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李鴻章說:新疆那不毛之地,不要就不要了!左宗棠大怒:166萬平方公里,你可真大方!慈禧手一攤表示沒錢支持,左宗棠一拍大腿:我就是自己借錢,也要收回新疆!
1871年,經歷了太平天國運動,身負重傷的清朝茍延殘喘,已經無法阻止英國人和沙俄對新疆的入侵。
而此時,蓄謀已久的日本也趁此機會對臺灣發動了進攻。清王朝反應過來的時候,臺灣已經落入日本手中。一下子,海陸兩道防線同時面臨威脅時,朝堂上出現了兩派紛爭,各抒己見。一派是以李鴻章為首的保守派,主張放棄新疆,在海域增兵,阻止日本繼續進攻。
另一派是以左宗棠為首的激進派,主張迅速集結兵力收復新疆,左宗棠相信如果他們不反擊英國和沙俄,一定會助長他們的囂張氣焰,讓他們加緊侵略清朝土地。
而李鴻章則認為,清王朝剛剛經歷了太平天國運動,國家還沒有開始休養生息,沒有實力支撐另一場大戰。
兩派各有各的理由。歸根結底,清朝的實力太弱了。強大的攻勢下,清朝扛不住了,新疆的烏魯木齊和喀什相繼倒下。
李鴻章認為朝廷應該把軍費投入海防。左宗棠聞言,他立即反駁道:“新疆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160萬人口的土地,沒法說不。”
1875年左宗棠上書朝廷,主張出兵新疆趕走沙俄,收復失地。新疆是中國大陸的屏障。新疆若失,則蒙古、甘肅、青海不穩,進而威脅中原乃至北京;慈禧也意識到保持新疆的重要性,但她只是口頭上表示支持。至于軍費,她雙手攤開,說國庫空了,還得左宗棠自己想辦法。
左宗棠粗略估計,軍費至少需要2000萬兩白銀,走投無路的左宗棠只好求助商人胡雪巖,胡雪巖通過自己的人脈先后四次、六次向匯豐銀行等英國財團借外債1870萬兩白銀,解決了資金問題。
不過當時朝廷的大部分官員都站在李鴻章一邊,不支持左宗棠出兵新疆,他們會到處設障,處處阻撓。盡管困難重重,64歲的左宗棠依然迎難而上。他親自組建了一支西征軍隊,日夜操勞。
1876年3月,64歲左宗棠率領6萬大軍出蘭州,開赴新疆。首先,先確定“先北后南”和“緩進急戰”兩種戰略。
接著,左宗棠開始裁減西征軍,既可以保證進疆的部隊都是精兵,又可以省糧省餉,增加戰斗力。
經過一年準備,1876年5月,左宗棠率6萬精兵攻打新疆,最終結果阿古巴戰敗服毒自盡。
然后,8月,軍隊開始準備收復南疆。1878年1月,西征軍收復南疆,除伊犁外,新疆大部被收復。
1878年10月,朝廷派崇厚前往沙俄,洽談伊犁歸還。沙皇軟硬兼施,迫使簽訂了不平等條約。盡管奪回了伊犁,卻失去了大部分領地,不得不支付500萬盧布的賠償金。左宗棠得知后,他在追悼會上憤怒地說:“重新談判?!?br>
1880年2月,朝廷派曾國藩長子曾繼澤前來談判。為了增加曾紀澤對談判的信心,69歲的左宗棠制定了的計劃,出發用他自己的棺材。
看到這架勢,沙俄不敢貿然出兵。1881年2月24日,在左宗棠出征新疆的支持下,經過曾紀澤的論證,兩黨簽訂了《中俄伊犁條約》。
雖然沙俄回歸了伊犁,但這依然是不平等條約。不過和之前的相比,倒是收回了一些利益。
如今去過新疆的人總會由衷感嘆:新疆好大!
從古至今,新疆這片土地見證了一個多世紀的風風雨雨,這塊本來要被祖國拋棄的領地,在左宗棠的執意下,回歸了。
今天的新疆,風景秀麗,瓜果飄香,是人們向往的地方。有人說,如果沒有左宗棠,我們還需要進口葡萄干和哈密瓜,去新疆可能還需要護照。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當所有人都在看他的笑話,當所有人都在做對的時候,他不放棄,寧彎不屈,以一己之力,至死不渝。他能忍常人不能忍,能做到常人不能。他是清朝黑夜中的一縷光,是亂世中的一股清水。他是晚清最后的硬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