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鄂州社工 周仙【整理摘編:時英平】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資料:
王姐(化名),女,50歲,未婚,低保戶,二級肢體殘疾。
(二)個案背景資料:
王姐,低保戶,患有二級肢體殘疾,王姐的母親現在93歲,王姐出生的時候,因為大腦缺氧,出生后導致肢體二級殘疾,也是因為殘疾,至今還是未婚,王姐還有一個姐姐,一個姐夫,姐夫也生病了,姐姐也是肢體二級殘疾,因服務對象身體致殘,只有手能活動,長期需要人幫助照料其起居,出門也很不方便,目前只有一個能活動的姐姐常到家中看望和照顧他們,現在姐夫又生病了,更是難上加難,服務對象特別希望能有一輛輪椅,說只要有輛輪椅,自己的手還能活動,自己可以照顧自己了。
一直以來,服務對象因為殘疾,母親照顧多年,現在母親年齡也大了,也不能出門,患有老人病。只有姐姐來照顧他們了。通過和服務對象的交談,了解到服務對象的生活非常困難,生活開銷也很大,因為喪失勞動力,緊靠殘疾與低保補助維持生活,自己也沒有結婚,現在姐夫也生病了,一家人全靠姐姐,心理壓力與歉疚一直積在服務對象的身上,感覺她快喘不上氣來了,不知道自己該哭還是該笑。
二、分析預估
(一)個人層次:服務對象早年出生大腦缺氧,導致殘疾,屬二級肢體殘疾,不能行走,只有手能活動,長期需要家人照料。
(二)家庭層次:服務對象一直未婚,同母親生活在一起,沒有勞動力,經濟來源主要依靠其本人殘疾補助和與母親兩人的低保補助,經濟比較困難。
(三)心理層次:服務對象因早年致殘,長期需要家人照料,依靠政府低保和殘疾補助才能維持生活,經濟困難,覺得為什么不幸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一直是母親的堅持,才給了活下去的勇氣,現在母親年紀也大了,也沒有人照顧,內疚的情緒郁于心結。
(四)社交層次:服務對象因身體原因不能外出,社交范圍僅限于姐姐家人、社區殘疾干部、民政干部的關注,小區同輩群體交流甚少,社會支持網絡差。
三、服務計劃
(一)目標
1、總目標:
舒緩案主對案母的焦慮情緒,增加其面對生活的信心,和搭建服務對象社會支持網絡問題,鏈接相關資源,緩解家庭照顧壓力。
2、具體目標:
(1)幫助服務對象緩解身體長期久坐不能行走,血液流通不暢,為服務對象提供火罐療法、肩頸推拿和量血壓等服務(每月2次);
(2)服務過程中關注服務對象的情緒問題,適時開導,緩解服務對象因為自己殘疾、拖累家人的悲觀心理;
(3)搭建服務對象的社會支持網絡。
(二)服務策略
根據服務對象的問題,社工通過鏈接社會資源、運用系統理論、增能理論、正?;碚撓嘟Y合,為服務對象提供專業的輔導服務。
1.培養正確的自我增能概念
新航線社工與服務對象及其家庭構建平等關系,挖掘潛能優勢,并以鏈接資源支持、擴大社會支持網絡的方式,在于更多的人接觸、互動過程中,培養服務對象積極的人生態度、正確的自我概念。
2.鏈接康復資源
社工通過個案走訪,和案主建立信任關系,案主由于長期坐輪椅,容易導致肌肉萎縮,血液不循環等現象,服務對象有康復治療、二級預防等需求,張社工是專業的康復師,具有肩頸推拿和拔火罐的技術,給服務對象提供了肩頸按摩以及火罐療法等服務,滿足了服務對象不便外出但是也能在家中做康復治療,二級預防的需求,也可以減輕家人照料的辛苦。
因此,對服務對象開展工作時,社工還注重給服務對象指導一些簡單的康復動作,鼓勵服務對象自己在家中能夠做簡單的康復動作,比如擦桌子,打掃衛生,既可以讓身體得到鍛煉,恢復機能,還可以分擔家庭責任,鼓勵服務對象用手機跟朋友多聊天,或通過邀請其參加線上的活動,加強其與社區鄰里之間的聯系溝通,以獲得居住地社會網絡支持。
3.服務過程中關注服務對象的情緒問題
社工結合增能理論、正常化理論,引導服務對象挖掘自身優勢,在家自己做飯照顧自己,分散注意力的方式,忘記自己是殘疾人,提升自己的生活自信心,以改善自己殘疾后生活不便造成的壓力問題。
鼓勵服務對象利用線上平臺,讓服務對象不斷接觸新事物,刺激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引導其快樂積極向上的樂觀生活態度,從而使其生活正?;瑥亩纳票^情緒。
四、服務計劃實施過程
(一)發揮社會工作者的優勢,整合利用社會資源
針對服務對象行動不便等困難:新航線社工通過向澤林鎮街道殘聯辦申請“陽光家園”殘疾人居家托養項目,給服務對象上門做康復治療。社工通過帶領友鄰助殘志愿者入戶探望,了解家庭情況真實性,給服務對象做了居家改造,安裝上了馬桶,鏈接到一輛輪椅,給殘疾人家中提供了便利,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使服務對象看到了希望。
(二)關心關愛服務對象,進行情緒疏導
社工自了解到服務對象家庭情況及其需求進行接案后,經常性電訪問候服務對象,關心關愛服務對象,關注服務對象的情緒問題,結合增能理論、正常化理論,引導服務對象挖掘自身優勢,利用手機可以自己下單買菜,在家自己做飯照顧自己,提升自己的生活自信心,以改善自己殘疾后生活不便造成的壓力問題。
(三)加強社會支持網絡,助力服務對象融入社會
在幫助服務對象鏈接到居家托養項目,緩解出行不便的困難后,鼓勵服務對象在線上和居民聊天,結識鄰里,相互交流分享生活趣事,避免自己獨處時胡思亂想,以轉移自己的情緒。
六、結案
(一)社工通過上門給服務對象做肩頸推拿,解決了服務對肩頸酸痛的問題,對服務對象進行火罐療法,可以幫助服務對象排除體內的濕氣,對服務對象進行情緒疏導、增能,幫助搭建社會支持網絡,經過一段時間跟進,服務對象已結識不少鄰里,人也樂觀了很多,對生活有了期盼,悲觀情緒有所緩解,社會支持網絡也逐漸搭建起來。
(二)鑒于社工跟服務對象制定的服務目標均已實現,而且服務對象沒有出現新的需求,與服務對象商談結案,并提前告知服務對象,處理離別情緒。同時社工留下辦公室聯系方式,告知他們以后有什么需求可以求助社工,社工會盡其所能幫助她們。
七、專業反思
(一)優點:
社工在服務過程中,得到服務對象的信任,給服務對象提供肩頸按摩,拔火罐等服務,有效緩解服務對象因為不能行走,導致身體肌肉萎縮,氣血不流通,和服務對象聊天,轉移自己的悲觀情緒,有利構建社區社會支持網絡。
(二)需要完善之處:
社工需要加強其自身的專業性,整合資源,鏈接資源為服務對象提供生活的便利,在與服務對象溝通交流中注意方式,避免引發服務對象悲觀情緒,要著重引導服務對象挖掘自身優勢,引導服務對象用優勢視角看待問題,發掘生活的趣事,感觸人生幸事,讓其看到生活希望,保持一顆平常心,要用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