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衛生組織旗下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了一篇文章指出,任何人都可能患上癌癥,但有些人由于行為或環境因素影響,患癌風險更高;還有一些人,則天生具有較高的癌癥遺傳風險。
好消息是:近50%新發癌癥是可以預防的,只要堅持做好這12件事,就能避免大部分癌癥的發生。①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成立于1965年,是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癌癥研究專門機構,致力于促進全球的癌癥研究和預防合作,確定癌癥的病因和預防策略,提供癌癥信息的全球參考等。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根據現有的科學證據,總結的12種降低癌癥風險的方法,非常科學、有效,值得每個人都學習②。對此,我們圍繞這12種方法,請專家一一進行解讀。
1. 不吸煙,不使用任何形式的煙草產品
吸煙是造成全球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不吸煙,能預防很多疾病的發生。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呼吸熱病科主任醫師張永生在2016年接受健康時報采訪時介紹,煙草煙霧中含有超過7000種化合物,數百種有害物質,其中既有致癌劑,又有促癌劑。因此,吸煙不僅會誘發基因惡性突變,更可怕的是,煙草煙霧中的化合物和有害物質還會加速基因的損傷和阻止基因的修復,從而誘發癌癥。③
2. 遠離二手煙,甚至三手煙環境
二手煙甚至三手煙,是多種癌癥的明確的高危因素,增加多種癌癥的發病風險,其中最主要的是肺癌。更可怕的是,二手煙中一些有害物質的濃度可能比一手煙還高,其中的有害物質也會長期存在于家具或者車里,帶來長期的癌癥風險。
3. 保持健康的體重和腰圍
2016年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的研究發現,超重或肥胖會增加至少13種癌癥的發病風險,包括:食道腺癌、結直腸癌、絕經后乳腺癌、子宮內膜癌、腎癌、肝癌、胃癌、膽囊癌、胰腺癌、甲狀腺癌、卵巢癌、腦膜瘤以及多發性骨髓瘤。④
尤其是胖在肚子,更危險!2021年1月刊發在《BMC醫學》 上一項350萬人的研究發現:“腰粗肚子大”的人患癌風險高,而且腰圍越粗,患癌風險就越大。⑤
2019年,中國醫學科學院研究團隊針對我國超44萬成年人進行的調查研究發現:我國大約有15萬居民都是“大粗腰”。其中,天津、西藏、北京、山東、黑龍江、河南可以說是“腰粗重災區”。⑥
4. 適當增加身體鍛煉
缺乏身體活動、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是癌癥的風險因素之一。相反,增加身體活動則有助于降低患癌風險。2021年9月發表在《體育運動醫學與科學》上的一項研究顯示,運動不僅能改善整體健康,還會釋放出一種減緩癌細胞生長的“秘密武器”,運動后的肌細胞因子就具有抑制腫瘤生長的能力,給身體內創造一個“抑癌環境”。⑦
5. 遵循健康飲食模式
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飲食與癌癥的發生風險有關。比如,紅肉吃得越多,結直腸癌風險就越高;而膳食纖維吃得多越,結直腸癌發病風險則越低。遵循健康的飲食模式,有助于降低患癌風險。
6. 不飲酒,飲酒沒有“適量”
不論是白酒、啤酒還是紅酒,飲酒都會增加癌癥風險,包括結直腸癌、乳腺癌、某些類型的頭頸癌、肝癌、食管癌和胃癌等。而且,飲酒沒有“適量”的說法,即使只喝很少的酒也會增加癌癥風險。
2018年8月,《柳葉刀》就發布了一項關于喝酒與疾病的研究,該研究分析了1990年~2016年間,來自195個國家/地區的694個關于個人和群體喝酒的數據源,以及592個關于攝入酒精風險的研究。結果顯示:最安全的喝酒量為0,也就是說,不喝酒才是最健康的做法。⑧
7. 保護皮膚免受紫外線照射
長期暴露在紫外線下,會增加皮膚癌風險。為保護皮膚免受紫外線照射,應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曬措施,比如避免中午曬太陽,減少直接暴露在陽光下的時間,去戶外時要涂抹防曬霜。
北京康復醫院皮膚科主任彭光輝2016年在接受健康時報采訪時提醒,防曬最好的方法是物理防曬。遮陽傘、遮陽鏡、遮陽帽,通通用起來,不要懶。另外也可以抹防曬霜,不過要注意,不能出門才抹,應該在出門前20分鐘左右抹。而且使用量要足夠,涂抹量為每平方厘米2毫克。⑨
8. 減少環境致癌物暴露
環境中有成千上萬的人造或天然物質,其中一些物質很有可能導致癌癥,如砷、石棉、鉛、輻射、苯和室外空氣污染等。對于在工作中會經常接觸到致癌物的特殊職業人群,在接觸這些物品時更應采取預防措施,嚴格遵循操作規范,以降低癌癥風險。
9. 注意室內裝修環保
氡是一種無色無味的天然放射性氣體,由土壤、巖石和水中的鈾自然分解而產生,最終成為空氣的一部分。當人吸入氡氣后,氡發生衰變的放射性粒子可在人的呼吸系統造成輻射損傷,引發肺癌。建筑材料是室內氡的最主要來源,如花崗巖、磚砂、水泥和石膏之類,特別是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天然石材。
10. 堅持母乳喂養
有研究顯示,母乳喂養有助于母親預防乳腺癌。2018年,兩大世界權威機構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WCRF)和美國癌癥研究所(AICR)發布了一份癌癥預防的建議就指出,母乳喂養可以降低母親的乳腺癌風險,也有助于降低兒童體重增加,超重/肥胖的風險。⑩
11. 接種疫苗和預防感染
有些癌癥是由病毒、細菌等持續感染引起的,包括人乳頭瘤病毒(HP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幽門螺桿菌。接種HPV疫苗和乙肝疫苗,是預防相關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2020年4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在接受人民日報客戶端采訪中談到,“人類歷史上只有 2 個疫苗可以預防腫瘤,一個是HBV(乙肝)疫苗,一個是HPV(人乳頭瘤病毒)宮頸癌疫苗。HPV(人乳頭瘤病毒)疫苗尤其需要打,特別你家里如果有姑娘,早點在她什么都不懂的時候把疫苗先給打了。”?
12. 及早進行癌癥篩查
篩查可以在早期發現某些癌癥,此時治療更有效。對于一些癌癥,也有癌前病變階段,可以通過篩查早發現、早治療,以防止癌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