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亦稱脂溢性濕疹,是一種肉眼可見的慢性淺表性,炎癥性伴脫屑瘙癢的皮膚疾病,好發于皮脂腺豐富的部位如面部(87.7%)、頭部(70.3%)、胸部(26.8%)、下肢(2.3%)、上肢(1.3%),發病率男性多于女性。按皮損表現有干性和濕性區別:干性表現為大小不一的斑片,基底微紅,上有片狀白色糠秕狀鱗屑;濕性表現為紅斑、糜爛、油膩性痂屑,伴有腥臭味。按發病人群嬰兒型和成人型(30~60歲多發)。嬰兒型是自限性疾病,一般在出生后一個月發生,一般可在3個月內自愈;而成人型則多表現慢性病程,反復搔抓,處理不當可出現嚴重的皮膚感染,容易反復發作,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和精神狀態。
脂溢性皮炎的發病原因尚無定論,研究發現主要危險因素可能有遺傳因素,馬拉色菌感染(定居在皮膚,分解皮脂,產生代謝物進一步刺激皮膚發生炎癥),皮脂分泌過多(雄激素水平有關),皮膚表層屏障受損(可能存在過度摩擦清潔的情況);一般認為發病時由多種因素共同參與引發病理生理學改變。簡單地說如果你有以下情況,極可能發病:1,父母中有人患脂溢性皮炎 ;2,飲食習慣不好,愛吃刺激性食物,酗酒等;3,情緒壓力大;4,患有神經功能障礙,如帕金森?。?,免疫功能失調,如艾滋病,器官移植術后等;6,本身患有皮膚病,如痤瘡,銀屑病等。脂溢性皮炎中醫辯證為面油風,因平素血燥,過食辛辣厚味導致陽明胃經濕熱受風而引起,病因辯證為肺胃熱盛,脾虛濕困,血虛風燥。
脂溢性皮炎治療主要包括一般治療和藥物治療。一般治療主要是調整生活習慣,飲食習慣,調整情緒狀態等,如保證睡眠充足,限制多脂多糖飲食,忌酒和辛辣刺激食物,避免過度清潔和摩擦皮膚,加強控油與保濕;藥物治療則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特點,來選擇外用藥或口服藥的類型。
姜黃消痤搽劑,本方由姜黃、重樓、土荊芥、一枝黃花、杠板歸、絞股藍、珊瑚姜七味藥材組成。適用于粉刺(痤瘡),油面風(脂溢性皮炎)屬于濕熱郁膚證。可清熱祛濕,散風止癢,活血消痤。
膚疾洗劑,本方由苦參、白鮮皮、百部、花椒、硼砂、雄黃組成。可解毒殺蟲,活血祛瘀,止癢收斂的功效。適用于脂溢性皮炎,濕疹,疥瘡,花斑癬等瘙癢性皮膚病。
臨床用藥經驗:
1、任培娜通過進行治療小兒毛囊炎臨床用藥研究,得出結論:對于小兒真菌性毛囊炎患者,聯合伊曲康唑和膚疾洗劑能夠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療效,同時不良反應無增加,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2、杜旭群通過治療馬拉色菌毛囊炎療效觀察,得出結論:口服伊曲康唑與外用膚疾洗劑治療馬拉色菌毛囊炎療效好。
復方硫黃乳膏,本方由硫磺,硼砂組成。適用于疥癬、濕疹等皮膚病及脂溢性皮炎,可殺蟲、解毒、止癢、療瘡。
熱淋清顆粒,由頭花蓼組成。適用癥見尿頻、尿急、尿痛,尿路感染、腎盂腎炎屬于下焦濕熱證。可清熱解毒,利尿通淋。
臨床用藥經驗:
陳克剛通過探究治療頭部脂溢性皮炎藥物的臨床療效,得出結論:熱淋清顆粒治療頭部脂溢性皮炎的臨床效果確切,復發率較低,值得臨床普及應用。
當歸苦參丸(水蜜丸),本方由當歸、苦參組成。適用于頭面生瘡,濕疹刺癢,粉刺疙瘩,酒糟鼻赤等屬于血燥濕熱證。可涼血,祛濕。
臨床用藥經驗:
謝驊通過對治療脂溢性皮炎的藥物臨床研究,得出結論:使用當歸苦參丸聯合他克莫司治療脂溢性皮炎的療效顯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廣。
潤燥止癢膠囊,本方由制何首烏、生地黃、苦參、桑葉、紅活麻等組成。適用于痤瘡腫痛,熱結便秘屬熱毒蘊膚證;皮膚瘙癢屬血虛風燥證。可養血滋陰,潤腸通便,祛風止癢。
脂溢性皮炎,通過正規治療,80%可治愈,但因患者對此病認識不足,就醫率不高,或因治療后護理不當而復發??茖W的日常生活護理可幫助緩解癥狀,減少復發率?;颊呖烧{整心態,正確對待疾病,學習和詢醫了解此病,積極配合治療,不要急躁中途放棄或自行用藥(尤其是抗生素,一般是要經實驗室檢查后用藥才比較有效的)。藥物治療往往有刺激性大,副作用等情況,應嚴格遵醫囑按療程用藥。最后建議患者有科學的作息,保證睡眠充足,生活規律;用溫水和溫和的洗護產品定期清理皮膚;日常穿著以寬松舒適透氣,質地柔軟的棉質服裝為主,減少皮膚摩擦;科學合理飲食,避免多糖多脂飲食,忌酒及辛辣刺激食物,多吃蔬果,保證二便通暢。
既然先天的體質無法改變,那就要通過改善自己的生活習慣,學會調節情緒壓力,積極治療基礎病來降低患病風險。今天玥亮分享的關于脂溢性皮炎的相關科普,你有所收獲嗎?
#皮膚的真相##科普一下#
參考文獻:
[1]皮膚病與性病,2018,40(03):379-380.
[2]吉林醫學,2017,38(01):52-54.
[3]內蒙古中醫藥,2017,36(09):26.
[4]皮膚病與性病,2018,40(03):368-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