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新媒體公眾號播發了一篇經典的法律案例:2019年鞍山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了一起特殊的遺產繼承案件。
高強(化名)專職照顧爺爺奶奶直至兩位老人去世,一封由別人代書的遺囑顯示,爺爺奶奶生前曾表示把自己的住房送給孫子,但叔叔姑姑們不同意,指出遺囑的代書者是高強的女朋友(現為妻子)要求判遺囑無效,老人房產按法定繼承順序分配。最后,法院判決遺囑無效,但是孫子可視為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老人的遺產,老人的住房歸高強所有。
法院為何這樣判決?法官判決的依據是什么?5月18日,記者采訪了審理此案的法官。
事件經過:侄子與叔叔姑姑因繼承遺產起糾紛
記者了解到,高強沒有工作,專職照顧爺爺和奶奶直至二人去世,后事也由高強出資辦理。爺爺奶奶去世前立下代書遺囑,主要內容為因高強照顧老人,老人去世后將居住的回遷房屋送給高強。
可是,這份遺囑卻引起了高強的兩個姑姑和叔叔的不滿,他們認為遺囑的代書人是高強的妻子,且沒有見證人在場,遺囑無效,高強被上述三人提起訴訟。
裁判結果:遺囑無效但是孫子可獲得老人的住房
鞍山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長王長順是本案的審判長。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起案件作為最高法‘弘揚社會主義價值觀十大典型案例’被宣傳推廣。”
王長順向記者講述了這個案件裁決的經過和依據。“高強提供的代書遺囑因代書人是高強的妻子,在代書遺囑時雙方是戀愛關系,這種特殊親密的關系與高強取得遺產存在身份和利益上的利害關系,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以下簡稱《繼承法》)第十八條規定的禁止代書人,因此其代書行為不符合代書遺囑的法定形式要求,應屬無效。本案應當按照法定繼承進行處理。”
“高強雖然不是法定第一順序繼承人,但他自愿贍養爺爺和奶奶多年非常不容易,尤其是在爺爺患病臥床多年的情況下。老人死后高強還承擔了喪葬費用,根據《繼承法》第十四條的規定,繼承人以外的對被繼承人贍養較多的人,可以分配給他們適當的遺產,高強可以視為第一順序繼承人來處理。”
“《繼承法》第十四條所規定的‘適當分配遺產’,不是適可而止,是指與非繼承人所行扶養行為相適應,和其他有贍養義務的繼承人所盡贍養義務相比較的適當比例。高強雖沒有贍養爺爺奶奶的法定義務,但其能專職侍奉生病的爺爺奶奶多年直至老人病故,使老人得以安享晚年,高強幾乎盡到了對爺爺奶奶兩位被繼承人生養死葬的全部贍養行為,這正是良好社會道德風尚的具體體現,并足以讓社會、家庭給予褒獎。”王長順說。
“本案其他繼承人有能力贍養老人,但僅是在老人患病期間輪流護理,與高強數年如一日照顧患病老人相對比,高強的姑姑和叔叔的行為不能認為是盡到了贍養義務。據此,高強有權獲得與其巨大付出相對應的繼承房屋權利。”
各方說法:讓孝順受法律保護
遼寧乾開律師事務所主任、高級律師王亞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最高法院將這個案件作為經典案例推廣的意義是重大的,一是弘揚中國美好的傳統文化,讓孝順受法律保護;正常情況下孫子不是法律上的第一繼承人,第一繼承人是指死者的配偶、子女,這次判決是參照第一繼承人的標準來執行的,有積極的推廣意義。二,遺囑的訂立要科學、規范,案件中的代書遺囑人是當事人的女朋友,有利害關系,且沒有見證人在場,遺囑無效,提醒遺囑訂立需要規范。”
沈陽市夕陽公益遺囑服務中心趙旭主任提醒,遺囑一定要到專業機構訂立,立遺囑當事人一定要做精神評估,證明立遺囑時意識清醒,有獨立行為能力,否則一旦當事人去世后,在有爭議繼承案件審理中,會對遺囑當事人書寫遺囑時的精神狀態產生質疑。
全國人大代表官啟軍表示,在本案中高強最終獲得與其巨大付出相適應的繼承房屋的權利,充分踐行了司法為民的宗旨,也體現了公序良俗原則在司法實踐中的準確適用。“奉老床前無怨語,臥冰求鯉孝春融。”孝敬父母、贍養老人不僅是法律規定的公民義務,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司法就應以典型案例做向導,守護社會價值,保護善人善舉,引領社會公正,樹立時代新風。
來源:沈陽網
沈陽日報社新媒體中心(沈陽網)編輯姜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