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改造N0.9
今天的案例改造可厲害咯~
這篇文章足足寫了一年的時間,為了讓你們能夠看得更加清楚,還特地到現場拍攝了一組照片,來跟大家進行說明。
所以還等什么呢,我們趕緊開始吧~
戶型資料:
這個戶型是120㎡的三室一廳,難得的地方在于臥室和客廳全部朝南,但從使用上來說,有幾個地方不是很方便:
① 擁有獨立玄關,卻放不下鞋柜
② 衛生間的淋浴房寬度不足70cm,轉身和彎腰都有困難
③ 連著生活陽臺的保姆房,寬度較窄,使用雞肋
房子的主人和父母同住,家里常常會接待大量的客人,所以這次的改造的重點就在于如何將雞肋空間好好運用起來。
在揭曉答案之前,大家不妨也來猜猜看,如果是你,會怎么做?
STEP 1 空間爭奪戰
改造的第一步,我們將房間的走廊往上平移50cm,對臥室空間進行壓縮,多出來的面積分配給儲物衛生間▼
加寬后的儲物衛生間合并成一個大且規整的空間,為接下來的細化工作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走廊的位移,除了分配臥室和衛生間的比例,實際上也改變了客廳的空間結構,直觀的感受是客廳背景墻的長度發生了變化▼
正好利用變長的藍色空間,我們在進門區域分隔出一個1.2m寬的玄關鞋帽間,彌補了玄關收納不足的問題。
鞋帽間的外部放置了客人專用的帶有儲物功能的換鞋凳,作為客用玄關,保證了鞋帽間的私密性。▼
玄關的問題解決后,我們就要回到今天的改造重點——雞肋空間的分配問題。
具體可以怎么做?請接著往下看~
STEP 2 功能區規劃
方案一
方案一保留了原來衛生間的格局,將淋浴間和洗面臺的位置加寬,達到一個比較舒適的使用狀態。
將原來的保姆房和蹲廁間合并成一間獨立書房,可以收納大量的書籍,書房前后通風,也讓走廊處的采光得到提升▼
不過這樣一來,洗衣機的位置只能放在生活陽臺上,洗衣打掃都必須穿過廚房,家務動線有點過長▼
方案二
方案二將房間走廊與生活陽臺打通,廚房、衛生間與生活陽臺形成洄游狀態。
改造后可以通過房間走廊進入家政間,縮短了家務動線,大大緩解廚房的交通壓力▼
對于衛生間的部分,我們做了分離式的處理,將原有的蹲廁間并入衛生間中,作為淋浴區,洗面更衣區拓展后放下了雙臺盆,馬桶間也處在一個單獨的區域。品質方面有很大的提升▼
選擇獨立書房(方案一)還是高品質衛生間(方案二),真是很難下的一個決定,如果是你,會pick哪一個呢?
最終方案
在一番內心斗爭之后,我們最終敲定了方案三。哈哈,其實就是將兩個方案結合起來,在保留書房的基礎上,增加一扇通往生活陽臺的門,作為家政動線▼
STEP 3 空間營造
在設計之初,我們就與屋子的主人達成共識,選擇深色的美式家具,營造休閑放松的美式家居氛圍。
考慮到這個房子需要居住十年以上的時間,為了讓它能夠跟得上屋主十年后的審美和品位,在硬裝上并沒有照搬傳統美式的石膏線腳,而是加入了筆直利落的簡約線條。
利用門頭與踢腳線的處理,從比例上烘托出整個空間的美式氛圍,與家具進行呼應▼
▲攝影 by NelsonLuk ,下同
進門左轉就是我們的廚房,冰箱和烤箱蒸箱一起嵌入右側的高柜▼
從廚房出來往前走,就到了我們的玄關鞋帽間,靠近窗戶的一側采用了茶色的燈芯紋玻璃,保證透光不透影,入口處采用到頂的格柵門,遮蔽視線的同時,也能通風換氣,每個進門的人都會被它“驚艷”到▼
打開格柵門我們可以看到鞋帽間的內部結構,上層的部分主要用來存放被褥等季節性物品,鞋子與外套、雜物等放在中下層。將柜體展開的話,有將近3.7m的長度,一家四口的物品放下后,還有不少富余的空間▼
