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全國到底有多少人和哪些人住在養老機構

摘要:在養老服務體系中集中居住式機構養老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由于全國養老機構數量多、隸屬關系和產權關系復雜、規模和類型差異大、空間位置分散等原因,官方很難準確統計全國到底有多少人住在養老機構,以及這些住在養老機構的都是些什么樣的老年人。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第一次調查了60歲及以上老年人的居住狀況,其中包括住在養老機構老年人的情況。根據人口普查獲得的這一信息,我們可以估計出全國和各省市自治區住在養老機構老年人的數量和所占比例,不同性別年齡老年人住在養老機構的比例,不同社會經濟特征老年人住在養老機構的比例,以及住在養老機構的老年人這一群體所獨具的人口和社會經濟特征。結果顯示,全國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只占全國老年人口的0.73%,人數只有191.9萬,這意味著全國有99%以上的老年人是在居家養老。【整理摘編:時英平】

改革開放以來,大量勞動力從農村向城市流動,給傳統的農村社會結構帶來了巨大變革。農村地區人口老齡化、人口空心化、家庭結構小型化等社會特征,弱化了農村的家庭養老功能,而我國的農村養老基礎又相對薄弱,養老服務資源不足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養老需求。

2020年3月9日的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信息顯示,全國有200多萬老年人入住在約4萬個養老院。這只是一個宏觀結果。實際上,我們不知道這些住在養老院的都是一些什么樣的老年人,他們有什么特點、與其他老年人有什么不同。2020年11月1日舉行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專門詢問了60歲及以上老年人的居住狀況,其中有一類選項為居住在“養老機構”。本文將利用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來詳細揭示全國有多少和多大比例的老年人居住在養老機構,居住在養老機構的老年人都是哪些人,以及他們與一般的老年人有什么不同。

-1-數據和方法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調查表分為短表和長表兩部分。普查短表包括反映人口基本狀況的項目,要求全國所有住戶都要填報,普查短表中的個人項目包括性別、出生年月和普查時點居住地等內容;普查長表是從短表登記對象中抽取10%的住戶進行填報,除了短表內容外長表還涉及主要生活來源、婚姻狀況,以及60周歲及以上(1960年10月31日之前出生)的人填報的居住狀況和身體健康狀況。居住狀況指的是普查標準時點前一個月被登記人的主要居住類型,共分為七類,分別為:與配偶和子女同住、與配偶同住、與子女同住、獨居(有保姆)、獨居(無保姆)、養老機構(指在提供養老服務的場所,包括敬老院、老年公寓等居住的情況。凡在養老機構居住的老年人,不論與誰同住)和其他。

基于這一調查內容,我們擬利用10%樣本數據計算出年齡在60歲及以上老年人中居住在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占全部樣本老年人的比例,并結合短表中得到的全部60歲及以上老年人數來估計全國,以及各省市自治區老年人居住在養老機構的人數;與此同時,還將結合老年人的性別、年齡、城鄉、婚姻狀況、生活來源和身體健康狀況,通過與一般老年人狀況進行比較,揭示居住在養老機構中老年人的各類特征,其中包括人口學、社會經濟和健康特征等。

在對數據進行分析之前,我們先針對本次普查得到的居住在養老機構老年人數據質量進行一個初步的檢驗。先以北京市數據為例,由本次普查得到:2020年11月1日北京市居住在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共有38155人,占北京市2020年普查時常住老年人口的0.89%;我們通過2016年北京市居家養老相關資源普查數據中得出:北京市2016年9月居住在養老機構的老年人為41083人,其中有4128位老年人來自外省市自治區,占全部入住養老機構老年人的10%;北京市統計局公布的2016年底全市60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為378.8萬,當年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占常住老年人的比例為1.08%,具有北京戶口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為0.97%。2016年通過養老機構調查得到的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比2020年人口普查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多出了2928人,多出了7.67%,比具有北京戶口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人少了1200人;而2016年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比例比2020年普查數據高出了0.19個百分點,具有北京戶口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比2020年普查結果高出了0.08個百分點。

另外,上面還提到的新聞發布會數據顯示,2020年初“全國有200多萬老年人入住在約4萬個養老院”,如果按照2020年全國26401.8萬老年人計算,全國居住在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占全部老年人的比例為0.75%;而利用2020年人口普查數據估計出的2020年11月1日全國居住在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共計191.9萬人,占全部老年人的比例為0.73%。兩個數據無論是絕對數還是相對數都十分接近。根據以上對北京市和全國數據的分析,可以初步認定本次普查得出的居住在養老機構的老年人數量和比例基本上符合實際。

