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正在實施兩項關鍵工程:一個工程將徹底...
我國正在實施兩項關鍵工程:一個工程將徹底解決我國的糧食安全問題;另一個工程將大大降低我國果蔬和糧食的損耗,為國家節約大量耕地產出。
第一個工程就是袁隆平提出的“十百千”工程。即實現10萬畝海水稻種植示范、力爭100萬畝海水稻鹽堿地改造開工、1000萬畝鹽堿地改造計劃全國布局。2020年,袁隆平的海水稻團隊在全國的示范種植面積擴大到10萬畝,平均畝產超過400公斤,取得可喜可賀的成果。
2021年,袁隆平的海水稻團隊已經簽約600萬畝合作項目,一旦“十百千”工程完成,將為全國改造1000萬畝鹽堿地,按照畝產400公斤來算,將為國家增加糧食40億公斤。我國有15億畝的鹽堿地,其中2.8億畝可以開發利用,所以改造鹽堿地種植海水稻前景是十分廣闊的。有了袁老這樣的科學家,我們的糧食安全才有保障。
第二個關鍵工程就是阿里巴巴“最先一公里”工程。據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阿里懂吃者聯盟成員朱明研究發現,我國的果蔬在“最先一公里”損耗高達15%-25%,也就是說在農民手里還沒賣出去就爛掉了15%-25%。這個損耗量相當于1.2億畝耕地種植出的產品,如果再加上糧食的損耗量,大約有2億畝的產出白白地浪費掉了,這個數字是十分驚人的。
#院士:中國每年有2億畝果蔬糧食爛掉# 阿里巴巴“最先一公里”工程就是著眼于從產地的預冷降溫、初加工、冷鏈物流等環節,降低果蔬的損耗。目前已在云南、廣西、四川、山東、陜西自建的5個數字農業集運加工中心(產地倉)已經全部建成投用,輻射中國核心的農業產區。再加上菜鳥已在全國900多個縣域建立物流共配中心,這些數字農業新基建一年可支撐100萬噸生鮮農產品上行。
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既要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我們糧食的產量,解決糧食安全問題,同時還要借助科技手段降低我們的果蔬損耗。這兩項工程的實施,無疑為我們創造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