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國歷史上不同年齡的別稱

引用 中國歷史上不同年齡別稱

 

〓】★【〓〓】★【〓〓】★【〓〓】★【〓〓】★【〓〓】★【〓〓】★【〓〓】★【〓〓】★【〓〓】★【〓

孩提
→幼兒時期
總角
→童年時期
及笄
→女子15歲jí jī 
弱冠
→男子20歲
花信
→女子24歲
而立
→30歲
不惑
→40歲
知命
→50歲
花甲
→60歲
古稀
→70歲
喜壽
→77歲
米壽
→88歲
白壽
→99歲
耄耄
→80-90歲mào dié
期頤
→100歲

〓】★【〓〓】★【〓〓】★【〓〓】★【〓〓】★【〓〓】★【〓〓】★【〓〓】★【〓〓】★【〓〓】★【〓

注解:

  【孩提】

   2~3歲的兒童。幼兒時期.

   孩提之童?!睹献?#183;盡心》 
   指幼兒始知發笑尚在襁褓中。顏師古注:“嬰兒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兒笑也。”《老子》:“如嬰兒之未孩。”也作“孩抱”和“提孩”。唐韓愈《祭十二郎文》:“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總角】

   古代未成年的人把頭發扎成髻。借指童年時期,幼年。
   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扎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語出《詩經》,如《詩·衛風·氓》“總角之宴,言笑晏晏”,又《齊風·甫田》“總角 兮”。
以后稱童年為“總角”。陶淵明《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
   垂髫:指童年。 
   古時童子未冠,頭發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發。”
   朝鮮民族中,稱未成年的男子為“總角(??總角)”,可以翻譯為“小伙子)

  【及笄】

 讀音:jí jī

 古代女子滿15歲結發,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

 笄:束發用的簪子。古時女子十五歲時許配的,當年就束發戴上簪子:未許配的,二十歲時束發戴上簪子。

 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發而用笄貫之,鄭玄注:“謂應年許嫁者。女子許嫁,笄而字之,其未許嫁,二十則笄。”笄,發簪。后因稱女子年滿十五為及笄。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女子許嫁,笄而醴之,稱字。——《儀禮·士昏禮》

《舊唐書·后妃傳下·女學士尚宮宋氏》:“﹝庭芬﹞生五女,皆聰惠……年未及笄,皆能屬文。”

《儒林外史》第十回:“魯老先生有個令愛,年方及笄。”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吳喆》:“女年甫及笄,有容色。”

【弱冠】

 指男子20歲, 也稱加冠

 古代男子,年至二十,便要在宗廟中行加冠的禮數。冠禮由父親主持,并由指定的貴賓為行冠禮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別代表擁有治人、為國效力、參加祭祀的權力。加冠后,由貴賓向冠者宣讀祝辭,并賜上一個與俊士德行相當的美“字”,使他成為受人尊敬的貴族。

 古時候,不論男女都要蓄留長發的,等他們長到一定的年齡,要為他們舉行一次“成人禮”的儀式。男行冠禮,就是把頭發盤成發髻,謂之“結發”,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說文》里:冠,弁冕之總名也。謂之成人。在《禮記·曲禮上》記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舉行冠禮,并賜以字。冠歲,意思就是男子二十歲了,說明他剛剛到了成人年齡,二十歲也稱“弱冠之年”。

弱冠: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指剛成年。指二十歲。弱冠:古代男子20歲叫作“弱”,這時就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地帽子。“弱冠”即年滿20歲地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地年紀。

【花信】

 借指女子的成年期—24 歲

 按自小寒至谷雨,一百二十日,八個節氣,我國古代以每五日為一候,計二十四候,人們在每一候內開花的植物中,挑選一種花期最準確的植物為代表,應一種花信,稱之為“二十四番花信”。整個春天,由此可謂一個“花花世界”。

 24番花信是: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櫻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驚蟄: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薔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蘭;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楝花。

【而立】 

 孔子說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這里的“立”“不惑”“知天命”代表著人生的不同層次。三十而立是說一個人在三十歲的時候就有了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和金錢觀之類的,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可以獨自去生活了!

