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十月
01
小Bo的生活很跨界,寫文、健康指導、馬拉松、甜品開發。每天忙碌的她,最好白開水,不愛喝茶。
生日的時候,在某寶上給她定制了一個甜白瓷的海水紋茶杯,倒不是瓷質有多么的細膩,主要是看中了可以在上面定制一些專屬于她的字:一天到晚游泳的魚。
她屬貓,從前有小白,后來有團子,家里間或還有一只叫做拉斐爾的狗。魚是家中所有寵物的寵物。
那只杯子很合她的心意,但是,她不愛茶,她只是愛喝茶的那套儀式。在她的書房里,那張厚度8厘米的杉木書桌上,一個橡木茶盤里,放了四只日式杯子,和一把可以用來燒水的沒有上釉的陶壺。
我問她,你用什么來喝茶呢?
隨手從廚房里取了一只雙線的馬克杯,我就拿這個喝,那些是拿來看的。
我不知道有多少女人,是為著看那些好看的瓷杯、茶壺,或者是木盤,才買了那么多那么多的茶具,不為著用,只為著好看。
但是,每次到她家去的我,就像是螞蟻搬家一樣的,今天帶一罐臺灣紅玉去,明天帶一個手工剔花的公杯去,再或者一天去的時候,還帶了一個小瓷壺過去。
每次我都誘惑她說,喝點吧,喝點吧,紅茶,沒事的,喝了晚上能睡著。
在無數次的誘惑之后,她從不,絕不,絕不,慢慢地欲說還休,好嘛,嘗一點點吧。這一嘗,就從紅茶,慢慢地喝到了白茶,喝到了普洱,喝到了巖茶。晚上,我也慢慢少有接到她的騷擾電話了。我知道,她能睡著了。
現在,她的柜子里,除了數不勝數的茶杯茶具之外,漸漸有了茶葉的身影。這兩天,她還在發消息問,春天了,我要喝綠茶,杯子,我都準備好了,你把好茶帶來。
但是,我知道,有不少女人,買茶器是為了這好看,是為著賞心悅目,是為著喝茶的儀式,而不僅僅是為著茶。
就像柜子里那么多可能一天換一根,一個月都輪不到一次的絲巾,為的是點綴脖子上的那點風景,只是,絲巾,是給別人看了,茶器,是為著自己在把玩時的快感。
喝茶是要有儀式感的,當你的講究出來之后,生活最普通的日常才變得美好起來。
就像蔡瀾先生在回憶和父親一起喝茶的時候說“家父是茶癡,一早叫我們四兄弟和姐姐到家中花園去。向著花朵,用手指輕彈瓣上的露水,每人一小碟,集中之后滾水沏茶的印象猶深。”
在清晨,采集露水泡茶,也只有蔡瀾先生才能記得這樣牙尖的細節。
但是妙玉,采集梅花雪,不也是在講求最為精致的茶人細節嗎?
當然還有,妙玉將自己的綠玉斗給了寶玉,給了黛玉一個“形似缽而小,也有三個垂珠篆字,鐫著‘點犀 ’”與她。
喝茶,在茶水,也在器。在悅人,更在悅己。
也許我品不出龍井里的蠶豆香,或者是鐵觀音里面的蘭花韻,但是,就僅僅是為了靜靜地看茶,看早春的綠茶在玻璃杯里跳起茶舞,生活在這一刻也是美的。
02
藍是小Bo的同學,也是一起長大的朋友。在小Bo的感染下,也走上了追逐茶器的道路。生活美學,就是這樣一點點地如病毒傳染般擴散。
她今天在群里安利一只汝窯的杯子,明天又get一只粉彩的盤子。她說,這些東西,讓她覺得美好,即便是在家里的老大,又摔碎了第十個電視機,或者她半夜趁大家都睡著的時候,開始鋪貼新房子的地板的時候。
要說明的是,藍,絕對是我見過的生活經歷特別離奇的一個人,但是也絕對是一個金剛芭比的存在。
高考的時候,父親病逝,高考自然失利,上了一間十八線大學。后來嫁給了一個臺灣設計師。當她生下了兒子,在三歲的時候發現是個“星星的孩子”時,老公失蹤了。
我們到現在都不知道她后來是如何遇到現在的先生的,這是個謎一般的故事。她重新又生了一個兒子,老大狂躁,但是現在的丈夫無比愛護,像一個圣人般。我應該這樣說,不是像,而是確實就是。
