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民間多地人民都有秋季食鴨的習俗,做法也是五花八門
鴨肉到底有哪些養生功效?
從中醫角度來說,肉禽類食品多是溫熱性,而鴨肉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溫不熱,清熱去火,所以秋天這種容易上火的季節,宜多吃鴨肉。
《本草綱目》記載鴨肉“填骨髓、長肌肉、生津血、補五臟”,可補虛生津、利尿消腫,適用于陰虛內熱引起的低燒、便秘、食欲不振、干咳痰稠等癥。現代營養分析表明,鴨肉中膽固醇含量相對來說并不算高,所以胖人也可以吃些柴鴨、瘦鴨一飽口福。
鴨肉冬瓜湯
鴨肉蛋白質含量約為16%,B族維生素、維生素E和礦物質等元素含量較豐富。食欲不振時,做道鴨肉冬瓜湯,既補水又可補充優質蛋白質。鴨肉味美,但體質虛寒、感冒的人應當少食。
鴨肝炒尖椒
鴨肝是理想的補血和補充維生素A的佳品,此外,還含有維生素D、維生素B2、維生素B12。鴨肉搭配尖椒,既可補充蛋白質、鐵,又可補充維生素C。需提醒的是鴨肝膽固醇含量較高,建議一次吃50克左右為宜。
醬鴨翅
鴨翅骨多肉少,所含熱量低,雖營養價值比不上鴨肝、鴨血等,其低脂口感好,醬鴨翅是不錯的選擇。但油鹽醬料、辣椒若過量,易加重腸胃負擔,因此烹制時應盡量避免過度加工。
來源:城市快報健康【整理編輯:時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