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鳥為食亡,但實際上,將“鳥”換成“人”,這個結論也是成立的。
近日,世界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發布了一則研究,里面提到:全球近20%的死亡案例是飲食問題導致的。在中國,這個比例更是高達30%!
研究數據還顯示,僅在2017年,就有1100萬人死于不健康飲食導致的各種疾病。
1.心血管疾病
在2017年的美國心臟協會流行病學與預防健康分會上,一位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就曾明確表示,在美國有40多萬心臟和血管疾病患者是因為不健康飲食而患病的,過量的鹽分和反式脂肪是兩大罪魁禍首。
心血管疾病的一大危害因素就是高血脂,血管堵塞、動脈粥樣硬化都是血脂作怪的結果。而血脂中的主要成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正是以我們的日常飲食為主要來源,反式脂肪就很容易形成這類有害的血脂成分。
2.癌癥
癌癥類型有很多,誘發因素也多種多樣,但不良飲食習慣是重要的誘發因素,尤其對于消化道系統腫瘤來說。
腸癌的發病就與多紅肉少纖維的飲食習慣有關。這種飲食結構容易引發便秘,造成有害物質在腸道中長時間堆積,刺激腸道黏膜,久而久之會增加腸癌發病率。
肝癌的發病則與嗜酒、食用霉變食物有關。長期飲酒過量會導致慢性肝炎,經過三部曲演變成肝癌;霉變食物中的常見毒素黃曲霉素則有強致癌作用,與肝癌發病有密切關系,即便極微量的黃曲霉毒素也有致肝癌的風險。
肺癌發病則與中式高溫烹調習慣有明顯關系。高油溫烹調的方式很容易產生含有大量致癌物質的油煙,如果廚房通風不佳,長期吸入這些油煙也會大大增加肺癌風險,絲毫不亞于吸煙或吸二手煙。
胃癌發病則與腌制食品有密切關系。東亞國家中日韓都是胃癌高發國,正是與東亞人民喜食腌制食品有很大關系。腌制食品不僅鹽分含量高,還含有致癌物質亞硝酸胺,這兩種物質長期對胃黏膜造成直接刺激,就很容易引發慢性胃炎或胃潰瘍,久而久之形成胃癌。
食道癌發病則與高溫飲食有關。又辣又燙的火鍋、熱滾滾的湯水和茶水,都是中國人餐桌上常見的配置,但這些都非常不健康。長期高溫飲食對食道黏膜會造成嚴重損傷,甚至引發潰爛、出血,反復如此便容易增加食管癌風險。
3.三高癥
三高癥即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
前面說過高血脂與過量的脂肪攝入有關,這里不再贅述。
高血壓則與高鹽飲食有關。吃鹽過多,攝入鈉離子過多,會造成滲透壓不平衡,血管吸入過多水分導致血液容量增加,同時鈉離子還會刺激血管壁的收縮,于是造成血壓升高。
糖尿病則顯然與糖分攝入有密切關系。不僅僅甜食有糖尿病風險,長期只吃升糖指數高的精米細面也會增加血糖負荷,增加糖分的代謝負擔,提高2型糖尿病風險。
4.痛風
痛風是高尿酸血癥的一種繼發疾病,而高尿酸血癥就是飲食中攝入過多尿酸導致的。長期喜食動物肝臟、海鮮、火鍋、骨湯的人,嘌呤攝入過量,就容易造成高尿酸血癥。
要怎樣吃才算健康,這里給大家舉例幾個國家的飲食習慣。
西班牙居民的飲食結構以粗糧、蔬菜、水果、海鮮、豆類、堅果為主。膳食纖維、優質蛋白豐富,還補充了優質不飽和脂肪酸。此外西班牙人的食用油以橄欖油為主,不僅富含不飽和脂肪酸,還有人體必須的亞油酸、亞麻酸,還含有有益健康的酚類物質、角鯊烷等。
冰島給全國的膳食指南中建議冰島人民飲食少鹽少糖,多食用魚類,這其中好處就不必多說。比較有意思的是冰島給出的食物圈飲食指南的中心是水,即建議大家每天要足量飲水。而水正是人體各種代謝活動的重要成分。
再說說瑞士,瑞士傳統的飲食結構含有大量的奶及奶制品,包括牛奶、奶酪等食物。奶制品富含優質蛋白和鈣質,是增進骨密度的重要物質。另外瑞士官方也建議瑞士人民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多喝水,減少甜食和咸味零食的攝入。
其實世界各國官方給出的膳食指南都差不多,總結下來就是5點:少鹽、少糖、少脂肪、多吃蔬果、營養均衡。
參考資料:
1 40%的癌癥是吃出來的! 最致癌的飲食惡習.央視網.2014年5月30日
2 全球最健康國家是怎么吃的?各國都有個健康核心.健康時報.2019年7月19日
3 七種癌癥當心吃出來.生命時報.2015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