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財富和生命的追問是個永恒的話題。趙本山的小品中,小沈陽說,人生中最痛苦的是人死了,錢沒有花了;趙本山說,人生最最痛苦的是,人活著錢沒了。其實,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最痛苦的不是這些,而是人生遭遇重大疾病或意外時,讓你的積蓄花光,或者病好了,全家陷入債務危機;或者是斯人已逝,讓生者在飽償親人離去的痛苦的同時,巨額醫療費用讓家庭舉步維艱……在這個炎熱的夏日,記者走進醫院,與大夫對話,了解患者在遭遇重大疾病時面臨的困境。盡管在調查開始時就意識到,生命與健康注定不是一個輕松的命題,但生活的殘酷仍然超出了記者的想象。 本報記者 周愛寶
重疾無門 人見人怕 在醫學界,沒有誰比外科醫生這個行當見過這么多殘酷的場面吧。開胸開顱,切除縫合,血淋淋的手術讓常人都不敢睜眼觀看手術過程。山東大學第二醫院胸外科主任叢波教授從1984年做外科醫生至今,是山東有名的“一把刀”,救過多少生命,創造過多少奇跡,他自己也說不清楚。他生性樂觀,對自己的事業特別鐘愛,一天到晚樂呵呵的,病人和家屬都愿意與他交流,他總是有問必答,有求必應。他豁達,他盡力挽救每個鮮活的生命,但他知道人的生老病死殘是不可預料的。但是,叢波教授最近很傷心,有兩個殘酷案例老是浮現在他眼前。一個是,前一陣子他去濱州會診,一個17歲的男孩,打籃球的時候覺得胸悶,拍片后,胸腔積液,手術后發現是晚期癌癥。當他這個“一把刀”切開胸腔,化驗時,發現是小細胞肺癌,無法救治。一朵嬌艷的花朵即將凋零,醫學所能做的是有限的。 另一個是他36歲的同事遭遇重大疾病不幸去世。叢波教授的胸外科有一個年輕醫生,歷經本科、碩士、博士一路走來,成長為一名主治醫師,正值能夠挑大梁的盛年時候。重病不會因為他是醫生而不來,一次在坐門診的時候突然感覺頭暈不適,簡單藥物治療,也不見好。第二天一檢查,腦部有一個顱內轉移腫瘤,是左肺晚期肺癌。檢查出來后,醫院對他采取了積極的治療,顱內手術、胸部手術,請來了很多專家,就這樣也僅僅維持了他八個月的生命。這就是殘酷的現實。重大疾病可能隨時降臨到每個人的身邊,不管你處在什么崗位上,不管你從事什么職業。 開胸手術: 從1千元到四五萬 盡管醫學進步飛速,但有許多病仍然是無藥可救,醫術斗不過死神是個不爭的事實。但是叢波教授心中最遺憾最糾結的是明明可以治愈的病,因為醫療費用的原因得不到及時治療,病人得不到康復,甚至失去生命。穿過前面沉重的話題,從同事去世的悲傷情緒中走出來,叢波又輕松地談起醫學進步如何減少患者的痛苦。 在叢波辦公室,他借來腔鏡切割閉合器演示給記者看,說明醫學進步減少了患者痛苦和手術風險。“比如,做消化道吻合,食管切掉之后重新吻合,過去如果是技術高的人來縫合,也要四十五分鐘,不是很熟練的人,大概要一個多小時。現在我們用這種吻合器,用五分鐘的時間來完成過去接近一個小時的工作。但是就這一項,就要四千多塊錢。這個吻合器,進口要四千六百多塊錢,國產的也要三千多。” “所以說醫學的進步導致科技成分越來越多,費用也就越來越多。現在的醫保,都是基本醫療保障,只包括基本藥物和基本服務,其他的都要自己承擔。”叢波算過,在住院的病人里面,真正的基礎藥物和基礎醫療服務,只占所有費用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都花在新技術、新器械方面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費用也在增加。“我記得我1984年參加工作的時候,做一個肺開胸手術只要一千多塊,到90年代,就要五六千元,到2000年以后,就要一萬多塊錢了。現在,做一例肺癌手術,就要四五萬塊錢。如果用胸腔鏡手術的話,費用會更高。高科技的東西越來越多進入到醫學領域,但是這些東西都在醫保以外。” 叢波說,最讓醫生為難的是很多農村人來看病,他們的孝心很讓人感動,很多孩子為了給老人治病真的是砸鍋賣鐵。但是醫學有很多不可預測性,一旦出現并發癥,費用就沒數了。“今年我有一個病人花了八十多萬,就是因為出現了并發癥。農村的病人,交了四萬的手術費之后,后期出現了并發癥,住ICU重癥病房,每天就要兩千多,加上打針吃藥,一天就要一萬兩萬。