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們對腸道微生態與健康關系的認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繼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之后,后生元進入人們視野?!昂笊钡奶岢觯c益生菌關系緊密。益生菌的定義中特別強調了活體微生物,它的健康促進作用也被廣泛證實。然而隨著研究的深入,許多研究人員發現有些非生命物質,如滅活的菌體、代謝產物、細胞上清液等也可影響機體的生理功能。為了將這些物質與益生菌進行區分,后生元(postbiotic)的概念應運而生,并逐漸成為科學研究的一個熱點話題?!菊碚帲簳r英平】
簡單來說,后生元是益生菌經過加工處理后的益生菌代謝成分的統稱,包括死亡菌體及其代謝產物。2021年5月,國際益生菌和益生元科學協會(ISAPP)發布了后生元共識聲明:后生元是對宿主健康有益的無生命微生物和/或其成分的制劑,包括無生命的菌體、菌代謝產物和/或菌裂解后成分。其中,代謝產物主要有胞外多糖、短鏈脂肪酸、細菌素和有機酸等;菌體成分主要有脂磷壁酸、磷壁酸、肽聚糖、衍生多肽和細胞表面蛋白等。
2023年2月,國內首個后生元團體標準《益生菌制品乳酸菌類后生元》正式發布實施,標準中首次將后生元定義為:對宿主健康有益的遺傳背景明確的滅活微生物和/或菌體成分,包括或不包括其代謝產物的制品;化學合成的成分以及病毒/噬菌體及其產物除外?;谀壳翱茖W研究及產業應用現狀,后生元的定義和范疇仍在不斷完善和拓展。
后生元的來源菌株的遺傳背景和生物學特性需明確且公認安全,且在菌株水平進行鑒定、健康功效和安全性評價。后生元保有與活菌相同活性的菌體成分,即使經過高溫處理和胃腸道的消化,也具有高度生理活性。對制備的后生元要進行成分分析,明確功效因子及可能產生的潛在有害物質,之后進行毒理學、藥效學和藥代學分析,確定后生元的安全性、健康功效和最適攝入量。目前,國內外關于后生元的安全評價尚未形成共識,有待進一步完善。
盡管后生元的作用機制尚不明確,但已有許多研究表明后生元具有以下幾種促健康功能:
抗炎、抗過敏。例如,后生元中的丁酸鹽可以減輕腸道炎癥反應。
后生元中含有乳酸、細菌素等抗菌物質,能夠促進腸道微生態平衡。
后生元在對抗肥胖、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代謝性疾病中均有作用。
后生元能夠保護胃腸粘膜。例如,副干酪乳桿菌衍生的后生元可以保持腸道屏障的完整性。
促進皮膚健康,對抗結直腸癌。
目前后生元的健康作用研究主要基于體外和動物實驗,還需要進一步開展人體臨床研究進行驗證。
同益生菌類產品相比,后生元不僅可以模擬益生菌的促健康作用,還具有以下優勢:
2.安全性良好,避免了活菌產生免疫反應、傳遞耐藥基因等問題。
3.質量穩定,儲存期長。
4.加工方式便利,不受加熱和pH影響,可與抗生素聯用。
5.產品應用廣泛,既能替代益生菌應用于乳品、飲料等加工食品,也能用于不適用添加益生菌的產品,滿足消費者健康需求。
一方面,后生元在食品工業中具有很大的應用價值,可作為食品營養補充或生物防腐劑等。另一方面,后生元在對某些疾病的治療上具有積極作用,可用于改善腸炎、緩解便秘,也可用于緩解過敏,在醫學領域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將后生元添加于藥品、營養保健品中,可能會成為輔助治療某些疾病的新方法、新手段。
后生元可以從免疫調節、代謝調節、增強上皮屏障等方面促進人體健康,并具有與益生菌相比的諸多優勢,可能是一種新型的、安全的替代品,在功能性食品、營養品或藥物等醫療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后生元食品和藥品的安全性還有待深入研究與評估。因此,未來后生元的研究方向應集中在作用機制探索和安全性評價等方面,以更好地利用后生元解決健康問題。
參考文獻
1.Salminen S, Collado MC, Endo A, et al. The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Association of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 (ISAPP)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definition and scope of postbiotics.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1,18(9):649-667.
2.Vinderola G, Sanders ME, Salminen S, et al. Postbiotics: The concept and their use in healthy populations. Front Nutr. 2022, 9:1002213.
3.Li HY, Zhou DD, Gan RY, et al.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Probiotics, Prebiotics, Synbiotics, and Postbiotics on Metabolic Diseases Targeting Gut Microbiota: A Narrative Review. Nutrients. 2021, 13(9):3211.
4.Ma L, Tu H, Chen T. Postbiotics in Human Health: A Narrative Review. Nutrients. 2023,15(2):291.
5.Thorakkattu P, Khanashyam AC, Shah K, et al. Postbiotics: Current Trends in Food and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Foods. 2022, 11(19):3094.
6.后生元的研究及應用現狀專家共識[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23,35(2):218-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