本文主要測量和分析四方面的內容:第一,估計全國和各省市自治區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和人數;第二,估計全國不同性別和年齡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比例;第三,估計不同社會經濟特征情況下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比例,并對各個比例的估計給出相應的標準誤;第四,描述住在養老機構老年人的人口和社會經濟特征,并與全體老年人的相應特征進行比較。這里提到的人口和社會經濟特征包括性別、年齡、城鄉、省份、婚姻狀況、主要生活來源和健康狀況。

-2-全國和各地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和人數估計

人口普查長表調查結果顯示:全國老年人居住在養老機構的比例為0.73%(標準誤為0.002%),其中男性老年人住在養老機構的比例為0.87%,女性老年人為0.60%,男性比例明顯高于女性比例(差異在統計上高度顯著)。

如果分省來看,入住養老機構比例最高的是上海,達到1.96%,其中男性老年人入住比例為1.38%,女性為2.50%。這意味著上海老年人不僅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高,而且女性入住養老機構比例大大高于男性。推測這里存在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首先,上海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在全國最高,高齡老人比重也比較高,而高齡老人中生活不能自理老人比例較高,他們需要有人照顧,入住養老機構則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其次,因為男性老年人死亡率大大高于女性老年人死亡率,從而導致年齡越高,女性老年人存活人口越多于男性老年人,而女性老人的健康狀況又比男性老人差,從而導致女性老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也更高;最后,由于上海老年人的經濟條件相對較好、養老金收入相對比較高、思想上也更為開明,他們不僅有條件且愿意自己花錢入住養老機構,從而導致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比例相對較高。

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比例排在第二位的是西藏,占比為1.58%,其中男性為1.69%,女性為1.49%。西藏入住養老機構老年人占比高,一方面原因可能是當地政府對困境老人的保障力度比較大,另一方面西藏城鎮職工老年人養老金收入也比較高;與上海正相反,西藏女性老人入住養老機構比例低于男性,推測這與西藏預期壽命比較低、男性和女性老年人死亡率差異相對比較小有關。排在后面的省份依次是新疆(1.13%)、吉林(1.10%)、浙江(1.07%)、重慶(0.98%)、安徽(0.97%)和黑龍江(0.94%),這里既有經濟條件相對落后的中西部地區也有老齡化水平相對比較高的東部地區。

入住養老機構比例最低的是甘肅(0.29%),其次是云南(0.31%),再往后是海南(0.33%)、貴州(0.37%)和廣西(0.37%),這些地區基本上都是經濟發展水平并不高的少數民族聚居區,推測這里既有家庭經濟條件不夠好和以往計劃生育政策比較寬松導致孩子數量比較多、老年人可以依賴子女實現居家養老的原因,也有養老觀念比較傳統,不喜歡去養老機構養老的原因。

第七次全國普查得出:2020年11月1日全國有60歲及以上老年人2.64億,占總人口的18.7%;全國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是遼寧省(25.7%),其次是上海(23.4%)、黑龍江(23.2%)和吉林(23.1%);老年人口數量最多的是山東省,共有2122萬老年人,是全國老年人口數量唯一超過2000萬的省份;其次是江蘇省,為1851萬人;排在第三位的是四川(1816萬人),再往后是河南(1796萬人)、廣東(1557萬人)、河北(1481萬人)和湖南(1321萬人)。根據各地老年人口總數和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比例,可以計算出入住養老機構老年人的人數。2020年全國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點估計人數為191.9萬人,95%概率度的區間估計為191.0萬人到192.8萬人之間。

同樣,我們也可以估計出各省相應的結果。入住養老機構老年人數量最多的是四川,共有15.9萬人(15.6-16.1),其次是山東,有13.5萬人(13.2-13.7);河南有13.0萬人(12.8-13.2);江蘇有12.9萬人(12.7-13.2);浙江有12.9萬人(12.7-13.1);上海有11.4萬人(11.2-11.6);安徽有11.1萬人(10.9-11.3)。這里除了上海以外都是人口和老年人口大省,上海入住養老機構人數多是因為入住率在全國最高;入住養老機構人數最少的是青海(0.41萬人)、海南(0.48萬人)、西藏(0.49萬人)和寧夏(0.53萬人),這些地區既有老年人口規模比較小的原因,也有入住率低的原因。