【不惑】

 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這“而立”與“不惑”的兩種稱謂,各中的寓意很是深奧,而到了不惑之年,自己就應慢慢地慣于這個新階段,而對于“不惑”的感悟,就像在一餐正午的盛宴之后,已經有些懶洋洋的,雖然心底對盛宴的絢爛回味不止,可明明白白地知道那已是一去不復返了。

【知命】

 這個年齡的人, 一般不再想去開拓發展新的事業, 而只想把已經進行的工作完成一個好結尾 。開始對自己走過的路進行系統的反思和總結 。對人緣關系,則特別不想產生新的矛盾和誤會, 而希望與別人修復以往的裂痕和瓜葛 。
   到了這個年齡的人, 把死看得很淡, 對世間人事看得很透。知道每個人在歷史和宇宙的時空, 不過是名匆匆過客。且不說沒有來世和陰間, 就是有, 浩瀚人海, 也不能再碰到自己這一生所接觸過的人 。 有同感!

【花甲】

 指60歲?;准匆患鬃印S商旄伞⒌刂ЫM合,每一干支代表一年,六十年為一循環。因干支名號錯綜參互,故稱花甲子。后稱年滿六十為花甲 。

【古稀】

 是中國人自古指七十高齡的說法。它源于唐代大詩人杜甫《曲江二首》詩,杜甫吟詠道:“人生七十古來稀。”一千二百多年的杜甫慨嘆人生苦短,能活到七十歲,自古以來十分稀少。

 后來到了明朝,距今五百年前時,著名書畫家唐寅(唐伯虎)讀了杜詩后,感慨自己已活過了“古稀”,他填了一首《七十詞》:“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為奇。前二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間止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過了,算來止有二十五年在世,受盡多少奔波煩惱。”唐寅雖活過古稀,仍感嘆唏噓人生幾何。

 查核一下,千多年前的“古稀”老翁,確實稀少的很!僅以知名的詩人、學問家為例,超過七十歲的真是寥寥無幾。但是,到了數百年前,社會不斷進步,人的壽命已長了很多,仍以名家為例,不僅感嘆古稀的唐寅已超過古稀,他同時代的羅貫中(《三國演義》作者)、吳承恩(《西游記》作者)、馮夢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言”作者)、鄭板橋(書畫名家)等,年齡均過古稀。到了現代,古稀者遍地皆是了!

【喜壽】

七十七歲。因“喜”字的草書近似豎寫的“七十七”,故稱喜壽

【米壽】

 八十八歲。因“米”宇拆開來剛好是數字“八十八”,故稱。

 【白壽】

   九十九歲。因“白”字乃“百”字去“一”,故稱。

 【耄耄(mào)】
   (形聲。從老,毛聲。本義:年老)
   同本義。古稱大約七十至九十歲的年紀

 【茶壽】   一百零八歲。因“茶”字的草字頭即雙“十”,相加即“二十”,中間的“入”分開即為“八”;底部的“木”即“十”和“八”,相加即“十八”。中底部連在一起構成“八十八”,再加上字頭的“二十”,一共是“一百零八”,故稱。

〓】★【〓〓】★【〓〓】★【〓〓】★【〓〓】★【〓〓】★【〓〓】★【〓〓】★【〓〓】★【〓〓】★【〓

【相關資料】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

資料來源網絡/小海整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年齡別稱
年齡稱謂趣談
從“總角”到“耄耋”—談年齡的代稱
不同年齡段的雅稱
年齡的別稱
古人對不同年齡的稱謂,背后有何意義?對此可謂極為講究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桑植县| 辉南县| 通榆县| 志丹县| 南陵县| 陆良县| 望谟县| 台前县| 三明市| 扬中市| 迁安市| 衡阳县| 肥东县| 莫力| 托克托县| 金阳县| 商洛市| 拜城县| 宝兴县| 滨海县| 灵武市| 普陀区| 平乐县| 大名县| 泸溪县| 清徐县| 莱阳市| 小金县| 大化| 漳州市| 洛川县| 卓资县| 峡江县| 淳化县| 水富县| 奉节县| 丹凤县| 平武县| 增城市| 远安县| 宁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