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普通患者到運動員,都可涉及肩關節的物理治療,臨床治療中,往往肩關節的問題單純解決肩關節的問題,有沒有考慮過這么一個問題,肩關節的治療是否與軀干有關?是否與軀干核心穩定性有關呢?
搜索了一下中英文文獻,可以發現類似的報道出現在運動員康復中,日常治療中或許也會有物理治療師針對肩關節的問題給與核心訓練,但從理論上講,為什么肩關節功能障礙要與核心穩定性聯系在一起呢?
人體骨骼肌系統的核心包括脊柱、髖、骨盆、下肢近端和腹部。核心肌群包括軀干和骨盆肌肉,其主要作用是保持脊柱和骨盆的穩定性。在不同的運動中,核心肌群的作用是協助肌肉發力、協助動能從軀干近端(大部位)向遠端(小部位)的傳輸。
運動鏈上的肌肉興奮是根據任務目標、運動專項特點、按預設的模式產生的。這種肌肉興奮模式可以在反復訓練中得以改善。肌肉興奮模式可以分成兩種類型[1]:
1. “長度型”:通過伽瑪傳導輸入(gamma afferent input)產生的肌肉交互抑制提高關節周圍肌肉的緊張度,提高單關節穩定性。
2. “力量型”:通過高爾基肌腱感受器使多個肌群協同興奮,以移動多個關節并產生動力。
很多被視為與核心有關的動作體現了“力量型興奮模式”。研究快速單臂擺動的肌肉興奮模式時發現,首先興奮起來的肌肉是擺動臂對側的腓腸肌和比目魚肌,興奮傳導自下而上通過軀干達到手臂;再如,踢球時,腳的最大運動速度更多地取決于髖部屈肌的興奮程度而不是膝關節的伸肌;對棒球投球的研究證實,在不同水平的遠投中,肌肉興奮的共同模式是:從投擲臂的對側外斜肌開始,向手臂方向發展。
一般來講,當人體的四肢在運動時,為了維持身體功能穩定性,需要腰部周圍的肌肉力量及耐力來共同作用,核心部位的肌肉在肢體做動作之前因為前饋機制會被提前激活。
在美國尤蒂卡學院Radwan博士的一項研究中[2],肩關節功能異常的運動員的平衡功能都低于健康運動員,而平衡又是核心穩定性的一項重要內容,該研究還發現,核心穩定性差的運動員往往與肩關節功能異常存在一定的關系。
在美國圣奧古斯汀健康科學大學的 Kaur 博士等的研究中[3],探究了在完成Foward Punch Plus和其他六種 FPP 變化訓練中,下肢肌肉和軀干肌肉的同步募集對前鋸肌興奮性的影響,其結果指出,在 FPP 訓練時,下肢肌肉及軀干肌的募集能增加前鋸肌的激活,該作者還指出,前鋸肌力量薄弱可能導致異常的肩部節律,可能繼發肩峰撞擊癥及肩袖損傷。軀干肌、骨盆肌以及下肢肌肉的連續激活可提供的適當的力量使上肢活動變得更加容易。體內存在的肌筋膜連接,下肢和軀干肌肉的活動也可能影響肩胛骨及上肢的活動。
在運動醫學康復中,還有學者提出,肩關節近固定的穩定性訓練同時應要加強核心和臀大肌的訓練。首先,運動員的肩關節和上肢康復訓練應從雙腿站立、軀干和髖的伸展姿勢開始,下肢肌群的興奮同時也可以驅動肩胛骨、肩部肌群的活化。所有上肢訓練動作應以軀干和髖的伸展姿勢為結尾[1]。進一步的上肢康復訓練動作包括肩胛收縮、臂外展與外旋相結合,或直體、肩胛收縮與伸臂相結合或旋髖、轉體與肩胛收縮相結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