-3-不同性別和年齡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比例

從表1中我們知道,男性老年人住在養老機構的比例為0.87%,女性老年人住養老機構比例為0.60%。如果全國男性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比例高于女性的話,意味著絕大多數省份也是男性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比例高于女性老年人,但這里也有一些例外。比如前面已經提到的上海,女性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比男性高;除此之外,北京、浙江、廣東和福建也是女性老年人入住比例高于男性老年人,這些也都是經濟比較發達,人均預期壽命比較高的地區。

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會隨著年齡的增高而同時增加,這是因為年紀越大健康狀況越差,越希望有人照料。比如全國60-64歲組人口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為0.24%,70-74歲組提高到0.60%,80-84歲組進一步升高到1.82%,90-94歲組達到4.44%。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從60到84歲都是男性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比例高于女性老年人,而85歲組以后則是女性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比例高于男性,這里的主要原因是隨著年齡的提高,存活下來的女性老年人數量要比同齡男性老年人多,即性別比大大低于100。

比如在60-64歲組每100位女性老年人相應有101位男性老年人,此時男性老年人數量略微多于女性老年人;此后的各個年齡都是女性老年人多于男性老年人,即性別比不斷下降,到了80-84歲時每100位女性老年人對應只剩下82位男性老年人,90-94歲時每100位女性老年人只有60位男性老年人,到了100歲及以上每100位女性老年人僅剩下42位男性老年人。

導致入住養老機構老年人比例隨年齡升高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比如隨著年齡升高喪偶老人比例會增加,特別是女性老人,從而導致入住養老機構比例增加;隨著年齡升高老年人經濟條件變差,三無和特困老人會增加,當地政府會將這些老年人送到養老機構,實施集體供養,從而使入住養老機構老年人比例增加;隨著年齡增長健康狀況會變差,特別是生活不能自理比例會迅速增加,從而導致老年人更需要他人、甚至是專業照護,入住養老機構則是最好的一種選擇。

圖1反映不同性別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比例隨著年齡增長而快速升高。低年齡段男性入住養老機構比例高于女性,高年齡段發生反轉,女性高于男性,而且兩條曲線與年齡的關系非常密切,用二次曲線做簡單回歸得出的確定性系數R2分別為0.977和0.947,二次相關系數分別為0.988和0.973,二者高度相關;

圖2反映不同性別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比例隨年齡提高而上升曲線,老年人不能自理比例通常是女性更高,特別是到了高齡階段二者差異會迅速加大,兩條曲線與年齡的關系同樣非常密切,確定性系數R2分別為0.990和0.995,相關系數幾乎接近于1。

圖3是將(男女合計的)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與不能自理比例進行對比,可以發現二者關系同樣十分密切,R2達到0.998,相關系數為0.999。這些都充分說明: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比例隨年齡的上升,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生活不能自理比例隨年齡上升導致的結果。

在河南省周口市官路邊老年驛站,文藝表演團隊為老年人開展文化演出。供圖:河南厚樸養老集團 

-4-各類不同特征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

前面給出的是不同年齡、不同性別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下面將給出全國分城鎮鄉、分婚姻狀況、分主要生活來源和分健康狀況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比例的估計。

我們知道全國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為0.73%。如果按城市、鎮和鄉村來分的話,常住在鎮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最高,為0.91%;其次是居住在城市的老年人,為0.86%;居住在鄉村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最低,只有0.55%。

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是,城市女性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比例明顯高于男性,而鎮男性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大大高于女性,甚至是女性比例的二倍,鄉村跟鎮類似,也是男性入住比例大大高于女性,也是女性比例的二倍以上。

我們還可以從處于不同婚姻狀況的老年人看他們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

處于未婚狀態的老年人住在養老機構的比例是非常高的,達到13.72%,即每100名未婚老年人中就有14個人住在養老機構;比例最低的是有配偶的老年人,只占0.18%,即每1000個人中只有不到2個人住在養老機構。

相對一般人群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處于離婚狀態和喪偶狀態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也相對較高,分別為1.32%和1.60%,基本上是一般人群入住養老機構比例的兩倍左右。如果比較男女差異的話,除了有配偶老年人男性和女性入住養老機構比例相同外,處于其他婚姻狀態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都是男性明顯高于女性。

下面按不同生活來源老年人來看入住養老機構比例。

人口普查登記的“主要生活來源”中涉及勞動收入、離退休金/養老金、最低生活保障金、失業保險金、財產性收入、家庭其他成員供養和其他共7類。因為我們測量的是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情況,所以不關心老年人失業保險金、財產性收入和其他這幾項內容。

