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和腰椎病是最為常見的骨科疾病之一。當今社會,患有這兩大疾病的人群越來越多,最常見的就是辦公族和手機族,不是埋頭苦干就是對著電腦久坐不起,頸椎和腰椎每天都承受著很大的壓力,為頸椎病和腰椎病埋下隱患。但是由于人們對這兩大疾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重視不夠,導致很多患者發病時已經非常嚴重了。
對于頸、腰椎病癥狀嚴重或反復性發作的患者,醫生通常會建議其進行手術治療。但是,許多患者第一次聽到要進行“頸、腰椎手術”的時候,最關心的往往不是手術的效果,而是手術的風險,尤其是擔心做完手術會不會癱瘓。
那么,進行頸、腰椎手術后是否存在癱瘓的風險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01脊椎手術是為了什么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各類型脊椎疾病的發病機制是怎樣的。脊椎病變中,無論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還是各類脊柱骨折、椎管腫瘤、脊柱畸形,其危害都主要表現為病變影響周圍脊髓、神經后出現相應癥狀。下面給大家舉幾個常見的癥狀說明一下:
1、椎間盤突出:隨著年齡的增長,椎間盤逐漸失去了彈性,在外力的作用下破裂并向周圍突出,壓迫到了脊髓和神經根,引起頸肩痛、腰腿疼等癥狀。針對此類型疾病,手術的目的就是去除椎間盤突出的部分,解除對脊髓或神經根的壓迫。
2、椎管狹窄:由于骨質增生、黃韌帶肥厚或是椎間盤突出等因素導致的椎管內部空間狹窄,對脊髓和神經造成了壓迫。此類型疾病進行手術的目的同樣是去除導致狹窄的因素(增生的骨贅、黃韌帶或是突出的椎間盤)解除神經的受壓狀態。
3、脊椎滑脫癥:與前兩種疾病癥狀略有差別,脊椎滑脫主要是由于相鄰兩節椎體的連接結構受損或是松弛,導致兩節椎體之間不穩定而產生相對的移動,進而壓迫到神經。此類型疾病對應的手術策略是復位并固定滑脫的椎體,從而解除對神經的壓迫。
從以上的示例不難看出,脊椎手術幾乎都是在神經周圍進行操作的,這也是大家擔心手術風險高的主要原因。脊椎疾病在臨床中極為多見,其治療首選理療、藥物等保守治療。據統計,80-90%的患者可通過保守治療獲得滿意效果。盡管如此,并不意味著此類患者無需手術。外科手術是“最后的治療”,更是疾病治療的重要內容!當患者出現保守治療無效、嚴重的脊髓及神經受壓癥狀以及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等手術指征時,如果不能及時通過外科手術減壓,可能會出現不可逆的神經、脊髓損傷。因此,手術雖不是首選,但不可或缺!
02脊椎手術風險真的很大嗎?
任何手術都有風險,但并不一定都會發生!出現手術指征后,一味地抗拒手術只能讓病情不斷地加重,現代脊椎手術已經比較成熟,風險也遠低于大眾認知!
人體的脊椎結構雖然比較復雜,每一個節段都有自己的特點,但在不同人之間卻變化不大,這些特點早已被脊柱外科醫生熟記在心。尤其脊髓和神經根的分布是非常規律的,能夠進行脊椎手術的醫生對這些神經的分布和走行位置都有非常好的掌握,因此意外傷到神經的概率是非常低的。另外,這些手術不管是開放式的還是微創的,在對神經和脊髓減壓的時候都會提前把這些重要組織保護起來。腰部的脊髓還有一層堅韌的硬膜保護,直徑在20-30毫米,神經根的直徑也在5毫米以上,這么碩大的重要結構擺在醫生的眼前,是很容易尋找和辨別,幾乎不會出現誤傷。
在進行脊椎固定或是融合的時候,都是在術中X線透視下進行的,很少會碰到脊髓和神經根。因此可以說,進行脊椎手術,從技術操作角度分析確實是非常安全的。所以,患者和家屬無需太過擔心!
03選擇醫生很重要!
頸椎和腰椎疾病由于發病率高,對生活質量和工作影響都很大,其治療方法也很多,不同的醫生可能會給出截然不同的治療方法和建議。患者由于缺乏相關知識,在手術與非手術、微創與開放手術這方面,拿不定主意、甚至產生焦慮情緒。尤其是不知道如何選擇醫院和醫生。
一個合格的醫生應該有很好的教育背景、良好的執業過程、有豐富的經驗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不能光看是否在大醫院,是不是博士畢業,是否是教授級別。博士大多是研究經歷,教授是教學職稱,和實際治病還不太一樣。手術需要長期的實踐經驗,一個好的手術醫生可能要經過十多年的工作,才能積累下來,跟學歷的高低沒有絕對關系。從數量上可能要達到2000~3000例以上才能稱為專家。目前許多高學歷者可能缺乏手術積累。
重視三方面主要因素:
1、年齡40~60歲的醫生。這個年齡有積累,精力充沛。
2、醫生手術數量。數量多才能積累經驗。各種情況都遇到過。
3、醫生是否經歷過正規培訓,并長期從事本專科的工作,是否有專業化的團隊,跟醫院大小沒有絕對的關系。
在頸椎和腰椎手術中,醫生個人經驗和水平、手術理念和技術發展、團隊協作以及基礎的醫療設備和輔助檢查是影響其安全性的重要原因。
理念和技術的發展能促進學科建設、提升醫療水平,就像近年來道路交通中施行“禮讓行人”有效減少了相關事故發生一樣,頸腰椎手術理念的發展(如在經典的TLIF上發展而來的MIS-TLIF)是提升手術安全性的重要方法。
當頸椎、腰椎疾患達到需要手術的程度時,病情都是很嚴重的了,不做手術更容易發展為癱瘓,也就是說,不做手術出現癱瘓的風險實際上要大于做手術引起癱瘓的風險。因此嚴重的頸腰椎疾病,權衡利弊,大多還是提倡積極手術治療。按照目前的技術手段,手術風險是在一個安全可控的范圍內,手術以后患者的康復收益是遠大于所承擔的風險的。
簡言之,做手術的目的恰恰是為了防止或減少癱瘓的出現,是為了讓患者從“癱瘓”或接近“癱瘓”的狀態恢復到正常的狀態,手術是為了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本文僅為科普,不作為診療依據,個人情況請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