女友沒有上班,照料全家,研究自然療法,做酵素,幫助周圍的人調節身體和心靈。家里裝修,地磚自己貼,墻自己刷,甚至墻上裝飾的畫也是自己在畫。
只是,當她深夜里疲憊地連眼睛都睜不開的時候,她會好好泡上一壺茶,慰藉自己干渴的身體。
對她而言,茶,是鮮雞湯。
03
雙十一的時候,楓給父親買了很多雪芽君的花茶。
楓的父母因為她家生意受挫,離開了居住了10多年的老房子,搬到了山上居住。過去十分鐘車程就能相見的親人,現在楓去探望他們一趟,需要2個小時。但是,父母從來都沒有怪責過她。
每次楓離開母親家回到山下的時候,父親總是要給她帶上很多山上新鮮的蔬菜,那是楓和女兒一周的食物。
她覺得很溫暖,不知道要如何努力去填補對父母的虧欠。所幸,山上空氣絕佳,食物絕佳,和森林公園一墻之隔的他們,每天起來能呼吸到山下永遠都呼吸不到的新鮮空氣,楓的父親的心臟病反而好了。
這是一個意外的,迫不得已的收獲。酸澀卻又帶著甜蜜。
父親喜歡打麻將,每天午飯之后,就要帶著他的玻璃杯,泡上滿滿一壺茶去打牌。牌友都是些從山下到山上來療養的過去的老友。
那個杯子一年四季都是一個品種,花茶,偶爾見到一些茉莉花瓣,還有一些參片和枸杞。這是他的四季標配,從來不變。
有一次,楓喝了一口父親的茶,又苦又澀,差一點沒有當面吐出來。她知道父親有趕展銷會的嗜好,在各種各樣的展銷會上,他總是能搬回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性價比,是他永遠追逐的目標。
她知道父親并不是心疼錢,只是幾十年都習慣了。她的父親的父親,那個從南京來到重慶的老人,一輩子,喝的也是同樣的花茶,泡著同樣的參片,同樣的枸杞。
這成了父親的習慣,當一個習慣浸淫已久的時候,就成了骨子里的一種記憶。
楊絳先生回憶錢鐘書先生時說:
“我們兩人的早飯總是鐘書做的。他燒開了水,泡上濃香的紅茶,熱了牛奶(我們吃牛奶紅茶),煮好老嫩合適的雞蛋,用烤面包機烤好面包,從冰箱里拿出黃油、果醬等放在桌上。我起床和他一起吃早飯。”
那個在我們的記憶中,總是生活在煙霧繚繞中的魯迅先生,對故鄉的圓炒青茶,也一直懷有深摯的眷戀之情。
小時候,他常給久臥在病榻上的父親沏茶,所沏泡的正是圓炒青。每當父親從他手上接過茶盞之后,總要端詳好久,將那清馥的茶香一聞再聞,然后自言自語:“若能在林竹陰下,有一間小樓住住,看看書,喝喝茶,豈不倒也自在的多么?”
一從樹陰,一間小樓,一本書,一盞茶。這便是活在魯迅和他父親的記憶中,和茶緊密相關的生活全部。
所有記憶中的茶香,都是和場景有關,和親人有關。
后來,楓給父親買了上好的花茶。這是在她現在的能力范圍內,對父親最深的愛了。過去,不管她買什么,父親都要叮囑說,不要亂花錢,孩子要上學,多留著點。但是,茶,是個例外。
楓知道,父親理解了她。
生活,就是這樣一個又一個的記憶,一次又一次的定格。而那些活潑的,歡騰的,恣肆的,放縱的,無忌的,或者坦蕩的種種,慢慢沉底,在某一個時刻又重新浮現。
茶,對我們而言,其實,也不外乎如此。
悅己,悅人,悅心。
04
春天到了,又到了喝新茶的時候了。正在讀書的你,是不是也要來一杯,悅人、悅己、悅心呢?
原產地茶葉采摘線路地圖
茶語春茶季,將跟著春的足跡,帶你走遍全國七大綠茶種植大省、12類名優綠茶產區,尋找非遺大師、名廠名家的手制/監制茶,以核心產地的開園茶/明前茶,為大家奉上春天的第一杯鮮爽,并用攝像機記錄下這春的氣息。
各原產地產區預計開采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