人口普查定義的勞動收入指主要依靠勞動報酬、經營利潤或家庭收益(包括現金和實物收入)生活;離退休金/養老金指辦理了離休、退休或退職手續,主要依靠從原工作單位或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領取的離退休金(包括退職費)生活;最低生活保障金(以下簡稱低保)指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地區,家庭人均收入低于當地規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線,主要依靠從政府有關部門或集體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以及依靠發放的烈軍屬、五保戶、殘疾人等的生活撫恤金生活;家庭其他成員供養指主要依靠家庭其他成員或親屬的供養和資助生活。

在這幾種分類中,主要依靠低保生活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最高,達到3.70%,而且男性為5.78%,女性為1.28%。主要依靠離退休金或養老金生活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0.75%)與老年人整體入住比例(0.73%)接近,但男女差異在方向上正好相反,在程度上幾乎一致,即依靠離退休金或養老金生活的女性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0.86%)高于男性老年人(0.65%);依靠家庭成員供養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0.54%)明顯低于一般人群,而且同樣是男性入住比例(0.63%)高于女性入住比例(0.49%);主要依靠個人勞動收入生活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最低,只有萬分之五。

如果比較城鎮鄉差異的話,生活在鎮、依靠低保生活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最高,達到6.02%,男性甚至高達9.88%,女性為1.94%;鄉村依靠低保生活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略高于城市老年人,而且無論是鄉村還是城市,都是男性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比例高于女性老年人。

根據人口普查定義,依靠低保生活的老年人包括無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人的“三無”和“五保”老人,這部分人均被納入民政的“特困人員供養制度”,而其中的大部分老年人被收住在政府建設的公辦養老機構中供養。主要依靠離退休金或養老金生活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整體水平不高,相對來說城市略高于鄉村,鄉村高于鎮;主要依靠家庭其他成員供養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在鄉村非常低,只占0.31%,鎮的比例為0.68%,而城市的比例為1.14%,這一方面是由于城市老年人經濟條件相對較好,思想也更為開放,同時城市老年人生育孩子數量相對較少,從而老年人更傾向于入住養老機構;農村的情況與城市正好相反,從而導致鄉村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更低。

另外,依靠家庭其他成員供養老年人中男性老年人入住比例,無論是城市、鎮還是鄉村,均普遍高于女性老年人。而主要依靠自己勞動收入生活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普遍較低,這是很容易理解的,因為他們既要工作,同時身體狀況也比較好,所以沒有必要住在養老機構里。

圖3展示了老年人生活自理比例與入住養老機構比例之間的關系,二者的相關系數幾乎等于1,這意味著老年人健康狀況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是否入住養老機構的選擇。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針對60歲及以上人口詢問了身體健康狀況,并給出了四類選項:健康、基本健康、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和不健康生活不能自理。被調查者直接根據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來勾選。這屬于典型的“自評健康”測量,與一般自評健康測量不同的是,該問題不僅引入了健康等級,同時還引入了生活自理能力狀況,將“生活不能自理”歸為“不健康”,并將其設定為最不健康一級。

如果按不同身體健康狀況來看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比例的話,一個明顯的趨勢是:健康狀況越差、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越高。比如健康老人入住養老機構比例為0.17%,基本健康為0.68%,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為2.07%,不健康生活不能自理為8.28%。這意味著每1000位健康老人入住養老機構的不到2個人,每1000位生活不能自理老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有83人,二者的差異非常大。這四類健康狀況下男性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比例均高于女性老年人。

如果將城市、鎮和鄉村不同健康狀況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進行比較的話,一個非常明顯的規律是:城市健康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最低,只占0.14%,而城市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和不健康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均為最高,分別達到3.52%和15.87%;因為鄉村整體上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就比較低,所以鄉村不健康老人,無論是生活能自理還是不能自理,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均比城市和鎮要低很多。從性別上看,除了城市女性不健康、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比例高于男性外,其他所有情況都是男性入住養老機構比例高于女性。

-5-入住養老機構老年人的特點

入住養老機構老年人的特點只有通過與一般老年人進行比較才能體現出來。比如,一般老年人的性別年齡結構通常是低年齡時人數較多,高年齡時人數較少,像一座塔,底部較寬、頂部較尖,而且左右兩側相對對稱,猶如圖4的形狀。

在這個結構里,男性老年人的平均年齡為70.0歲,女性老年人平均年齡為70.7歲;男性和女性老年人人數最多的(眾數)年齡都是63歲;男性占老年人的比例為48.2%,女性占51.8%。

