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暗流涌動的糧食戰爭
userphoto

2022.09.06 遼寧

關注

作者:圓滾滾的空間(gungundekongjian)

晚清的丁戊奇荒

清朝光緒年間,中華大地的北方地區、直隸、河南、山東、山西、陜西等地發生連年大旱。

史料記載早在1875年(光緒元年)就已經出現了旱情的跡象,山西地區也出現零星糧食歉收的消息,但沒有引起太多注意。人們不會想到這僅僅是一場大饑荒的序曲,在而后的幾年中連樹皮和草根都會成為寶貝。

1876年大旱持續影響北方大部分地區,同時天津蝗災泛濫,大清河、南運河、滹沱河、漳河、衛河同時泛濫,在各地洪災、蝗災、旱災三重打擊下,重要糧食產區大面積減產,甚至顆粒無收。

此時的清政府歷經兩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洋務派李鴻章等人忙著進行工業化改革急需用錢,保守派徐桐等人主張救災,停掉所有現代化進程,左宗棠平定邊疆叛亂需要持續經費。清政府最后只能拿出微薄資金象征性的用于救災,可以說杯水車薪。

持續的自然災害和清政府有心無力的救災措施,促成史無前例的饑荒。北方地區受災嚴重,糧食絕收,受災百姓被迫逃難,餓殍遍地,白骨盈野,據統計饑荒造成的直接死亡人數1000萬左右,逃亡人數2000萬人以上。

受災嚴重的山西、河南等地,饑餓的災民開始扒樹皮,啃草根,吃泥土充饑,滿大街都是餓鬼一樣的人在游蕩,有的地區已經出現人吃人的狀況,場景猶如人間地獄。當時有本書叫《晉災淚盡圖》詳細描述了這場災難的慘狀。

晉災淚盡圖

在糧食面前,所有的道德倫理瞬間被擊碎。

歷史記載:

“有人在睡覺中被門外聲音驚醒,發現有二人夜入院中背走自己母親的尸體匆匆奔走,于是大聲呼喊追趕。當追至二人住所,見對方手持刀、斧,便不敢入內。于是回村招呼“公正”諸人同去解救,當眾人到達時,發現母親的尸體已經放入鍋中烹煮” 《丁戊奇荒》郝平

當時有位英國傳教士叫李提摩太在其回憶錄中有詳細描述:

“在下一個城市是我所見過的最恐怖的一幕。清晨,我到了城門,門的一邊是一堆男裸尸,像屠宰場的豬一樣被摞在一起。門的另一邊同樣是一堆尸體,全是女尸。她們的衣服被扒走換吃的去了。有馬車把尸體運到兩個大坑旁,人們把男尸扔到一個坑里,把女尸扔到另一個坑里”

《親歷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

這場災禍自1876年持續到1879年,其中又以1877、1878兩年為甚。

“1877年為丁丑年 1878年為戊寅年” 故后世又稱“丁戊奇荒”


現今世界的糧食戰爭

時間來到了現在,中國人早已經擺脫了糧食饑荒的陰影,大家每天擔憂的不是食物緊缺而是體重別再增加。

但從全世界來看,即便是全球化的今天,糧食問題始終存在

2007至2008年同時爆發了金融危機和糧食危機。我們當時對美國的次貸危機印象深刻,但對當時發生的糧食危機沒有太多記憶。

2008年3月份國際市場小麥、玉米、大豆和大米價格相比2007年同期上升了137.5%、36.4%、79.2%和66.6%。

價格的飆升,導致眾多貧困國家無法購買糧食。首先受到沖擊的就是非洲地區,眾多民眾走向街頭,糧食抗爭越演越烈,甚至上升為流血沖突引起社會動蕩,而后眾多國家及地區均受到波及。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2008年上半年全球有36個國家面臨糧食危機,主要集中在非洲、南亞和中美洲。在一些發展中國家,由于糧食價格上漲,不少家庭已經把每日三餐改成每日一餐。

農業是國家基石、糧食是根本剛需。

糧食作為必需品始終伴隨人類發展,影響人類命運。

曾有美國學者表達“糧食是美國的一種真正的政治貨幣” ,基辛格也說過“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全人類”

我們大多數人已經對石油、美元、黃金等領域十分熟悉。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在糧食領域還有一個四大糧商,四家跨國公司控制著全球80%的農產品貿易,直接或間接影響糧食領域的種子生產交易、農產品收購、倉儲、運輸、期貨、機械化農具和化肥等諸多環節。并且廣泛介入滲透其他國家的糧食市場,參股入股糧食企業。其中三家美國公司、一家法國公司,人們習慣根據他們名稱的首字母,稱作“ABCD”四大糧商。

