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新三板曾經的私募大佬、身價1300億元、自帶2700多個股東、據稱是中科院和招商局的兒子,一下子成了《紅樓夢》里面的賈府,轟然倒塌了。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昔日和九鼎集團、同創偉業以及硅谷天堂,并稱為新三板PE“四大家族”,瘋狂舉牌主板上市公司的中科招商,怎么突然間就倒下了?
中科招商身世之謎
中科招商的前身是北大招商,于2000年12月在深圳成立。初期公司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招商蛇口、21世紀科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聯合發起組建,成為第一家由政府批準成立的以受托管理創業資本和產業資本為主營業務的公司。2002年1月,中科院系統通過受讓股份,成功進入北大招商并成為第一大股東,從此公司更名為中科招商,中國科學院、招商局、鄂爾多斯和北京城建成為最初的股東。經過了復雜的歷史沿革,2004年后,中科招商的股權慢慢向董事長單祥雙傾斜,難道是通過MBO方式?2011年,中科院已全部退出中科招商的股權架構。天知道,中科院和招商局的操作目的何在?
門口的野蠻人
創投機構的特殊盈利模式使其無法登陸主板市場,新三板的出現,讓中科招商發現了市場融資的新選擇。新三板解決了私募股權機構融資和退出兩大核心需求,成為中科招商補充彈藥的重要來源。快速打響品牌的好方法,而贏得了品牌就贏得了市場。。2015年3月20日,中科招商正式在全國股轉系統公開轉讓,證券代碼為832168。定向增發后,身在新三板的中科招商,向主板掛牌公司開啟了猛烈的追求,成為蹲在門口的野蠻人。先后騷擾過的上市公司,包括北礦磁材、寶誠股份、設計股份、祥龍電業、國農科技、沙河股份、三變科技、大連圣亞等8家主板公司,還有海聯訊、朗科科技、天晟新材等3家創業板公司,還有中小板上市的鼎盛新材等。粗略估算,耗資14億元。
其中,夜空中最閃亮的星星,莫過于鼎泰新材。如果你感覺陌生的話,以后不要發順豐速遞了。意氣風發的中科招商真的是志存高遠,希望通過資本市場參股、控股上市公司30~50家,形成產業集群,圍繞著戰略性新興產業,在資本市場進行布局。
截止2017年9月30日,中科招商資產總計為222.94億元。今年前9個月,中科招商累計完成項目投資14個(含基金和直投),其中在管基金投資項目8個,累計完成投資額19311萬元,直投項目6個,累計投資額1998萬元。投資領域主要集中在TMT、互聯網金融、人工智能、網絡安全、集成電路、新材料等高科技行業和科技服務業。
天欲令其滅亡,必先讓其瘋狂
手握22個殼資源的中科招商,就像西部淘金的人,進入了發狂模式。2015年9月,中科招商拋出300億元的定增方案,眼看著投資帝國就要實現了,單祥雙有望打造中國版的“黑石集團”,加冕中國的私募之王。可是,出頭椽子總先爛,沈萬三和胡雪巖的歷史遭遇,再一次神奇的上演。不能服務于實體產業的私募基金,在金融市場“脫虛向實”的時代背景下,休想從資本市場帶走一分錢。
私募股權基金的巨額融資,引起了監管者的注意。2016年5月,股轉公司提出私募八條新規(36號文),成為中科招商發展歷程中最大的“黑天鵝”事件:《36號文》規定:除了攔住規模較小、年限較短的PE機構,還要求掛牌私募的“管理費收入與業績報酬之和”須占收入來源的80%以上,可惜曾經不可一世的中科招商只有可憐的41%。
一波還未平息,一波又來侵襲,茫茫股海,狂風暴雨。2017年10月27日,股轉系統發布《關于掛牌私募機構自查整改相關問題的通知》(1394號文),明確整改對象僅限掛牌主體登記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公司,劃定自查整改大限11月10日。新通知,讓中科招商措手不及,畢竟龐大體系的基金整改不是一段時間就能實現的。12月15日,股轉公司宣告了結局,中科招商不符合掛牌私募整改要求,12月26日終止掛牌。
死亡,是二次生命
死亡,是二次生命!面對股轉公司的斬首行動,老江湖單祥雙并沒有嚇到。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此處不留爺,必有留爺處。新三板容不下,可以去香港和新加坡上市。股轉系統痛下下手,初心還是好的,旨在促使私募回歸資管本質,專心做好投資,服務實體經濟所設立的標準。然而,中科招商坑過的投資者,無論是業內大佬王亞偉還是廣大中小散戶,剛性兌付產生的后面危機,需要中科招商團隊大智慧的思考模式。說白了,就是私有化的難度。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烜赫一時的中科招商,叱咤風云,在新三板有“定增之王”之稱,A股有“屯殼之王”之稱。所有一切原來都是皇帝的新裝,原來都是鏡花水月,黃粱一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