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是一種常用補血活血藥,常用于婦科疾病,但其在使用上還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今天,筆者就為大家詳解當歸的功效,并介紹其常見的配伍和藥膳。
當歸的主要功效及常見配伍
1、補血、活血調經
當歸甘溫,擅長補血活血,是補血的要藥,主要治療血虛癥引起的面色萎黃、眩暈、心悸等癥。常用于血虛、血瘀導致的月經不調、閉經、痛經。
常見配伍:當歸與阿膠
當歸常與阿膠配伍,治療月經不調、經閉,經少色淡,面色痿黃。
當歸長于活血調經,活血而不耗散正氣,補血而不滋膩;
阿膠長于止血,性滋膩。
兩者配伍,當歸活血可抑制阿膠的滋膩之性,且當歸炒炭可助阿膠止血之力。
常見中成藥
當歸養血丸、當歸補血口服液、復方益母口服液、血速升顆粒、血寶膠囊、婦寧康片。
2、止痛作用
當歸可以治療,由于血虛、血瘀兼寒凝所致的各種疼痛。
常見配伍:當歸與川芎
當歸與川芎配伍治療,小腹冷痛,惡露不行,月經不調,痛經。
當歸之潤可制川芎之燥;
川芎之燥又可制當歸之膩。
二者配伍祛瘀而不傷氣血,補血而不致氣滯血瘀。
常見中成藥
少腹逐瘀丸、獨圣活血片、天麻首烏片、痛經口服液、通絡開痹片、健步強身丸、骨折挫傷膠囊。
3、潤腸作用
當歸可以治療血虛津虧導致的腸燥便秘。
常見配伍:當歸與何首烏
當歸和何首烏配伍可治療眩暈、心悸、怔忡,冠心病、高血脂癥,動脈粥樣硬化癥。
何首烏補腎益精,有益心腎,通心脈的作用;
當歸長于活血補血,調經通心脈。
二藥配伍,相須為用,養心益肝,補血通脈,潤腸通便效力增強。
常見中成藥
補脾益腸丸、小兒臍風散、臟連丸、槐角丸。
推薦2個當歸食譜
材料:當歸6~9克,黃芪30~45克,雞肉250克,大棗5枚,生姜、蔥少許。
做法:藥材先用水浸泡20分鐘,然后將上述材料放入砂鍋加水適量,用大火煮開,改慢火煎30分鐘,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益氣養血。適用于氣血虛、產后少乳者食用。陰虛火旺、濕熱內盛之人不宜,外感、痛風、高血壓者不宜。
材料:當歸、黃芪、黨參各25克,羊肉500克,生姜25克(切片),食鹽適量。
做法:先將當歸、黃芪、黨參洗干凈,用紗布包扎好,羊肉洗干凈,切成小塊,入沸水鍋里焯去血水,與3味中藥同置一個砂鍋里,加水適量,煨至羊肉將爛時,放入生姜和食鹽,再煨至羊肉爛熟,去除藥包,吃肉喝湯。
功效:補氣養血,強身健體。用于病后、產后氣血虛弱,營養不良,貧血等癥。
當歸煲湯時的注意事項
煲湯前當歸可先蒸制,使當歸變軟有利于切片,同時經過高溫可殺菌,提高安全性;但前期的蒸制過程時間不能太長,用于殺菌一般高溫下2min,然后將切片后的當歸與其它已制熟的食材及高湯共同裝入湯鍋中。
如果藥材前期的沒有浸泡過程, 其煲湯時間應適當延長。
當歸的使用禁忌
當歸的藥性有點燥烈,所以陰虛有熱的人在使用當歸時,一定要搭配其他藥來調和當歸的辛燥之性,不然會容易上火。濕重腹脹及大便稀溏者、過敏者不宜食用。
久服當歸會造成虛火上炎,此時補方中宜加清熱涼血之品;
凡脾胃陽虛而大便滑瀉者慎用;
凡肺虛內熱,肝火偏旺,或吐血初止者,均不宜用;
凡脾虛濕盛之食欲不振,脘腹脹滿,腹瀉者慎用;
陰虛火旺者慎用。
知識延伸
當歸入藥的部位不同,功能也有差別。當歸頭止血,當歸身養血,當歸尾活血,全當歸和血。
參考文獻
吳吳.婦科病的藥膳療法[J].藥膳食療研究,1998(02):20-21.
詹珂,沈濤,唐英明,羅瑜.當歸相關藥膳的前期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11,22(07):1742-1743.
謝昌仁. 談談當歸臨床運用的禁忌[J]. 江蘇中醫藥, 1987(10).
(本文僅供專業人士參考)藥店人公眾號【整理編輯:時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