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美國阿丹米ADM公司,世界最大的油籽、玉米和小麥加工集團之一。全球最大的農業生產加工及制造公司,幾乎壟斷小麥、花生、大豆和玉米的加工,廣泛涉及農業制造、物流、倉儲等環節。

邦吉(Bunge):美國邦吉,世界領先的農業和食品公司,美國第三大農業公司,巴西最大的谷物出口商、美國第二大大豆產品出口商、第三大谷物出口商、第三大大豆加工商、全球第四大谷物出口商。

嘉吉(Cargill):美國嘉吉公司,最大的動物營養品和農產品制造商,美國最大的谷物倉儲商、最大的玉米生產商。經營范圍廣泛,覆蓋農產品、金融、運輸服務等行業。

路易 達孚(Louis Dreyfus):法國路易達孚公司,總部設立于法國巴黎的跨國集團,歐洲糧食貿易起家,世界第三及法國第一糧食輸出商。集團多領域發展從事包括油料、食物、飼料、肉類、糖類、電力、金融、石油、天然氣等行業。

四大糧商都是百年企業,同時和本國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

自打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后,美元與黃金脫鉤。當時以蘇聯為主的社會主義陣營和美國的西方資本主義陣營冷戰對峙,經濟上面西歐和日本兩大經濟體逐漸復蘇。同時,第三世界國家在擺脫原有殖民統治后慢慢興起。

美國在原有的美元黃金舊經濟霸權瓦解后急需新的手段和內容用以維護其統治地位。石油和糧食就成為國家層面的戰略武器和資本集團追逐的肥肉。

1954年艾森豪威爾政府通過了一項糧食援助計劃,美國可以合法制度化的對外使用糧食援助手段,美國政府可以以有償或者無償方式對外提供糧食援助。這就是著名的《480號公法》,我們經常能聽到的“糧食換和平”就是由此延續而來。

一開始美國政府只是通過該法案來緩解本國農產品剩余問題,到了后期發現可以通過糧食輸出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由于不少國家本身經濟結構失衡,本國糧食品種單一,糧食作為策略武器的優勢和致命性凸顯出來。而后多年,美國政府通過糧食武器和各種操作成功影響多國政權,四大糧商也是賺的盆滿缽滿。

冷戰時期的蘇聯就因為糧食問題受到各種牽制,直接影響后幾十年的國家發展和社會穩定。20世紀60年代由于政策及經濟結構等諸多因素,蘇聯糧食產量逐年下降,雖然政府經過一系列改革但收效甚微,迫于無奈蘇聯政府決定向美國購買糧食。

1972年美蘇達成一項7.5億美元的信貸協定,內容為美國為蘇聯提供5億美元貸款,蘇聯則在今后3年內購買美國谷物,最終美蘇之間達成了3000萬噸糧食協議。由于向蘇聯提供的糧食數額巨大,美國政府于是和嘉吉(Cargill)合作,由嘉吉來提供大部分糧食。

但蘇聯糧食問題始終沒有得到徹底解決,相反問題越發嚴重,巨大的糧食缺口不得不繼續向美國提出購買糧食,1980年至1990年間蘇聯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糧食進口國。

隨著糧食問題的嚴重,最后影響到美蘇之間“中導條約”的談判。蘇聯政府妥協讓步,全盤接受美方要求,銷毀射程在500至5500千米的中程和中近程導彈。美國人通過糧食輸出達成了自己的政治目的。

嘗到甜頭的美國人如法炮制使用糧食武器又影響了諸多國家。

70年代的智利領導人阿連德是社會主義擁護者,上世紀50年代訪問中國還受到了毛主席和周總理的接見,他上臺后積極推動中智兩國建交。

薩爾瓦多·吉列爾莫·阿連德·戈森斯

社會主義者執政的智利必然會觸及美國的利益,于是美國先是運作智利國內反對派和右翼破壞糧食生產,同時又禁止對智利的糧食出口。

智利國內糧食減產只能增加進口緩解危機,外匯大量消耗同時引發通貨膨脹。高漲的糧價引發民眾不滿,最終在糧食緊缺和社會動蕩情況下阿連德下臺并在軍事政變中自殺,親美派的皮諾切特上臺。

皮諾切特上臺后美國重啟糧食援助,但援助的糧食并沒有多少落到民眾手中,大部分由軍方銷售,銷售所得資金又用來購買美國的武器。美國此舉穩定了南美后院、出口了糧食、順帶銷售了軍火,一箭三雕。

對外糧食援助最終成為美國及四大糧商控制世界格局的利器,此舉還改變不少地區和國家原有農業結構,使其結構單一化,最明顯的當屬非洲及南美地區。

非洲由于長期的殖民歷史影響,經濟結構單一、農業發展薄弱,接受糧食援助的條件就是要用援助條款規定的糧食進行清償,于是非洲大部分地區種植香蕉和可可等經濟作物。南美地區則被培養成為主要種植大豆和小麥的原料生產地。

