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祖龍秦始皇統一六國率先自稱皇帝來,到清朝末年宣統皇帝退位,中國一共有誕生了約400多位皇帝。這個數字跟中國狀元的數字差不多,據統計,從科技誕生以來中國一共誕生了500余位狀元。
無論是開國之主還是平庸皇帝,亦或是亡國之君,能成為皇帝,絕大多數都擁有常人難以企及的權力。正所謂欲戴皇冠,必承其重!那么,這400多位皇帝中,綜合實力誰會排第一呢?
其實,中國歷經數十個王朝、誕生了高達400余位皇帝,但是如果細數下來,這400多皇帝能被公認為明君或有作為的,其實并不多。而且,刨除非大一統王朝的國君,算下來則更少。
秦始皇
秦朝當然是有開創之功的秦始皇,漢代則為劉邦,文景之治的漢文帝和漢景帝,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東漢則是開國之主漢武帝劉秀。到了結束三國割據局面的東晉,西晉王朝大概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窩囊也最孱弱的大一統王朝了。他短暫的歷史中連個盛世都沒有,自然也沒有公認的英明之主。
西晉之后,中國再次陷入了持續數百年之久的割據和戰亂,慘烈的五胡亂華就是發生在這一時期。而再次統一,則直到200多年之后的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再次完成大一統大業,中國終于再次完成了久分必合。
隋文帝
然而,就如同祖龍秦始皇一樣,結束了戰亂創造了開皇之治,同時,科舉制度這一影響中國千年的制度。也是隋文帝最先創立的。然而,就如同有同樣有開創之功的秦朝一樣,隋朝也二世而亡。
不過,這次中國幸運太多,隋朝滅亡之后,雖然經歷了戰亂,但是很快中國被唐朝再次統一,唐高祖李淵所創立的大唐盛世,開啟了中國封建社會最輝煌的王朝。
唐朝有千古第一明君之稱的唐太宗李世民,有中國唯一一個稱帝的女皇帝武則天,又有將大唐王朝帶到巔峰、創造開元盛世,卻同樣在他的任上隕落的唐玄宗李隆基。
武則天
安史之亂后,雖然唐朝并未滅亡,但是比之大唐巔峰時期卻遠遠不如,公元907年,享國200余年的唐朝轟然倒塌,中國再次陷入戰亂,五代十國的個個割據,政權如走馬燈般變換。
到了將中國封建文化帶至巔峰的宋朝,其實并不能算一個大一統王朝,因為宋朝連傳統漢地都未能全部占據,北方有武力強盛的遼國和金國,西北還有一個如打不死小強一般的西夏。
宋朝這個文制巔峰卻武力衰弱的瘸腿王朝最終被崛起于蒙古高原的蒙古騎兵覆滅。來自蒙古高原的忽必烈再次完成了中原王朝的大一統,元朝建立。
忽必烈
元朝存在的時間也不長,也許真應了“胡百年之運”的讖言,元朝只存在了89年。而且,在元朝短暫的統治時期內,由于元朝統治者一直堅持蒙古的方式,甚至連科舉制度都被暫停,因此,元朝皇帝除了元世祖忽必烈,普遍存在感薄弱,也并沒有什么出名的功績。
而元朝之后,則被則是被稱為得國最正的明朝。從雄才大略的明太祖朱元璋到吊死在煤山上的崇禎皇帝,大明王朝一共經歷了16位皇帝,歷經276年。
明朝的皇帝也許占了時間較近資料詳實的光,他們遠比之前王朝的皇帝更讓大家熟悉,不過明朝皇帝中,有宵衣旰食國勢越來越衰弱的崇禎皇帝;有把朝堂玩弄于股掌之上,國家卻沒有起色的嘉靖皇帝;也有興趣廣泛,卻唯獨不像一個皇帝的正德皇帝,然而,明朝的諸多皇帝中能被稱為有作為的,無非是朱元璋和永樂帝朱棣。
朱元璋
而清朝大家就更熟悉了,作為中國最后一個大一統王朝,清朝歷經十二帝,入關之后則為11位皇帝。如果說清朝也有盛世的話,那么只有所謂的康雍乾盛世,這三位皇帝分別為康熙、雍正、乾隆。反倒是真正奠定清朝入關占領天下根基的清太宗皇太極,由于并非大一統王朝的皇帝,因此并不算入在內。
這樣算下來,中國被公認的明君或有作為的皇帝,無非是秦始皇、漢高祖劉邦、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忽必烈、朱元璋、永樂帝、康熙、雍正、乾隆。那么,這些明君雄主之中,誰能被稱為綜合實力第一呢?
左起 康熙 雍正 乾隆
毫不猶豫的,我會選擇秦始皇嬴政。眾所周知,開創之功是最難的,而在開創之功中,創立前人所沒有的制度,完成前人所沒有人沒人完成過的偉業,自然是地獄級別的難度。而祖龍秦始皇,正是完成這一偉業的人。
中國能夠合久必分,久分必合,所憑借的就是秦始皇奠定了根基。在中國經歷春秋戰國時期數百年的戰亂紛爭之后,各諸侯國之間的差異也越來越大,甚至各國的文字,都開始出現了巨大的差別,楚國之人不認識趙國文字,趙國之人看不懂秦國是很正常的。
統一文字
如果繼續按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中國很可能變成如今的歐洲一般四分五裂。正是祖龍秦始皇統一六國,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廢分封,行郡縣制,加強了君主集權,使得中國大一統的概念深入人心。
從此,無論中國處于大一統王朝還是分裂的狀態。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從來沒有一個人會否認自己中國人的身份。任何一個有野心的統治者,追求的終極目標都是統一天下。而這樣的共識和中國的根基,正是祖龍打下來的。秦始皇的功績用功高蓋世來形容,并不夸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