像這種病人,許多家庭難以承受!碰到這種情況,我只能跟家屬說,你們的孝心我們都理解,但是你們放棄吧,你們可能會為了這一個人毀掉一個家庭。你們年輕人可能從此要背負一身的債,以后的生活必定很難。這個時候我都很為難,說出勸他們放棄這個話也是很難的。” 醫療捐助: 還有多少潛力可挖 記者請教叢波教授,對待家庭貧困的病人,目前有什么救助渠道嗎?叢波說,通過新聞報道等形式呼喚社會愛心救助以前曾經有過,但現在媒體也無能為力,因為這樣的病人太多了,除非新聞意義重大的,像德州小傳旺事件,人們強烈關注并愿意捐助。不經意間,他講了自己親身捐助或者說是不忍心不捐助的例子。 小萍(化名)兩年前因失戀后情緒悲觀,服下氫氧化鉀自殺,氫氧化鉀具有堿的通性,易溶于水,有強烈腐蝕性。溶于水放出大量熱。口服會灼傷消化道,可致命。小萍經過搶救保住了生命。但是燒傷的食道逐漸狹窄無法進食,而且還出現食管左主支氣管瘺,造成左肺嚴重感染,最終導致左肺毀損。她的病情極為復雜,需要切除燒傷的食道重建消化道,同時切除毀損的左肺。其父母是某國棉廠下崗工人,無力承擔手術費,數月后她的身體出現嚴重營養不良,生命垂危。危急狀況下,親戚朋友幫助湊了六萬元,叢波教授經過對病情反復研究,決定將手術分為兩期進行,一期先做食道切除和消化道重建手術,恢復正常飲食改善營養不良狀況。第一階段自體結腸代食管手術很成功,經過兩個多月的術后康復,小萍恢復了進食,營養狀況有了極大的改善。接下來面臨的就是二期手術,需要切除狹窄的食管和毀損的左肺,還需要三萬元治療費,但前面的六萬已經花光,沒想到這家人再次東借西湊了8000元后,再也沒有其他渠道了。 叢波啟發她們能否通過新聞媒體求助社會,但沒有結果。這個治到一半的病人成了叢波的心事,病不能再拖下去了!叢波向小萍的家人要了賬號,從自己的個人賬戶上打過去兩萬元。手術終于順利實施。如今小萍已經健康出院,親戚正幫助她開一個小店,滿懷信心開始了新的生活。 像這樣的捐助還有幾次,這里有幾分愛心,有幾分無奈?叢波說,身邊的事件說明重大疾病和意外事故的巨額醫療費用想依靠社會捐助的途徑來解決已經是不可能的了。萬兒八千的我們想方設法解決,而我們醫生更多的情況下是愛莫能助。 天助自助者 重疾險王者歸來 “這幾年國家醫療保障進步很大,基本醫療保障開始覆蓋大部分人群,但遇上重大疾病我們普通人必須自助,天助自助者!通過商業醫療保險利用大數法則來轉嫁醫療費用是個不錯的選擇。”叢波說即使是大夫,他早在2003年就購買了3份國壽康寧重大疾病保險,而且他的全家都保了。有充足的醫療保險確實能夠創造生命的奇跡。叢波說他很高興投保了重大疾病保險而沒有用上,但他的朋友濟南市某商會的會長卻用上了,2003年這位商會會長碰上一個能力很強的中國人壽營銷員小姑娘說服了自己買了5份國壽康寧重大疾病保險,保額達10萬元,投保一年后,結果發現食道癌,叢波給做的手術,花費了1萬多一點。手術后給來找叢波辦理保險理賠手續,花了一萬多,結果賠了10萬元,后來的放化療的費用全有了。生命創造奇跡,這幾年下來他把生意從幾千萬做到了上億元。現在他竟然仍然上班做生意,活得很歡。可見得了癌癥也未必就宣判了死期,現在的技術進步,加上及時的治療仍然可以讓人活得很久。 很有意思的是,那天去叢波辦公室采訪快結束的時候,他的一個朋友申女士來找他,因記者正在采訪,她就在一旁等待。申女士突然接到哥哥的來電說,孩子今天生日就不買別的禮物了,他當舅舅的做為投保人為外甥購買10萬元保險,來問孩子的身份證號碼。申女士告訴記者,今年的新康寧險剛推出來,保障范圍更大了,價格也不高,這才有了哥哥買保險送外甥的一幕。新康寧是個什么東西呢?老康寧的故事還沒有說完,新康寧又出來了,有點意思。 陪同記者來采訪叢波教授的孫國棟以前是濟南市立醫院大夫,現在中國人壽濟南市分公司客戶健康體檢中心主任。他2003年從醫院離開加盟中國人壽,他見證了中國人壽重大疾病保險——國壽康寧終身重大疾病保險如何被市場熱捧,但在2006年股市進入牛市之后,人們對保險的選擇,從重疾保險轉向分紅險、萬能險,保險逐漸偏離了保障這個基本功能。這幾年他理賠過許多重大疾病理賠案件,他深深知道,一年只需拿出少量的收入就能獲得不低保額的重疾保障。這份保險能夠在災難來臨時,為一個人、一個家庭撐起一片天空。 “老康寧保十種、二十種重大疾病,而新康寧(2012版)保40種重大疾病加10種特定疾病,基本覆蓋了人生可能罹患的重大疾病。”