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近效期,是件讓藥店頭疼的事情,而為了把這些近效期品種銷出去,店里員工肯定會采取主推方式,以減少門店損失,但是在銷售過程中有可能不會提前告知顧客這個品種是近效期的,因為擔心說了顧客就不會購買,這種擔心也是很正常的,顧客去買藥花了同樣的錢,有誰愿意去買近效期的呢,如果在效期內吃完還好,如果吃不完那就要扔掉,所以一但知道所購藥品是近效期的,有大部分人選擇放棄購買,但是如果不告知顧客,顧客在買回家后自己發現藥品是近效期的,那也肯定是會找上門要求調換或者退貨,好說話的顧客你幫調換了或者退貨了也就沒事了,但遇到難說話的顧客估計要費一番口舌才行了,這就相當于一個死結,告知不行,不告知也有錯。
門店形成的效期品種,多半是在銷售過程中員工對這些品種忽視或者是這些品種不是高毛利品種不愿意去做銷售,又或者是在每月統計時出現了差錯沒有統計出來,如何減少門店近效期或者是如何對這些近效期品種進行銷售又變成了問題。
門店每個月對藥品進行統計,做一份近效期催銷表,按照催銷表上的品種對員工進行分配銷售,因為如果不進行分配銷售的話,沒有員工愿意去賣近效期品種,如果是因為員工自身的原因沒有統計出來近效期品種的話,那么這位員工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如果她沒有統計出來的效期品種銷售完了,那大家皆大歡喜,如果沒有銷售完,那么就只能是她自己來買單了),在統計近效期時也可以讓員工把七個月內的品種也順便統計出來進行提前促銷,這樣會減輕下個月的壓力,同時為了讓員工有銷售的積極性,也可以把員工銷售出去的近效期品種只收進價,差價補嘗給員工,這樣對員工也是一種動力,同時也減輕了門店因為近效期品種銷售不出去而帶來的損失。但是同樣的,如果員工沒有把所分配的近效期品種按額銷售,那也要對其做出處罰措施,這個主要就是從管理上進行約束了,要讓員工知道處罰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讓她們把任務完成。
門店還可以設立一個近效期專柜,把近效期品種放在一起以便于員工銷售,同時員工在銷售近效期品種時一定要注意的是你銷出去的藥顧客一定要在效期內能用完,這樣即使顧客回頭發現你售出的藥是近效期,但你也有解釋的空間,千萬不能太貪,一下子銷給顧客太大的量,這樣做輕者顧客會回來退貨,重者顧客會和你理論吵鬧,這樣影響肯定不好,那你也只有給顧客退貨,這樣就相當于你一盒都沒有銷售出去不說,還為此有可能得罪了一個顧客,或者是流失了一個顧客。
現在也有很多廠家對于近效期品種給予調換,門店應該及時和廠家聯系,爭取將近效期品種更換新的效期,總而言之,門店的效期品種一定要全員參與把它們銷售出去,因為效期品種每個月都會有,你這個月把效期品種銷售完了,下個月又會有新的效期品種出現,門店在進貨時也要隨時關注效期,效期太近的品種進貨量可以放少一點,同時也要要求店員在平時工作中一定要堅持先進先出的原則,不要一股腦的把一個品種也不看效期的遠近就去做銷售,因為每個門店不可能會等這個品種賣完了才會進貨,來貨時要把同品種不同批號的進行標注,這樣更有利于銷售。
細節決定一切,如果我們在工作中隨時對藥品的效期進行關注我想門店所產生的效期品種應該不會是太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