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譜童書每周推薦 孩子免費聽故事神器
點擊標題下 愛讀童書媽媽小莉 關注
500多個經典故事任意聽
見過小拍的親都說,
一個字:瘦!
朋友都安慰我說,
這身材是像媽.
嗯,我家祖傳瘦子。
可當上二寶媽走上科學育兒路后,
我開始反思,
這或許不是遺傳那么簡單。
現在帶寧寧,
和7年前的新手麻麻相比,
對發燒、感冒之類的事已經很淡定了。
可各種新觀念、新知識
還是看得我眼花繚亂呀!
寧寧四個月的時候,
開始學阿滋媽的輔食課,
get了很多
孩子營養和輔食添加方面的技能。
這才了解到當年“經驗帶娃”的自己
是如何坑娃的。。。
就先說加輔食的時間吧,
小拍那會我也不知道從哪兒看的,
四個月起就胡加海塞。
其實,國際上公認的
加輔食時間是6個月,
前6個月只要純母乳喂養就好啦。
然而,
小拍十個月就斷奶了,
當年真是圖樣圖森破。。。
現在了解到母乳喂養的種種好處,
嗯,寧寧爭取母乳喂到2歲。
說到喂奶,
7年前的我不僅無知,還很殘忍。
不知道受了哪本書的影響,
說給娃喂奶一定要定時定量。
然后俺就。。。
可后來才知道,
對小嬰兒來說,應該按需喂奶,
寶寶想吃就可以喂,
去他的定時定量!
講到吃喝,必提拉撒。
當年第一次碰到小娃娃便秘這種事情,
別提我有多崩潰了!
名副其實的每天等屎。。。
是的,兩個月就給娃加橙汁。
這么多年過去了,
終于在阿滋媽的輔食課上學到
水果榨成汁后,
當中的膳食纖維被去除了,
對緩解便秘并沒有什么作用。
反而,糖分還留在里面,
增加了肥胖的風險。
小拍啊,娘對不起你。。。
加輔食從米糊開始最好。
于是小拍從四個月開始吃米糊,
直接吃到了一歲多。
但實際上,
不同階段要為嬰兒
提供不同性狀的食物。
嗯,吃米糊當然沒事,
但是吃這件事,
不僅和吃進去的營養有關系,
更重要的是,
它還會影響孩子的口腔運動能力!
大小魚刺都難不倒的吃魚達人
是怎么煉成的?
很可能和嬰兒期
咀嚼功能的充分鍛煉有關系。
還有,為啥有些人
發不出英語或俄語里的卷舌、彈音?
這也和食物的性狀有關。
小時候常吃軟的食物,
咀嚼能力差,
自然也就影響了構音能力。
原來吃飯這件事,
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啊!
額,在那個年代(其實也就7年前),
我完全沒有意識到,
鹽也會成為一個問題。
于是,大人吃啥孩子也跟著瞎吃。
什么炒菜、咸菜、醬料,都到娃的碗里來。
可上了輔食課才知道
一方面,我們木有認識到攝入過多鹽分,
鈉含量過高以前心血管疾病的高發。
還以為不加鹽的食物會很難吃。
其實,嬰兒的味蕾
沒有被各種調料所麻痹,
反而能品嘗出食物的天然滋味。
人體通過日常飲食
就能攝入很多鹽分,
而很多高鈉的食物被掩蓋了味覺,
吃上去不太咸,
其實鈉含量非常高,
比如奧利奧餅干等加工食品。
拿我們家舉個栗子,
在加入高血壓三人組的進程中,
大吃貨拍爸喜歡的各種重口味菜式
做了非常大的貢獻。
可如果他在嬰幼兒時期
能夠避免攝入高鈉食物,
這種幾率顯然會大大降低。
寶寶的食物有太多太多講究,
同樣,餐具也不能掉以輕心。
比如在用奶瓶這件事上:
1歲以后的嬰兒就要戒掉奶瓶,
改用杯子喝水啦。
研究證明,
長期使用奶瓶不僅更容易得蛀牙。
其次,吃奶瓶時,
寶寶要用力吮吸,
此時他的上排牙推向前,
下排牙擠向后,
時間久了就會出現
牙齒不齊、咬合不正的情況。
不僅如此,
口腔和舌頭的運動能力得不到鍛煉,
還會影響孩子開口說話。
無知的我,
卻在小拍近3歲才讓她完全戒掉奶瓶,
說多了都是淚啊。
講真,我不是啥講究的吃貨。
但吃飯矯情真得要從娃娃抓起啊!
而且偏偏是一件需要矯情到
一根菜梗一顆鹽的事兒。
我又不是三頭六臂,
誰還沒走過點兒彎路。
無論如何,
還有那句話能安慰我:
我也是第一次當媽媽,
余生,還請多指教。
-End-
文字:小莉
配圖:蝦球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