孫國棟說,新康寧在全部覆蓋老康寧的病種的基礎上,在五方面有了新的擴展:一是心腦血管病,比如新增的心臟瓣膜手術、嚴重冠心病都非常重要;二是良性腦瘤,甚至部分病例無需開顱手術也可以按大病進行理賠;三是老年病保障更全面;四是兩種發病率在逐年上升的炎癥性腸病,即嚴重克隆病、嚴重潰瘍性結腸炎;五是病種保障全,理賠標準科學合理。如一型糖尿病在外源性胰島素依賴的基礎上,只要出現下面一種情況就能進入保障范圍:增殖性視網病變、植入心臟起搏器治療心臟病、因壞疽切除一個腳趾等。 目前,生活方式、環境污染、工作壓力、飲食習慣等原因讓人們患上重大疾病的概率大大提高,重大疾病保險作為基本醫療保險的補充無疑具有重大意義。但是人們患重大疾病的概率高嗎?如果不得病合算嗎? “重大疾病的概率你們可以采訪專家,讓權威數據說話。有一點我要說明的是,重疾險即使不出現保險事故,走過人生最后階段是要返還全部保險金額,既可提前取得現金價值,也可留給子女或親人,盡顯人生關懷。”孫國棟如是說。
重大疾病 離我們多遠 在手術臺周圍轉了近三十年的叢波,從自己臨床經驗分析現在腫瘤的發生有以下幾個趨勢:一,發病率提高。80年代的時候,一周做三臺手術,病區人也不多。現在我們一個周要做十幾臺手術,病區每天都在進人。二,腫瘤病人的年輕化趨勢。從前我們看到四十多歲的腫瘤病人,我們覺得很可惜,現在,從四十歲到三十歲,甚至是二十歲左右的,越來越常見。三,發病的地域化,就是城市化、農村化的差別越來越小。以前腫瘤是農村的發病率高,但現在來看,城市的發病率也很高。作為醫療行業,我們有深刻的感觸。社會的進步發展,也帶來了很多副作用,就是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 除了癌癥,哪種病發病率高? 叢波說除了腫瘤,就是心血管疾病。這方面還是采訪我們心內科副主任蔣衛東吧。蔣衛東,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心血管內科專業副主任醫師,山東省起搏與電生理學會委員。 蔣衛東說,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吃得好,但工作壓力也大,運動又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明顯提高。目前心腦血管疾病是人類健康的第一大殺手。其發病率,致殘率,死亡率均處于各種疾病的首位。尤其是目前我國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脂血癥、肥胖,缺乏體力活動以及吸煙的人群巨大,這些均是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數據顯示,中國目前有高血壓患者1.8億,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前期患者2.5億,高血脂癥患者人數為9000萬,煙民3.5億,肥胖癥患者超過7000萬。另外,高鹽飲食也是心腦血管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尤其是北方人群,我省居民每日食鹽攝入量平均為18g(要求是6g/每天)。而缺乏運動以及壓力過大是現代人的通病。以上這些因素導致我國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持續上升,并有年輕化趨勢。30歲左右即發生急性心肌梗死,40多歲猝死的常見,而造成患者猝死的原因主要是心腦血管疾病,其中80%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我國每年有300萬人死于心腦血管疾病,占全部死亡原因的40%。 不要問重大疾病離我們有多遠,重大疾病就在我們身邊!一個良好的心態,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一份保障額度足夠的重大疾病保險,才會讓你的生命航程夠遠!夠精彩!才會讓你一生健康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