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管理是我們?nèi)粘=】瞪畹囊粋€主要部分,生活的快節(jié)奏、各種超出預(yù)期的突發(fā)狀況、甚至擁擠的交通、糟糕的壞天氣.......都會啟動我們頭腦中的負面情緒,如果管理不好,就會引發(fā)一場混亂。?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部個人非常喜歡的電影,借此一起來了解一下我們頭腦中的情緒吧。? ?
推薦電影:《頭腦特工隊》?
影片簡介:《頭腦特工隊》是由華特·迪士尼電影工作室、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聯(lián)合出品的3D動畫電影,影片講述了小女孩萊利因為爸爸的工作變動而搬到舊金山,她的生活被這五種情緒所掌控,盡展腦內(nèi)情緒的繽紛世界。這部電影2015年10月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影片榮獲第73屆美國金球獎最佳動畫長片,并獲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 ?
電影提出一個腦洞大開的設(shè)想,想象在萊利的頭腦中有一個控制中心,五個小人分別代表五種常見的情緒:黃色代表快樂、紫色代表恐懼、紅色代表憤怒、綠色代表厭惡和藍色代表悲傷。?
快樂小人兒原本主控小女孩的大腦,可是隨著搬家到了另外一個新的城市、進入新的學校、快樂就越來越難以控制,取而代之悲傷險些占據(jù)主導(dǎo)。快樂總希望能夠再次主導(dǎo)小女孩的大腦,于是就開始了一場冒險。?
恐懼小人兒是神經(jīng)元,一直想獨自控制小女孩的大腦,可是沒有快樂的技巧和能力大,在此當中出現(xiàn)更多的冒險和感動。?
厭惡小人兒細心智慧,總是為萊莉著想,甚至有點挑剔,可是造型則是一個西蘭花,小女孩萊莉最討厭的食物。?
悲傷小人兒則是脫胎于一滴眼淚,經(jīng)常沒有好的心情,有時候把悲傷的心情帶給別人,也時不時為自己的意志消沉而向其他人道歉。?
憤怒小人兒是一團火焰,特別容易打抱不平,更是個急性子。當他得知快樂與悲傷突然被分開,又被各自鎖在了自己的總部里面,這時候憤怒想盡辦法來保持萊利的心里世界的平衡,可是卻引發(fā)了一些事故。?
這個動畫片與其說是帶孩子看的,倒不如說是拍給成年人看的動畫片。電影的構(gòu)思非常奇妙,主人公客觀世界的正常生活是一條線,頭腦中虛擬而又合情合理的情緒控制中心又是一條線,兩條線索把生活中各種不如意以及情緒是如何發(fā)生、如何轉(zhuǎn)化呈現(xiàn)地特別精準清晰。影片的主人公是一個十幾歲的小女孩,大人可以借此更加了解孩子的情緒,也能借鑒該如何引導(dǎo)孩子情緒表達,甚至可以參考學習如何了解和接納、控制自己的情緒。?
一、管理情緒,不等于壓抑和否定情緒?
快樂、恐懼、憤怒、厭惡和悲傷是人們最常見的五種主要情緒,我們并不能一刀切只要快樂情緒不要其他情緒,理解和接納各種情緒,和情緒共處,多多關(guān)注積極情緒,讓快樂情緒占據(jù)主導(dǎo)地位,這樣即便遇到不順心的事,也能夠比較好地處理。? ? ?
二、恐懼和悲傷?
這兩種情緒中的消極因素和負面觀念比較多。原因:自己從小到大經(jīng)常得到負面評價(批評、指責),缺少表揚和愛;長大以后,也沒有學會自我激勵和肯定他人(父母、伴侶、孩子、朋友、同事等)。自卑感比較強的人,通常頭腦中的負面觀念比較多,容易自我否定,看待問題也容易消極。?
如何接納??
對“恐懼”的正面確認是 :“你很謹慎,你很小心,你考慮很周到。”用“不要緊,我相信你!”代替“別擔心!別害怕!”更加避免說孩子“你怎么這么磨嘰!這孩子性格特別好,就是太膽小!”? ?
“悲傷”,一種是自憐自艾,自我否定,需要有人不斷幫助他證明他可以、他很好、他很重要,甚至要不厭其煩、夸張而堅定的相信他、鼓勵他、確認他;另外一種是容易憂傷、傷感,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或者抒發(fā)“離別”、“思念”等情緒。這個時候不要否定傷感情緒,理解和陪伴就是最好的。特別是對于孩子遇到一些事情難過,大人覺得孩子不可理喻,或者一點小事至于嗎,急于讓孩子不要哭,不要難過,這樣并不利于情緒的宣泄和疏導(dǎo)。?
如何積極應(yīng)對??
對孩子來說要“亮點上墻”,及時確認表揚。可以把孩子每天的亮點、進步點,用彩色不干膠的貼紙寫上,貼在墻上,或者打印出來貼在醒目的位置,并且經(jīng)常表達出來。?
對自己來說:嘗試寫感恩清單,訓(xùn)練自己用積極心態(tài)看待生活,寫出生活中細小的快樂和值得感恩的人與事。每天堅持寫一點,多少都可以,重在有意識地訓(xùn)練自己的思維方式。?
三、厭惡和憤怒?
厭惡和憤怒,最經(jīng)常的語言表達就是:怎么能這樣?!? ?
1、分清界限?
世界上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上帝的事。我們能掌控的,最多只有自己的事,努力了還能起到作用,而對別人的事,“我們只能影響別人做事的動機,而無法改變(強迫)別人”。?
首先,界定“別人”的范圍,除了自己,其他人都是“別人”,父母、伴侶、孩子、摯友再親密,都是兩個獨立的生命個體。既然獨立,就一定存在差異,我們不能用“我是為你好”來替別人做決定。接納這個前提,就要承認差異,允許對方和自己不一樣。 無論自己是什么樣的出發(fā)點,或者對方做的有多不對不好,也要尊重規(guī)律,我們無法替代別人生活。?
2、管理好自己的期望值?
憤怒常常來自于自己期望值高,而現(xiàn)實不盡如人意,于是我們就憤怒了。給自己的期望值一個安全空間,好的情況下會怎么樣,皆大歡喜 ;暫時達不到,也不要抱怨指責,再想想還有沒有改進空間等等。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孩子、對其他人和事,都要提醒自己,合理調(diào)整自己的期望值。?
3、不要把自己當成上帝,不要試圖解決所有問題?
承認自己能力有限,并不是推卸責任。做一個真實的媽媽,比做一個無所不能的媽媽要好。家長對自己孩子也是一樣,不要試圖解決孩子成長中的所有問題,他必須自己去經(jīng)歷,父母只是盡自己最大努力,教會他、訓(xùn)練他,但并不意味著孩子就會一帆風順,更不意味著家長必須為孩子的所有行為買單。陪伴孩子一起去經(jīng)歷人生,汗水和淚水,會和歡樂一樣耐人尋味。?
4、練習自己對情緒的覺察能力?
管理情緒,并不等于壓抑情緒否定情緒。有些人太容易自責,從指責抱怨他人到自責糾結(jié),兩個極端其實都不好。管理情緒,從覺察自己的情緒開始。憤怒或者悲傷的時候,意識到自己在生氣/悲傷,能覺知到為什么生氣/悲傷,允許情緒的存在。情緒是一種無形的能量,會來也會走,是流動的。?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