而住在養老機構老年人的性別年齡結構則不像一般老年人那樣規則了,從圖5可以看出入住養老機構的男性老年人人數明顯比女性老年人人數要多,其中男性老年人占比為57.5%,女性占比為42.5%;男性老年人平均年齡為75.5歲,比一般老年人大了5.5歲,女性老年人平均年齡為81.1歲,比一般老年人大了9.3歲,而且比入住在養老機構的男性老年人平均年齡大了5.6歲;而且眾數(眾數是指在統計分布上具有明顯集中趨勢點的數值)年齡男性為68歲,女性為84歲,女性比男性整整高了16歲。很明顯,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中男性多于女性,而且很多男性老人在低年齡時就進了養老機構,而絕大多數女性老人到了高年齡以后才進養老機構。

如果將入住養老機構老年人的年齡、性別結構與一般老年人對應的結構進行比較的話,可以發現老年男性人口比例與老年女性人口比例在低年齡段基本平衡。然而,隨著年齡的提高,男性老年人比例出現明顯的下降;而住在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在71歲之前男性老人所占比例均在70%以上,女性不到30%,進入80歲以后的高齡期女性老年人人數開始多于男性老年人數。所以整體上看盡管住在養老機構的老年人數量男性多于女性,但是在低年齡段中男性老年人更多;在高年齡段中女性老年人更多,這個規律是非常明顯的。

入住在養老機構老年人的婚姻結構與一般老年人的婚姻結構也有很大差異。

一般老年人群往往是有配偶的比例最高,占到全部老年人的75.2%(見圖8),而且男性老年人有配偶的比例明顯高于女性老年人,二者的比例分別為83.2%和67.7%;排在第二位的是喪偶比例,占全部老年人的21.8%,而且男性老年人喪偶比例明顯低于女性老年人,二者分別為12.2%和30.8%;未婚和離婚的比例都非常低,分別為1.6%和1.3%,但男性老年人未婚比例比女性老年人高很多,男性為3.1%,女性為0.3%;離婚比例則是男性略高于女性。

與一般老年人的婚姻結構中以有配偶為主流,而住在養老機構老年人的婚姻結構則以喪偶老人數量最多(見圖9),占到全部住在養老機構老人的48.0%;排在第二位的是未婚老年人,占31.2%;有配偶老年人住在養老機構的占18.4%,離婚的老年人只占2.4%。實際上,住在養老機構的男性老年人和女性老年人婚姻結構差異也很大。男性老年人的主流人群是未婚老年人,占全部老年人的一半;喪偶老年人占30.1%;女性老年人的主流人群是喪偶,占到住在養老機構全部女性老人的72.1%,女性未婚老人只占6.1%,遠遠低于男性未婚老年人所占比例;住在養老機構中女性老人數量第二多的是有配偶老人,占20.3%,離婚的女性老人比例很低,只有1.6%。

通過前面的分析可以發現,越是健康狀況差的老年人,特別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進養老機構的比例越高,這本身就意味著住在養老機構老人中身體狀況不好的人會更多。

圖10給出的是按性別分的老年人各類身體健康狀況所占的比例。很明顯,健康占比最大(54.6%),其次是基本健康(32.6%)、再往后是不健康但生活能夠自理(10.4%),最后是不健康生活不能自理(2.3%)。如果分性別看的話,男性老年人健康狀況整體上好于女性老年人。如果看住在養老機構中的老年人,占比最高的是基本健康(30.7%),其次是不健康但生活能夠自理(29.6%),排在第三位的是不健康生活不能自理(26.7%),比例最低的是健康老人(13.0%)。

在這里不健康老人(包括能自理和不能自理兩部分)占了56.3%,健康(包括健康和基本健康)老人占43.7%,在養老機構居住的老年人不健康者居多;住在養老機構的男性老年人健康結構排序與男女合計的情況基本一致,但女性老年人健康排序上則完全不同,比例最高的是不健康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占到34.5%,其次是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老人,占到26.8%,排在第三位的是基本健康老人,比例略低于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老人,而女性健康老人在養老機構中只占12.0%。很明顯,對不健康的老年人來說養老機構具有更強的選擇性。

-6-養老機構床位使用率

《中國民政統計年鑒2021》公布了2020年末全國和各省市自治區養老機構數量和養老機構中的床位數量。數據顯示,2020年末全國共有養老機構38158個,共有機構養老床位4882366張。根據前面估計出的2020年11月1日全國以及各省市自治區入住老年人的人數,若按照“一人一床”計算,2020年全國養老機構床位使用率為39.3%,意味著養老機構床位空置率高達60.7%。

