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能不能很好地“飽口福”,很大程度上受血糖值的限制,尤其是餐后血糖。一份在去年公布的《中國糖尿病飲食地圖》顯示,全國餐后血糖平均值遠超過7.8mmol/L這一上限。專家表示,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餐后血糖對于預防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合并癥的發生有著更重要的作用。【整理編輯:時英平】
如何“挑食”,餐后高血糖不易高
餐后高血糖讓糖友更易“傷心”,那么,糖友們該如何降低餐后高血糖?對此,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陳小燕曾表示,針對我國大多數糖友的飲食情況,要改善餐后高血糖問題,在飲食上要學會“挑食”。
改變飲食結構。以碳水化合物攝入為主的飲食特點易造成餐后血糖高,血糖波動大。因此,糖友在挑選食物時不要太精細,最好選擇富含粗纖維,即天然的沒有經過精加工的食物,如粗糧、糙米、黑米等。
多選擇富含纖維素的葉子蔬菜。蔬菜盡量選擇葉子多的,而含碳水化合物較高的蔬菜,如土豆、山藥、芋頭、藕、南瓜、胡蘿卜等可少用,或減少部分主食量而食用。另外,綠葉蔬菜的烹調時間不要太長,如用水燙一下的蔬菜和煮久的蔬菜相比,纖維素要更完整。
選擇含糖量低的水果。水果食用量為主食的一半,100克~150克,盡量選擇含糖量低及升糖指數低的水果,比如蘋果、木瓜、草莓、柚子、檸檬、楊桃、楊梅、杏、酸梨、白蘭瓜、番石榴等。水果可在兩次正餐之間(如上午10點,下午3-4點)作為加餐食用,最好不要在餐前或餐后立即吃水果。
減少多次加工食物。多次反復烹調的食物,如隔餐飯、粥、面等,吃進去后吸收的速度也較僅加工一次要快。此外,含水份多的食物,如稀粥、爛飯等,要比硬米飯的消化速度更快。因此,糖友烹調食物,最好不要煮太久,食物不宜煮太爛,少喝稀粥。
延緩食物吸收速度也可控糖
控制好餐后血糖,不僅要在飲食上學會“挑食”,飲食習慣也對餐后血糖有影響。食物吸收的速度與進食的速度有關,因此要放慢進食的速度。其次,讓食物的種類多樣化,吃混合餐,即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在內的食物,這樣食物吸收和消化的速度也會相應減慢,可以應對餐后胰島素分泌速度不夠快的缺陷。
管不住嘴就要用對藥
有些糖友喜歡“速戰速決”來飽口福,而且對于碳水化合物“情有獨鐘”,這時要降低餐后血糖要怎么辦呢?如果在飲食上不能做到很好地調整,或已經調整過飲食習慣后餐后血糖仍控制得不理想,這時就需要請“外援”了。專家表示,糖尿病患者可以使用一些能延緩腸道碳水化合物吸收的藥物,如α-糖苷酶抑制劑(倍欣),通過抑制a-葡萄糖苷酶的作用延遲糖類的快速吸收和流入,使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分泌和糖類吸收同步,減少餐后血糖峰值,讓餐后血糖平穩過度。
糖尿病用藥原則
類別
具體用藥
適應癥
雙胍類
二甲雙胍
2型糖尿病,尤其是肥胖者;1型糖尿病在血糖波動比較大時,也可應用
磺酰脲類
格列本脲
飲食治療和體育鍛煉不能很好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
非磺脲
瑞格列奈
飲食治療和體育鍛煉不能很好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
伏格列波糖(倍欣)
餐后血糖明顯升高的患者
噻唑烷二酮類
吡格列酮(艾可拓)
其他降糖藥療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特別是有胰島素抵抗的患者
另外,大量研究證明,運動鍛煉可治療并預防糖尿病發生,如果每天都進行規律的體育鍛煉,糖尿病發病的相對危險性下降15%—60%。對于糖尿病前期人群,運動可改善葡萄糖耐量減低和空腹血糖受損狀態,降低糖尿病發生率并延緩發病時間。除此之外,運動可以增加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改善骨骼肌功能以及脂肪、蛋白質代謝水平。
藥店人公眾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