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推薦
今天要推薦的書是葉怡蘭女士的《家的模樣》,光從書名就可以感受到些許淡然和溫柔,就像臺灣一直流行的“小”文化一樣,小確幸、小清新,書中的文字也會給你一樣的感覺。
▲ 葉怡蘭女士
這本讀物不僅有關裝修和家居,往大了說這是一種很輕松、回歸本真的生活理念,往小了說它在告訴我們家里每一個地方的存在都應該因為住家的人的需要才有意義,是一本十分輕松好讀的床頭讀物。
比較推薦給對家居有興趣、對生活熱愛、或是處于裝修前正需要找靈感的你。
17年的舊居
這是一個住了17年的屋子,屋子位于臺北,在十多年前,怡蘭女士的朋友就是這么描述屋子的窗景的:“怡蘭家的風景,很不得了。河在窗外流過,河岸有一串綠地還有老樹三兩,空中有飛機升降,臺北市在不遠的面前一列排開;冬日的陽光暖了一室,叫周遭室內顏色更加踏實,連投影都格外深刻。”
▲ 把最好的景致留給餐廳,圖源:《家的模樣》
這么棒的景致自然不是能輕易割舍的,翻新的緣由除了管線、設備的自然老化和損壞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這17年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方式在慢慢改變,和17年前相比差異已經凸顯出來。
舊居翻新,就成了順利成章的事。
▲ 剛落成的樣子,圖源:《家的模樣》
屋子從12年11月起正式開始改造,直到13年12月,怡蘭女士和家人才正式入住,其中的整個過程都被詳細的記錄在這本書里,除了家里每個細節是怎么設計的之外,更多的是葉怡蘭女士對自己和家人生活習慣的反思和總結。
▲ 廚房的收納,圖源:《家的模樣》
當然,入住后又是另一個故事了,其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在葉怡蘭女士的微博里看到。
▲ 日常三餐,圖源:葉怡蘭微博
對家的幻想
在書中,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在寫“態度”,這個態度包括了對自己和家人生活習慣的總結,對新家的大膽幻想。
▲ 餐桌上,鮮花和美食是必備品,圖源:葉怡蘭微博
比如作者是個極其熱愛廚房的人,書中就花了3節的筆墨來描述她對于廚房的不同需求,想要一個全中島的廚房,一個自由烹飪的地方,一個泡茶的角落。
因為這個訴求實在強烈,所以最終整個屋子的設計和改造都是圍繞著廚房進行的。
▲ 戶型改造前后對比圖,圖源:《家的模樣》
當然效果也是十分驚艷,一個96平米的屋子,廚房卻占掉了將近四分之一的面積。不過從也女士的微博可以看出,她是個真心熱愛烹飪之人,在家里有這么一方自由發揮之地,是非常幸福的。
▲ 廚房和餐廳全景,圖源:《家的模樣》
▲ 全中島式廚房,圖源:《家的模樣》
▲ 煙火氣,圖源:《家的模樣》
其實住范兒現在在做的裝修整裝套餐產品,在落地到客戶家里時,最重要的事情也就是做適配,所謂的適配也就和葉女士這個幻想的過程一樣,都是充分表達自己的需求,再由專業的人士給出合理的建議。
生活的模樣
除了把廚房搬進客廳這個瘋狂之舉之外,葉女士還清晰的列出了自己的其他需求,比如要隨處是書房、要一個治愈的浴室、要一個夠用的起居室替代客廳,最終都一一落地實現,生活在自己夢想中的房子里。
▲ 無處不在的書房和起居室,圖源:《家的模樣》
書中最后一部分是對話屋子的設計師靜敏,靜敏提到在接到怡蘭伉儷整理好的需求列表時,被其中瑣碎到吹毛求疵的需求給震驚了,從出水龍頭加裝瞬間加熱器,到冰箱深度與櫥柜關系,每一處都顯出這對夫妻對生活的精雕細琢。
靜敏說:“需求之所在,正是怡蘭那令人稱羨的生活感的由來。”
▲ 餐桌,圖源:《家的模樣》
我還記得當時看完這本書時的那種羞愧感,似乎自己的生活沒有被自己善待過,這種震動是很大的。我常常會想起那個問題:“看看你的家里,你看到了什么?”
家的模樣,就是你生活的模樣。
來源:住范兒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