在整個糧食援助過程中四大糧商獲利豐厚,他們同時向受援國出口糧食,然后要求該國種植自己需要的農產品清償,后期通過清償的農產品進一步操控世界糧食市場。受援國農業結構更加失衡,喪失抵御風險的能力,更加依賴外部援助。


我國的糧食安全

糧食不同于所有的市場商品,它有其自身獨一無二的特性。

具體表現在價格方面相比其他商品必須維持在一個低端位置,且不能有較大波動。

大家可以理解為糧食的價格是跟本國最基層民眾的收入掛鉤,要保證廣大基層老百姓吃的起,并且不能有太大起伏。

其二、糧食商品是一個國家的底線,最重要的剛需。

沒有哪一種商品能夠像糧食一樣直接影響人的生命。房價過高可以幾年不買房、沒有號牌可以暫時不買車、工資不夠可以下月換手機。但是誰也無法做到幾天不吃飯,糧食這玩意單獨看個體沒多少錢,但是得頓頓吃離不開。全世界的商品種類繁多琳瑯滿目,但是只有兩種商品是屬于日需要且直接影響生命安全的,一個是糧食一個是水。

而之所以我們平時感覺不到糧食的重要性,源自國家高度重視糧食安全,確保糧價穩定和糧食儲藏。這玩意有點像新鮮空氣,大家平時不覺得,真在密閉空間里每一口氧氣都是奢飾品。

2020年初始,新冠肺炎全球肆虐,很多國家和地區超市貨架上的糧食蔬菜飲用水被搶購一空。我們國家立刻執行各項措施穩住糧食供應及價格。大家可以發現當出現重大災難的時候各國政府首當其沖會把糧食問題放在首要地位。

農業問題及糧食安全供應一直是我國政府最關心重視的,每當有自然災害都會驚動國家領導人親赴一線視察糧食生產,足以看到糧食對于咱們國家是何等重要。

農業是一個十分依賴自然氣候和地理環境的產業,有的國家自然資源得天獨厚適合農業發展,如美國、加拿大。有的地區氣候干燥少雨農業就比較薄弱,如中東地區。

我們國家幅員遼闊,同時南北東西氣候差異巨大,海拔西高東低,耕地主要集中在東北平原、黃維海平原、長江中下游流域、西南部分地區。

考慮到我國人口眾多、自然災害的發生、土地資源分布、社會生產力水平等多種因素。國家制定18億畝耕地面積的國策用來保護好人民的口糧,這是警戒線、是命脈。

早在1999年國務院就頒布了《1997—2010年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綱要中首次提出了“保命田”、“生命線”的基本農田保護區概念。

綱要指出要在2010年,耕地總面積保持在12801萬公頃(19.20億畝)以上,其中基本農田面積10856萬公頃(16.28億畝)以上。200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了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億畝。

但是隨著近十幾年來各地區房地產過熱等諸多因素影響,我國耕地面積不斷被侵占蠶食。為了確保18億畝耕地面積,國家在多次中央農村會議中不斷強調18億畝耕地的重要性,這道底線決不能突破。

發揮糧食主產區優勢,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健全產糧大縣獎補政策。壓實主銷區和產銷平衡區穩定糧食生產責任。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確保永久基本農田保持在15.46億畝以上

2019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

始終將糧食自主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是至關重要的,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同時,為了保證糧食存儲供應、物流運輸、市場協調、糧食質量安全,1990年我國設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 —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

關于我國到底有多少儲備糧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根據今年4月份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對外公布的信息表示“我國的糧食庫存總量一直高位運行,兩大口糧,小麥和稻谷庫存大體相當于全國人民1年的消費量” 。

目前我國糧食產量穩步增長。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470公斤左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8年糧食總產量接近6.6億噸,糧食單產顯著提高平均每公頃糧食產量達到5621公斤,谷物供應自給率超過95%。

由于我國人口數量龐大、可用耕地面積有限,利用科技力量提升糧食產量就顯得十分重要。

以水稻為例,1960年袁隆平在試驗田發現的第一株“天然雜交稻”,而后又在海南島發現了“野敗”(雄花敗育株),70年代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90年代我國又啟動了超級稻育種計劃。截止2019年,我國的稻谷產量為20961.4(萬噸),連續多年實現豐產,這些都離不開袁隆平等老一代科學家的不懈努力和國家的大力扶持。目前最新消息,袁老的團隊正在研究高寒耐鹽堿水稻,已經在柴達木盆地開始試種。


大豆之戰

雖然在整體糧食安全上我們尚無太大危機,但也并不是高枕無憂。四大糧商從未停止布局中國的糧食市場,90年代“大豆之戰”就很典型。

中國是大豆的原產國,我們種植大豆的歷史已經有幾千年,品質好種類多富含蛋白質,可以說中國是大豆王國。同時大豆也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在東北、華北地區廣泛種植。