調整后的客廳在隔出一個鞋帽間后,放下1.9m的大餐桌也絲毫沒有壓力▼
由于客廳大部分雜物都收納在鞋帽間中,沙發區域就沒有必要再安裝頂天立地的系統柜,以壁爐和投影代替了電視和電視柜。
壁爐的設計一方面是為了烘托美式的家居氛圍,而電子壁爐帶有的暖風和除濕功能也非常適合廣東地區的氣候條件▼
為了不讓壁爐顯得笨重,我們將它的厚度壓縮到25cm,比一般的電視柜要薄出許多。就知道你們會問路由器、音箱和其他設備要放在哪里,我們在這里藏了一個小心機。
壁爐的上層是一個空心的結構,外側的面板可以開合,配線和設備垂直收納在內側,這樣就可以保證外觀的整潔度啦▼
沙發的旁邊是一個梯形收納架,用來展示主人的小玩意兒和近期的手邊書,底部用來收納零食、披肩等小雜物,放在籃子中比較美觀,也方便拿取▼
客廳的部分做了簡單的吊頂,以筒燈照明代替主燈,沿著墻壁的部分有一個楔形的處理,除了隱藏中央空調的管道,斜面也能夠最大化消除吊頂的厚重感▼
吊頂后的空間凈高是2.65m,即使搭配20cm高的踢腳線也不會覺得壓抑,是不是很神奇?
走廊的一端正對著一張復古小書桌,掛畫選擇了俄羅斯藝術家Wassily Kandinsky 的《several circles》▼
公共衛生間以巧克力色的地鐵磚為主色調,搭配亮面的白色磚作為點綴,淋浴間的頂部安裝了一個小射燈,向下把洗浴用品照亮,顯得整個浴室blingbling的,沐浴的時候超開心,大家不妨試試看▼
走廊的另外一側就是書房,這個角度可以看到主臥的藍色背景墻,與客廳書桌的掛畫遙相呼應▼
每個房間門都做了門頭的處理,是簡約又經典的美式造型,和踢腳線有沒有很搭?
長輩房間的床選擇了比較圓潤的款式,用起來會比較安心,考慮到環保性,以成品衣柜代替了定制柜體。老人家的雜物很多都放在了鞋帽間,所以臥室可以保持一個比較清爽的狀態▼
主人 ,所以兒童房還處于閑置的狀態,目前作為瑜伽房和臨時客房來使用▼
主臥有一個巨大的轉角落地窗,外面正好是小區的泳池,光線非常明亮,所以選擇了深藍色墻面進行調和,營造出具有圍合感的空間氛圍▼
原本的睡眠區放不下嬰兒床,改造時對主衛進行了壓縮,爭取出嬰兒床的位置。睡眠區的一側是更衣間和主臥衛生間,采用簾子作為隔斷▼
改造后的主臥衛生間比較緊湊,為了銜接浴缸和墻面,采用了帶有漸變的灰色瓷磚,以上淺下深的形式進行過度,不會顯得太過單調,是設計上的一個小心機▼
好了,這次的案例改造到這里就差不多啦。
這個房子的設計工作在一年前就已經啟動了,除了家具,大部分的主材,包括畫框都是自主設計后請品牌商定制的,不開玩笑地說,真是“白手起家”,期間也經歷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累點和笑點,在入住半年后我們去現場拍下了這些照片。
拍攝當天我們和屋主的父母聊了許多,因為整個設計和施工他們都沒有參與,所以會更加在意他們的感受。
沒想到他們也對這個家非常滿意,特別是玄關鞋帽間的處理,讓他們的很多東西有位置可放。(天知道這個鞋帽間當初可是被家具商嘲笑“破壞了客廳的黃金比例”)
“還有呢?”我問,
“說不上來,就是一種整體感吧”
的確呢,整體感的來源,其實就是一些不引人注意,但自己仔細審視過才會發現的細節。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個案例的設計原理,我在之前的文章都有提到過,所以也趁這個機會和大家做一個小測試,如果你在文章中有發現部長以前提到的「設計梗」,不妨在留言中大聲說出來,大家一起交流,溫故而知新~
留言的同時,也要記得多多轉發喲~
關于風格,也許你還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