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世界里,最不受歡迎的,就是玻璃心。想要真正成長,從收起玻璃心開始。
01
什么是玻璃心?
照著字面意思理解就可以了,就是說心像玻璃一樣容易碎,敏感且脆弱,很容易受傷。前幾天有一件事上了熱搜,一個網友發帖子說:“老板跟我說話,我回復了一個‘嗯’,結果被老板批評。” 老板批評了什么呢?“和領導和客戶都不要回復‘嗯’,這是微信的基本禮儀。”這個網友心里非常不爽:“我不能理解,月底就準備走人了。”他本想發帖尋求共鳴,沒想到遭到網民一邊倒的批評:“說實話,碰到這種肯耐心教你的老板算不錯了,有些老板只會在心里‘呵呵’。”
為什么大家都批評這個網友呢?
“在生活中,最可怕的就是玻璃心,尤其在職場混,哪有不受委屈的。如果被說一句就覺得天塌了,就趕緊收拾回家吧。”其實在職場上,無非拼的是兩樣:做人、做事。
而一個人想要真正的有所成長,首先就得從收起自己的玻璃心開始。因為有玻璃心,你就不容易看到真相,把握不住問題的重點,精力都注意在情緒上,而非問題本身,那么能力就很難提高。因為有玻璃心,你的情緒就可能會不穩定,脾氣也比較大,那么你的人際關系就會比較差,刺猬往往是沒有朋友的。能力不行,情緒又不穩定,人際關系還僵,結果想想都比較可怕。
02
為什么很多人會有玻璃心?
雖然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經歷也不同,但總結起來看,往往有這四點原因:
認知水平低:由于認知水平低,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判斷就會比較局限和偏激,抓不住重點。
因自卑而導致內心敏感:越是自卑的人,往往越在意所謂的面子,內心越敏感。
內心戲加多了:很多人的思維是比較「擴散」的,是適合當導演的。
太閑了:很多時候,我們的玻璃心之所以有機會出來作祟,還是因為太閑了,有這個閑功夫去胡思亂想,去矯情,去生氣。
03
如何修復玻璃心?
學會培養自己的“鈍感力”
“所謂鈍感力,就是遲鈍的力量,即在人際交往和工作關系中,我們對周遭事務不要過于敏感,麻木和遲鈍一點會活得更快樂。”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在現實生活中,那些活得大大咧咧、凡事無所謂的人,往往比敏感多疑的人過得更加快樂。
為什么呢?提出“鈍感力”的渡邊淳一說:“不必羨慕那些過得比你精彩快樂的人,他們其實并不比你優秀,只是他們減輕了對他人的高度感受性,從而活在了自己的節奏里。”現在在職場打拼的年輕人,非常稀缺的能力,就是“鈍感力”。
04
如何戒掉玻璃心?
真正厲害的人早就戒掉了玻璃心
春秋戰國時期,吳王闔閭生了一個女兒,皮膚潔白無瑕,所以闔閭給她起名為“勝玉”。這勝玉公主,雖然人美如玉,但就是非常玻璃心。她十五歲那年的一天,闔閭和王妃正談論伐楚之事,廚子上了一盤蒸魚。由于談興正濃,闔閭沒留心勝玉,就自顧自地吃起魚來。吃了一會,他才想起勝玉也在房中,于是趕緊將魚遞給勝玉,不料勝玉的玻璃心碎了,“父王,您把吃了一半的魚給我是什么意思?難道我只配吃別人吃過的魚?”勝玉把筷子一扔,就回自己房間去了。“王食魚辱我!不愿久生。”回到房中,竟然拔劍自刎了。
一個在大公司擔任HR的朋友告訴我:“凡是在職場中很玻璃心的人,最后都像這勝玉一樣走不遠。”這世上沒有一件工作是不辛苦的,也沒有誰的職場是不受委屈的,而真正厲害的人,早就戒掉了玻璃心。你的內心越強大,越鋼化,往往你的人生就會越好,而想要擁有強大的內心,以下三點分享給大家:
一是,明白這世界上根本沒有不委屈的工作,也沒有不委屈的人生。無論你工作換了多少份,挪到什么樣的窩,只要你的玻璃心不修復,就一直會有讓你不爽的人和事出現,問題的根源在于你的心態。
二是,認識自己,直面自己的內心,有玻璃心不可怕,視而不見和不承認才可怕,因為問題不解決,永遠在那。
三是,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多思考問題的本身,而不是關注情緒,這其實是一種思維,也稱為「理性思維」。
提高自身的能力
人生最大的魅力在于,即使你很弱小,低到塵埃里,但一樣是可以不斷向上生長的。而一個人的內心會隨著自身能力的提高,眼界的開闊,格局的提升而變得越來越強大。有句話叫:當你強大了,世界會對你喜笑顏開。其實世界依然是那個世界,只是你已經不一樣了。
忙起來吧,不要混日子!這是一個不是方法的方法,但卻是最容易上手和最容易做到的,讓自己忙起來吧,更加專注工作。沒事多看書,有空多掙錢,很多時候,你專注于提升自己,一切嘈雜的聲音,不好的情緒都會隨之煙消云散。
記住這句話:這世界上沒有生來強大的人,每一顆強大的內心,都曾脆弱過,而這個擺渡人就是我們自己。
愿有一天,你能真正地笑著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