核磁腦動脈成像檢查,排除顱內血管狹窄。
同時如果人體頸部血管出現狹窄,也會導致腦供血不足,比較方便的篩查方法是頸動脈和椎動脈超聲檢查,很多較大型醫院還可以通過頸部血管磁共振成像篩查頸部血管疾病。
Emma :由于超聲、核磁影像檢查對于操作者有較高的要求,如果進行腦血管病篩查,推薦大家到較大型醫院或腦血管病中心進行檢查更為可靠。
規律用藥后,如果沒有出現特殊情況,可以1年體檢一次頭顱CT或MRI檢查,評估是否出現新病灶。做到早知曉、早預防、早治療,別等發展成大病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