如果看各省的情況、且不考慮西藏的話,養老機構床位使用率最高的是上海,達到81.8%;其次是重慶和新疆,床位使用率均達到66.7%;再往后是青海,床位使用率為61.2%。其他省市自治區養老機構床位使用率均低于50%,其中最低的是云南,只有24.5%;其次是貴州,為26.0%,再往后是寧夏,為26.4%,后面還有江蘇(29.2%)、天津(30.0%)和安徽(30.8%)。

<img data-ratio="0.4428997020854022" data-s="300,640" data-type="png" data-w="1007" data-index="26" src="//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23/06/1414/267661928_<font style=" color:="" red'="">20_20230614022217241.png' alt='圖片'>

實際上,全國很多地區在“十四五”規劃中是按照“9073”或“9064”目標來規劃機構養老床位的。如果入住養老機構老年人的比例達到3%或4%的話,則意味著全國要有792萬(按3%計算)或1056萬(按4%計算)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同樣也需要這么多數量的養老床位。目前的488萬張養老床位可以解決全國1.8%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但也只有四成的老年人居住。目前實際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只有192萬,入住養老機構老年人的比例只占全國老年人的0.73%,距離3%或4%的規劃目標相差甚遠。實際上,離規劃目標最近的應該是上海。上海的目標是“9073”,即有3%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然而目前上海入住養老機構的老人占全部老人的1.96%,上海的養老機構床位數可以容納上海老年人的2.40%。

目前各省市自治區已有的養老機構床位數能夠容納本地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是安徽,達到3.15%;其次是浙江,為2.78%;排在第三的是北京,為2.63%。超過2%的還有吉林、上海、江蘇、湖北、黑龍江、江西、天津和寧夏。容納老年人口比例比較低的是海南(0.61%)、甘肅(0.68%)和青海(0.94%)。

-7-歸納和總結

全國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只占全國老年人口的0.73%,意味著全國有99%以上的老年人是在居家養老。然而,一些地方針對承載不到1%老年人養老的機構有非常“精準”的目標和詳細的規劃,甚至在財政上有比較大的投入,并大力推動養老機構的興建和發展,而超過99%居家老人的養老問題關注的卻很不夠。現在看,無論是“9073”還是“9064”的規劃目標,離實際情況相差都比較遠。任何“目標”都不能來自脫離實際的猜測和想象,而更應該基于客觀事實。目標制定的不合理不僅會帶來大量的資源浪費,還會增加很多無效工作。

事實和數據都告訴我們:在中國,目前養老機構能夠解決的問題十分有限,能夠服務的老年人數量非常少。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即使是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也只有8.3%的人住在養老機構,而占91.7%的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也是生活最困難的一批人,仍然居住在自己家里,更是缺少專業人士的照護。政府和社會應該將工作重心和工作目標從機構養老轉向社區居家養老,抑或社區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協同發展。一旦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立起來了,99%以上的老年人的養老問題才有希望得到解決。

2022年9月民政部辦公廳和財政部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于做好2022年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組織實施工作的通知》,其工作目標是通過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面向經濟困難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建設10萬張家庭養老床位、提供20萬人次居家養老上門服務。發揮項目示范帶動作用,引導更多專業優質資源投入居家社區基本養老服務,鼓勵在設施建設、機構培育、人才培養、服務創新等方面積極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有效模式,建立健全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制度機制。重點為60周歲及以上經濟困難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建設家庭養老床位、提供居家養老上門服務。這意味著國家已經將養老服務的重點從機構養老轉向社區居家養老,這將會讓更多的老年人受益。(參考文獻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老年人入住敬老院到底好不好呢?
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要合作,協議應該這樣簽(實用干貨)
影響養老院入住率的13個因素
關于養老機構中老年心理關愛服務的創新研究
“抱團養老”的利與弊
老年人出入養老機構制度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曲县| 新邵县| 古浪县| 岳阳市| 宜城市| 和平县| 高安市| 布拖县| 宁陵县| 嫩江县| 永昌县| 柘城县| 西吉县| 河南省| 读书| 峨眉山市| 枣庄市| 横山县| 宁化县| 石嘴山市| 扶余县| 龙陵县| 北安市| 青岛市| 子洲县| 定远县| 渝北区| 栾城县| 旺苍县| 新沂市| 望城县| 达孜县| 永清县| 合肥市| 三门峡市| 兴业县| 恩施市| 北辰区| 南靖县| 安达市| 迁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