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杰,北京中醫藥大學國醫堂副教授
黃穗平,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
周岐鳴,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脾胃病研究所
姜楠,北京市宣武中醫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
黃漢超,廣東省第二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醫師
葛來安,江西省中醫院肝膽科主任中醫師
陳波燕,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針灸推拿科主治中醫師
周滔,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感染熱病中心主任醫師
中醫認為,在人體臟腑之中,肝與春季相對應,十分適宜在春季養肝,讓我們平穩換季,身心舒暢,為這一年打好健康基礎。【整理摘編:時英平】北京中醫藥大學國醫堂副教授陳子杰:中醫講“肝開竅于目”,不少長時間用眼的人群,常常眼睛干澀、酸痛,入春后容易干癢,或迎風流淚,在春季留意養肝明目,可以起到不錯的效果。日常可選取菊花3朵、枸杞3克放入杯中,以沸水沖泡,代茶飲用,菊花疏散風熱、清肝明目,枸杞補腎益精、養肝明目,二者搭配兼顧清肝、養肝,明目保健效果好。也可取決明子25克,加入沸水200毫升沖泡,燜5分鐘后代茶飲用,可以清肝明目,緩解眼睛酸澀、視力疲勞,需要注意的是,決明子有潤腸通便的功效,脾胃虛寒、大便溏薄、腹瀉等人群不宜多飲,且孕婦不宜飲用。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黃穗平:中醫認為肝屬木,脾屬土,關系是肝木克脾土,春天肝氣過旺,易致肝旺脾虛,出現胃脹牽引兩脅、食欲下降、腹脹便溏等脾胃不適,因此在春季養肝的同時需要兼顧健脾。選取黨參10克、玫瑰花3克、陳皮3克以沸水沖泡,加蓋燜3?5分鐘飲用,發揮疏肝理氣、健脾祛濕的作用,改善嘆氣、胸脅脹滿、食少、神疲乏力等癥。也可取鯽魚1條煎至微黃,與干木棉花20克、陳皮6克、生姜3片一同煮制30分鐘,可供兩人食用,木棉花是春季時令藥材,祛濕作用好,搭配溫中的陳皮、生姜,健脾利水的鯽魚,幫助解除脾濕,平衡肝與脾的功能。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脾胃病研究所周岐鳴:春天肝氣升發活躍,如果臟腑精血不足,無法源源不斷化生肝氣,可致疲倦乏力,睡眠不安,哈欠連天,不耐勞動。若春季時常感覺精神疲倦,伴頭目眩暈、腰酸耳鳴、潮熱盜汗等癥,可取適量山茱萸泡水或煎煮飲用,能夠滋補肝腎之陰,固精補虛,改善上述不適,幫助肝氣升發。睡眠對于養肝來說十分重要,但肝陰不足的人群容易在春季睡眠不安,莫名煩躁,咽干口燥,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酸棗仁湯,常取酸棗仁、茯苓、知母、川芎、甘草等藥物,能夠補益肝血、清熱除煩,改善睡眠質量,養護肝臟,使精神飽滿。北京市宣武中醫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姜楠:中醫認為肝具有調節情志的作用,春天肝經正盛,容易出現情緒波動,常有生氣、郁悶、煩躁,以及倦怠、乏力、食少、女性月經不調等表現,可以通過逍遙散來調理。在醫生指導下選取柴胡9克、白芍9克、當歸9克、白術9克、茯苓9克、甘草6克、生姜3片,水煎約20分鐘,后下少許薄荷,再煎10分鐘左右(薄荷香氣大出時)濾出,分早晚服用,每日一劑,或服用中成藥逍遙丸,不僅可以發散郁結的肝氣,舒緩心情,又能補充肝陰、肝血,同時健脾益氣,肝脾同調,改善乏力、食欲不振、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癥。廣東省第二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醫師黃漢超:中醫認為肝有貯藏血液、調節血量的功能,調養肝血對于養肝來說十分重要。如果“肝藏血”的功能失調,可致面色暗黃、色斑暗瘡等問題。搓腳掌、手掌能夠養血護肝,簡單易行,即兩腳掌并攏,用腳跟上下互搓,同時兩手互握對搓。腳掌側面有公孫穴,腳跟上方有太溪穴,手心有勞宮穴,手腕有列缺穴,搓擦上述穴位可以起到滋補肝腎、調動氣血、養血安神等作用。此外,可取丹參20克、黨參20克、酸棗仁10克、龍眼肉10克、鴿子250克,加水500毫升,一同隔水蒸燉2小時后食用,能夠補益肝血,改善睡眠,有益美容養顏。江西省中醫院肝膽科主任中醫師葛來安:對于春季養肝來說,清肝火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保障,有助避免火熱邪氣傷肝,或阻礙肝氣的暢達,不妨試試這幾個動作。握拳:將大拇指扣在手心,稍用力握住拳,可以促進肝經、腎經氣血循行,固精養肝、清除肝火。敲腿:雙手握拳上下敲打大腿內側(肝經)、外側(膽經)5分鐘,兩腿交替,每天早晚各一次,可以養肝、疏肝、降火。轉肩:兩腳分開站立,雙目平視,雙手自然下垂,雙肩從前向后、從后向前各轉10圈,再上下抖動10次,出現酸脹感為度,每天早晚各一次,可以養肝血、清肝火,防治失眠多夢、煩熱、頭暈目眩等不適。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針灸推拿科主治中醫師陳波燕:春季人體肝氣旺盛,容易出現頭暈、耳鳴、目眩、煩躁易怒等不適,可以通過按摩穴位來養肝護肝。期門穴位于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用手掌沿肋間隙前后搓動3?5分鐘,能夠疏肝健脾、理氣活血。太沖穴位于足背側,第1、2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中,用拇指點揉此穴2?3分鐘,可以補益肝之元氣,起到平肝息風、清熱利濕、通絡止痛等作用。太溪穴位于足內側,在內踝后方與腳跟筋腱之間的凹陷中,中醫講“肝腎同源”,點揉此穴2?3分鐘能夠益腎滋陰,通過補腎來養肝。
分時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感染熱病中心主任醫師周滔:春季肝的功能活動旺盛,一天當中有三個養肝的黃金時段,全天分時養肝,既可舒暢肝氣,又能保護陽氣。晨間伸懶腰:中醫認為“肝主筋”,肝的功能可以反映在身體收縮、舒展運動上。清晨早起,緩緩伸幾個懶腰,舒展筋骨,有助舒暢肝氣。午間動動眼:經常用眼的人群可以在午間做做護眼操,閉目后順時針、逆時針轉動眼球各10次,持續10分鐘左右,可促進肝經氣血循行。夜間按時睡:肝膽陽氣在夜間11點后開始升發,按時入睡,增加肝臟血液量,藏血養肝,升發肝膽陽氣,次日精神振奮。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