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藍方人(躲角落里的廣東朋友請不要翻白眼),對于面食的制作還是很生疏的。蔥姐試著模仿網絡上各大餅主們的菜譜,卻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口味。直到發現燙面和死面的區別(北方的朋友請笑吧)。
燙面,顧名思義,是用沸水(65℃-100℃)拌合面粉。沸水的加入,使面粉的面筋變軟,失去勁性。水的溫度越高,面團的柔軟程度也逐步提高,相對口感會缺乏韌性。
死面,正相反,用的是冷水,保留了面粉勁道的口感,常用來做面條。
試著分別用燙面和死面做了蔥油餅后,覺得死面蔥油餅,口感明顯偏硬,即使加了油酥,仍然達不到我想要的酥脆感。燙面蔥油餅則顯得較為松脆,是蔥姐偏愛的口感。
酥脆燙面蔥油餅
STEP 1 和 面
中筋面粉 200g,加入一個雞蛋,雞蛋建議打散后混入面粉,更容易混合均勻。
再加90-100℃沸水100ml。由于不同面粉的吸水量不同,用水量會有少許差異,建議分次少許加入。一邊加水,一邊用筷子將面粉攪散,待留有少許余粉時揉合面團。如果面團揉捏起來干硬,適當增加水分。
加水的過程,切記分次少許,不然就陷入【太干加水?太濕加粉】的死循環中。
面要揉得光滑,一次完不成的話,可以靜置10分鐘再揉。揉好的面團,覆上保鮮膜防止干燥,醒20-30分鐘。
STEP 2 熬油酥
趁著醒面的間隙,熬油酥。10g油,加入少許蔥段爆香,趁熱加入20g面粉,5g鹽的混合物中,調成干糊狀。
油酥一般會熬成濕糊狀,但蔥姐嘗試下來發現,濕糊狀的油酥,在做餅時會出現各種外溢,弄得到處油膩膩的。干糊狀的油酥相對而言更易操作,成品的口感也和濕糊狀油酥沒有任何差異。
STEP 3 做 餅
醒好的面,搓成長條狀,切成等份的小面團。
面團放在揉面墊上壓平,用搟面杖推成近似長方形。面皮薄至可見揉面墊上的花紋為宜。抹上油酥,撒上蔥花。
面皮折成收起的扇面形狀,從一端卷起,成花卷狀。
尾端塞在面團底部。再將面團壓平,用搟面杖推平成圓形。
平底鍋內加少許油,中火將餅煎制兩面金黃。
做多了的面餅,可以覆上保鮮膜,放在冷凍箱內保存。想吃了,煎一下,也算是快手早餐了。
記住燙面軟、死面硬的原則,你也可以做出適合自己口味的蔥油餅了。
本篇圖文均為【蔥說】原創,歡迎轉載并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