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的風云人物,被譽為“晚清第一名臣”,是修身齊家治國中華千古第一完人,實現了立功(力挽狂瀾扶晚清王朝垂而不死,在“同治中興”時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立德(成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為后人留下學說)“三不朽”之說。曾氏家族是歷史上數得著的侯門望族,曾國藩繼承發揚儒家教育思想取得了巨大成功。曾國藩五兄弟的后人已經綿延至第八代,有突出成就的人多達240多人,由此可見“曾國藩家訓”影響之大!
[江西省遂川縣五斗江中學 湯利萍]
曾國藩
一:曾國藩其人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漢族,初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與胡林翼并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并稱“晚清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曰文正。
二:曾國藩家書
《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成書于清19世紀中葉。該書信集記錄了曾國藩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定,形式自由,隨想而到,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蘊育真知良言,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召力。盡管曾氏留傳下來的著作太少,但僅就一部家書中可以體現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曾國藩作為清代著名的理學家、文學家,對書信格式極為講究,顯示了他恭肅、嚴謹的作風。
三:曾氏后代及成就
曾國藩家訓對其子孫后世的影響十分深遠,實現了曾氏“長盛不衰,代有人才”的遺愿。兩百多年來,曾氏后裔有成就的多達200余人,大多成為學術、科技、文化領域的精英,堪稱中國家族史上的奇觀。
曾國藩的四個弟弟(分別比他小九歲、十一歲、十三歲、十七歲)、兩個兒子,都是在他的教育下成長的。四個弟弟中后來有三個走上前線,帶兵打仗,成為他事業的得力助手,尤其是打下南京的九弟貢獻最大。曾國藩的大兒子曾紀澤是近代著名的愛國外交家,在沙俄虎口中奪回四百平方里的土地,是近代中國在談判桌上為國家爭得利益的惟一外交官員。曾國藩的小兒子曾紀鴻是一個數學家,致力于圓周率的研究,曾把圓周率推算到小數點后的一百位。尤其是他的家族后代人才輩出。曾國藩的直系后人,有第三代的著名詩人曾廣鈞、外交家曾廣銓、第四代的著名教育家曾寶蓀、曾約農。曾國藩的第四代外孫有做過臺灣“國防部長”的俞大維、著名學者俞大絪。曾國藩弟弟的后人中有第四代的著名化學家曾昭掄、著名考古學家曾昭燏,第五代的著名革命家曾憲植、著名畫家曾厚熙。有人作過統計:曾氏家族從他的父親以下到科舉制度廢除七十余年間,共出秀才、舉人、進士、翰林二十多個。實行新式教育制度后,他的子孫大都大學畢業,留學外國。古人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曾氏家族卻五世不斬。這種世世代代福澤綿延的奇跡令人敬仰。
四:曾國藩的家訓之道
1.孝友
什么是孝友?孝,是對長輩的態度:恭敬順從。友,是對平輩的態度:善意仁愛。一家人若以孝友態度相處,則家庭的興旺可持續到十代八代。在他的心目中,無形的良好家風要勝過有形的權勢財富;辛辛苦苦掙來的家業要勝過從官場商場中得來的富貴。當然,官宦之家、商賈之家也可以造就孝友家風,只是權和錢是容易腐蝕人的兩樣東西,孝友要在這樣的家庭中扎下根來頗不容易。身為大官的曾氏,所以要處心積慮,時時刻刻談家風,其原因就在這里。
2.勤儉
曾氏家書中出現得最多的兩個字,即勤與儉。
他說:“身勤則強,家勤則興,國勤則治,軍勤則勝?!庇终f:“勤則興,懶則敗?!薄扒Ч胖ベt豪杰……不外一勤字?!边€說:“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惰字毀?!?/p>
他給家里定下規矩:“吾家子侄,人人須以勤儉二字自勉?!彼踔烈幎ǎ何峒夷凶樱谟诳矗g覽翻閱)、讀(認真仔細閱讀)、寫、作四字。即勤于讀書寫文章。吾家女子,要勤于做家務,做女功,做小菜等等。他要將自己的這個體驗不厭其煩、切切實實地傳遞給他的家人和子孫后代。至于儉樸,既是對物產的珍惜,也是一種人生態度。物質的追求是沒有窮盡的,物質欲望的滿足也是難以達到的,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欲壑難填”。即便是在物質產品已經很豐富的今天中國,仍然需要提倡儉樸,提倡節約,反對浪費。浪費將導致資源的過度揮霍。
3.讀書
古往今來,讀書應是接受教育的最為主要的途徑。無論是做人的道理,還是謀生的手段,無論是過往的歷史,還是身外的世界,最為便捷的獲得,只有讀書。舍讀書之外,似乎找不到更好的方式。由讀書而改變命運的曾國藩,自然比別人更懂得這個道理,因此他也更加重視子弟的讀書。
4.睦鄰
一個家庭家族不是孤單地存在于社會上的,它與社會打交道最多最經常最直接的莫過于鄰里。與鄰居和睦不和睦,的確是居家過日子的一件重要事情。針對世上不少富貴人家在與人打交道時,只重錢物而輕情感的現象。曾氏告誡兒子,對于鄰里之間的慶賀吊唁等事,不能只打發下人送錢送物而已,要親自上門,這樣方顯得誠懇。
五:曾國藩家訓之道的啟示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承繼傳統精華、突顯時代特征。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對整個近代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深遠,給當代教育帶來了諸多有益的啟示。
(一)曾氏德教思想啟迪當代教育應重視德育的培養。
曾氏家教思想非常重視指向“德”的人才培養,他認為首先應教會子女如何做人,目前社會上,家庭教育缺乏科學的教育引領,守著陳舊、落后、錯誤的教育觀念,用著原始自然的教育方式,重智育輕德育,重生理輕心理,重外顯輕內省,重教而不會教的現象相當普遍,解決家庭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和矛盾,已到刻不容緩的地步。
曾國藩家教還重視培養子女的社會責任感,把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
(二)家庭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和重要意義
曾國藩非常重視家教,以他自己廣博的學識、豐富的閱歷和超人的智慧對其子女們進行諄諄教誨。現代很多人都忽視或是忽略了家庭教育,總認為學校才是孩子受教育的唯一場所,其實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在家庭,學校、社會的合力作用下,孩子才能健康成長,全面發展,迅速成才。家庭、學校、社會三者中首當其沖的還是家庭教育,因為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就是家庭??v觀人類進化文明史,始終沒變的是:父母是兒女第一任教師,更是終身的教師。家庭是人的第一課堂,也終身的學堂。家庭教育對人一生影響至關重要。
(三)良好的家庭氛圍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曾國藩出身于耕讀世家,受高祖、曾祖及父親的影響,不可避免地要發揚家風教育傳統。他寫信給兩個兒子說:“吾教子弟不離八本、三二致祥?!庇纱丝梢?,曾國藩從小生于書香門第之家,又深受祖父和父親的影響,這樣良好的家庭氛圍,是他勤于耕讀重要原因。
(四)重視傳統文化素養的傳承和發展
曾國藩是一個善于從古代先哲吸取智慧的人,也是一個善于把書本與人生聯系起來思考的人,而且他特別善于從中抽取出可以指導人生的信條與經驗。我國現代社會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已經能受到嚴峻的挑戰,所以現代教育應該把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和弘揚現代文化放在一個重要位置引起高度重視。
望所有父母都能能從曾國藩家書、家訓中收獲教育孩子的方法,在育兒路上多讀書、多思考、多學習,取其精華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