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四少)古道,古舊的道路。《古道歇棚記》載:“古道者,古來人世跨空移時、運往行來之途;貫朝穿代、紉憂綴樂之線。”這條古道,是船場村通向荔枝嶺的必經之路。

古樹一:沿著蜿蜒曲折的古道,小橋流水潺潺,七顆參天大樹,茂密蔥蘢。樹木的枝梢交錯著,把天庶的嚴嚴實實的,這就是鐵榭,是格木的一種。聽當地村民介紹,這些鐵榭已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格木為珍貴的硬材樹種,木材堅硬,被稱為鐵木,極耐腐。古時生產工具相對落后,不易砍伐,取材,所以好多還是被保留下來。同時也由于鐵榭生長慢,特別是近代遭受嚴重砍伐,剩下為數已經不多,是屬國家二級保護樹木。在船場荔枝嶺古道同時留下這么多,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同時也是后代子孫共同保護的成果,其中也包括許多關于老樹的美麗傳說。以后隨著景區的發展,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希望有關單位能掛牌說明并施以更好的保護!




按照指示牌的方向,不知不覺就來到了古道邊的涼亭。

在亭中俯瞰前方,高鐵高速,紅樹林,村莊盡收眼底,美不勝收……




古樹二:過了充滿吉祥如意的大紅門,就是荔枝嶺景區。嶺上有一棵老荔枝王,據本村村民陳述是本族老公所植,至今有四百多年。聽完本地人士描述老荔枝王的特性后,我頓時想起十年前去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考研時的情景,云南的緯度與云霄差不多,那邊當時就有與老荔枝王相似的荔枝,來自好奇心驅使查了一下,老荔枝王應該就是金秋紅荔枝。每年9月—10月成熟, 金秋紅荔枝具有味甘、酸,性溫,有補脾益肝、生津止渴、解毒止瀉等功效。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常食荔枝,補腦健身……”。至于老荔枝王的果實肉包不住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果實成熟時剛好遇到深秋天氣轉涼,荔枝肉當然就無法長滿了。老荔枝王不僅有著美麗傳說,保佑著這里的人,更重要的是全身都是寶!


在景區,游客們拍照,祈福,孩子嬉鬧著,燒窯,蕩秋千,吊床上的人悠哉悠哉,涼亭喝茶的喝茶,說笑的說笑……他們都自由著并快樂著!好一片片歡歌笑語的景象……







過了老荔枝王后,古道小路趨于平旦。走在古道上,透過一顆顆開滿花的樹木罅隙,一朵朵潔白如玉的金英子花滿眼生機,與粉紅色的報春花相映襯真是美煞所有人的眼睛。隨手一拍,杠杠的!棒棒的!全是滿滿的收獲。遠處的山野的樹木一片翠綠,嬌嫩欲滴。清新的微風迎面拂來,輕輕吹動人們的衣裙、滑過手背的剎那就像新生的嬰兒鼻息輕輕飄出!














信心滿滿村主任方偉榮:“現在建設圖紙都出來了”。景區的發起人方太章:“這么好的風景只有自己看實在太可惜了,應該讓更多人來分享這份快樂!”村民們默契的配合終使最初的構想慢慢成為現實!是啊,山清水秀的荔枝嶺是船場全體村民的寶貴財富,建設景區的過程中,村民們群策群力,無私奉獻,團結一致的思想更加難容可貴,這也正是美麗鄉村所要求和提倡的。山清水秀,歡歌笑語,風景宜人的荔枝嶺,我們還會回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