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幅思維導圖,持續升級認知地圖
本文整理自林崇德教授在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與教學改革論壇暨思維型教學優質課展示”大會上的演講:
在核心素養的總框架中,文化基礎里的人文底蘊與科學精神、社會參與中的實踐創新、自主發展中的學會學習等,所有的這些都強調學習的過程不僅僅是接受知識,同時包括如何發展思維能力。
1思維品質的訓練是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突破口
智力能力的定義是指成功的解決某個問題,或者完成某種任務,并且表現出良好適應性的個性心理品質。
第一,人與人之間,最終能力和智力是不一樣的。
第二,西方國家一個很重要的認知風格的理論,將人分為場獨立性與場依存性兩類。場獨立性的人在活動中獨立性很強,能夠自主做出某一個決定;場依存性的人依賴性強,做什么事情都要以他人作為參照物。
第三,從智力能力的組成部分來看,可表現為各種心理能力的組合與使用的區別,體現出結構的復雜性。有人更多地出現形象思維,有人更多地出現抽象思維,絕大部分人是均衡發展的。
第四,智力和能力表現范圍上也有區別。一,學習與非學習領域,二,表演與非表演領域,三,學生與非學生領域。智力與能力表現范圍的區別,說明智力和能力同屬于個性。
智力與能力是如何組成的呢?
第一,感知,智力能力首先表現在感性智能的活動,即感覺知覺,如果感知覺有思維成分和意識成分的參與,就成為了觀察;
第二,記憶。
第三,想象。
第四,言語;
第五,動手,這就是操作技能。
但這些組成因素比起核心因素思維而言都要退到第二位,在智力和能力的整個結構過程中,思維是其中的核心。
2培養思維的概括性至關重要
思維品質具有5個特征。第一,深刻性 ;第二,靈活性 ;第三,創造性 ;第四,批判性, 第五,敏捷性。
什么叫思維的深刻性,它是指思維的抽象程度和邏輯水平,因此思維的深刻性有時候又叫做邏輯性。除此以外還包括一個人思維的廣度,深度和難度。思維的深刻性集中表現在深刻地考慮問題,抓住事物的規律和本質,預見事物發展的進程上。
思維的深刻性具有兩個方面的表現,一個是概括能力,另一個是邏輯推理能力。
概括是思維的第一屬性,就是能夠在認識問題的過程中舍去所有的非本質的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加以綜合分析問題。合并同類項就是典型的概括。
從思維特點上講,概括是思維的首要特征。概括是思維品質的基礎,是依據科學的出發點。有人問當年的達爾文,你取的成就來自于哪里,他說,來自于對整個生物的概括。
因此,概括能力強與弱能夠分析一個人的知識水平,能力特點。沒有概括學生不可能掌握知識,應用和學到知識,就難以形成概念。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知和智能結構就沒有辦法形成,學生就很難形成學科能力。
3創造性思維具有五大特點
其一,創造性應該追求的是一種新穎獨特且有意義的思維活動。
其二,創造性思維在內容上不完全是思維,還有想象。
其三,在智力創造性或創造性思維中,新形象和新假設的產生帶有突然性(靈感)。小學階段沒有什么靈感,中學階段是靈感萌芽階段。而且靈感更多的來自于有意注意,如果沒有有意注意,產生不了靈感。
其四,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分析思維和直覺思維的統一。
學生在初二以前往往不可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因此我們得對他們所產生的突如其來的直覺思維加以保護。等到初二以后,再把 “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發展成“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
最后,創造性思維是發散思維和輻合思維的統一,也就是一題多解和一題一解相結合 。
4要在學科中進行思維品質的訓練
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最典型的做法就是一題求多解,使學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靈活地解決問題。
思維的批判性是一種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過程。他要求我們思維具有獨立分析、批判質疑的特點。國外叫它元認知,即對認知的認知。國內稱它為自我監控。我們老祖宗稱它為反省,如今國內叫它反思。我們老祖宗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什么一天三次自省呢?就是一種反思的過程,是一種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過程。
思維的敏捷性,我們的學生可以分為幾種類型,一種是準確迅速的,第二種迅速不準確,第三種準確不迅速,第四種既不準確又磨磨蹭蹭的。怎么才能夠達到即準確而迅速的思維品質,它只能夠靠練習。因此老師們在整個學科的教學中要加強練習,這是思維敏捷性產生的基礎。
攀登讀書
愿相遇,成重逢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