90年代初期我國還是大豆出口國,進口較少,隨著時間的推移大豆進口逐年增長,2008年世界糧食危機期間進口數量猛增,這里有社會發展、人口增加的因素,同時還有外國資本做幕后推手 。

1995年-2018年間部分年份大豆進口數據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90年代美國通過貸款和糧食援助手段成功的將南美培育成大豆產區,南美大片農場開始種植可以抵抗除草劑(草甘膦)的轉基因大豆。轉基因大豆產量高同時還能降低成本,南美迅速成為大豆高產區。

2001年我國加入WTO出于各方面考量在農產品領域做出低關稅讓步,轉基因大豆得以順利進入中國市場。中國本土大豆與國外大豆相比生產成本高、同時油企收購成本也高于在沿海直接購買進口大豆,進口大豆迅速占領市場。

2003-2012年美國農業部經常以天氣影響、種植面積減少為由,宣傳大豆減產的輿論信息,在此消息影響下,國際大豆價格高漲。

國際市場大豆價格波動直接影響到國內豆農和企業,中國糧油企業紛紛高位購進,投資增產。隨后美國又突然公布消息大豆市場沒有減產,反而大幅增產,全球大豆價格迅速回落,進購大豆的國內企業和豆農損失慘重。經過多年布局和價格戰國內糧油企業經營困難,虧損嚴重。

這時候四大糧商紛紛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建廠,并大量收購中國糧油企業。大豆之戰造成中國大豆貿易商虧損、糧油企業倒閉易主、廣大豆民利益受損、大豆種植面積下降。

面對洶涌而來的“大豆危機”國家相繼出臺政策保護大豆產業,包括限制外商資本投資大豆、食用油等項目。針對國內采取擴大種植面積、調整區域策略實行更加科學的種植模式提升大豆產量、加快新品種的開發,建立優質保護區,保護優質大豆資源,同時增加對豆農的政府補貼提升農民種植積極性。

經過各項措施多年努力,我國大豆近年來單產提升,多地區實現豐收,建立優質大豆保護區,同時黑龍江作為我國重要的大豆產區培育出多個優質品種,確保了大豆的多樣性。


尾聲

“丁戊奇荒”已經過去140年,新中國在穩定的社會環境、良好的政策引導、農業科技的不斷提升、袁隆平等一代代科學家的艱苦研究之下,糧食連年豐產、品種多樣、儲備充足。我們早已經擺脫饑餓,大家不會擔心糧食不夠吃。超市、商場、網絡各種購買渠道滿足我們的糧食需求,這一切都依托于國家對糧食安全的重視。

即便是這樣,我們仍然不能掉以輕心,并不是每一個國家都能做到擺脫饑荒困擾,我們是付出了巨大努力才得到今天的局面。

我國人口眾多、耕地和淡水資源有限、近些年也出現農業人口流失、農民種糧積極性下滑、耕地被侵蝕等狀況。

同時,敵對國家依舊虎視眈眈尋找機會攻擊我們的糧食安全,這些都是我們要面臨的問題。糧食安全需要時刻重視警惕,這是我們保命的底線。

希望中國大地永遠不在出現饑荒,我們永遠生活在糧食富足的環境下。

參考資料:

  • 《丁戊奇荒》郝平
  • 《親歷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
  • 《糧食狼煙》白海軍
  • 《糧食戰爭》中央電視臺《中國財經報道》欄目組
  • 《中國的糧食安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 《1997—2010年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
  •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新華社
  • 《穩住糧食“壓艙石”有基礎有條件有信心》農民日報
  •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人民網
  • 《黑龍江 墾區科技育出大豆好品質》黑龍江農業信息網
  • 《大豆大規模洗船事件重現 2000億話語權缺失》新浪財經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姍姍來遲,中國開始轉基因農業產業化試點
世界四大糧商壟斷全球糧食交易,為何動不了“中國飯碗”?
原創 | 紀念袁隆平:雜交水稻對于中國意味著什么?
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糧食安全 “地”與“種”是關鍵
農業農村改革發展關注三大問題
2021年糧食生產重大決定!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郎溪县| 安平县| 北川| 休宁县| 高邑县| 庄浪县| 屏山县| 辽阳县| 岢岚县| 濮阳县| 固阳县| 十堰市| 庆城县| 西城区| 平阳县| 连州市| 隆子县| 桐庐县| 南澳县| 陇南市| 应城市| 筠连县| 清镇市| 保亭| 广水市| 鄂托克前旗| 彩票| 潜江市| 姚安县| 汤原县| 曲靖市| 罗甸县| 崇信县| 哈密市| 正宁县| 英德市| 闸北区| 镇江市| 淅川县| 缙云县| 牡丹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