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個人都喜歡聽好聽的話,我想很少有人不是這樣。
但是,實際工作生活總會有人說一些讓你感覺不舒服的話,甚至是讓你憤怒的話。
比如一項無論從那個維度都看起來完美的工作任務,還是有人會挑刺。
從人性的角度來看,有些人純粹是嫉妒心在作祟,對于此,往往我們是沒有辦法改變這一點,因為你無法改變別人的情緒??梢愿淖兊氖俏覀兊目捶ê颓榫w。
讓你不舒服了,到了一定程度甚至會讓我們感覺痛苦,這就是人情緒的一部分。
對待這些因為負面的反饋、評價讓你不舒服的感覺,當時很有可能的感覺就是很不舒服,這樣的情緒當然有適度控制。
但是,如果控制不住而難過也不是什么丟臉的事情。
痛苦+反思=進步
對沖基金公司橋水創(chuàng)始人瑞·達利歐在其暢銷書《原則》中提出“痛苦+反思=進步”這個成長公式。
達利歐認為感受到痛苦是個重要信號,說明有教訓可以吸收。如果你能很好的反思痛苦,你總能學到重要東西。
當某個人經(jīng)歷痛苦,可以記錄下經(jīng)歷的痛苦,但不是反思的合適時機,因為當時痛苦的當時很難保持清醒的頭腦。
以上部分部分摘自我的新書《制勝:從知到行的精進之路》。
所謂的成長,就是這樣一個又一個“坑”,在加上你的反思累積后,從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
所以,我們得有感謝讓我們不舒服的人。如果我們有這樣的認知,就會不斷地成長;而如果我們一味沉迷于負面的情緒,不但人的狀態(tài)會不好,久而久之,一個人就廢掉了。
(完)
▼
好的研究報告不僅僅是我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其中的分析框架也值得我們借鑒。
為了滿足大家第三類的報告需求,歡迎加入我打造的“報告365”:一年分享1500+經(jīng)典報告,給你信息鴻溝打開一個通道,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