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杰·費希爾在《閱讀的歷史》開篇就激情四射地寫道,“世間最神奇的事莫過于閱讀”。查理·芒格曾說“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
在信息爆炸的當代,在知識技能高速更新迭代的今天,閱讀力已經成為個人發展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普通人成長逆襲的必備能力。閱讀力就像一個階梯,是我們快速解決問題、快速成長的工具。然而,也常常有人抱怨“讀了很多書,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那么,到底什么是閱讀力?閱讀力的底層原理又是什么?閱讀力又有哪些模型呢?
一、 什么是閱讀力
1、閱讀力的定義
閱讀力是指我們對一切視覺信息的處理能力。閱讀的過程是注意、感知、理解、想象、記憶等一系列復雜的心智活動。我認為,成年人的閱讀力事實上是從輸入到解構、再到構建模型、到輸出、最后反饋整合的過程。所以,閱讀力是一個從輸入到習得的過程。魯巴金曾說“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那么,對閱讀力的培養實際上是對人們思維能力的培養。
2、閱讀力的價值
閱讀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與偉人對話的絕佳路徑,閱讀在我們的人生中,也具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
(1)獲取信息和知識、解決問題
閱讀可以幫助我們快遞獲取信息和知識,閱讀力強的人往往能夠通過閱讀短時間內掌握知識。劉潤老師在做五分鐘商學院的時候,就是在短時間內通過大量的閱讀來提取模型,并轉化輸出。閱讀也可以幫助我們有效的解決問題。每當我在工作或生活中碰到問題的時候,我就習慣通過閱讀來學習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閱讀力強的人可以通過閱讀來有效解決職場和生活中的各類問題。
(2)構建認知體系、提升思維能力
閱讀還可以幫助我們構建認知體系,提升思維能力。查理·芒格曾經提到一個詞叫“普世智慧”,即在較為廣泛的領域中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知識。比如黃金思維圈、批判性思維等。通過閱讀大量的學習和掌握這些“普世智慧”,就能夠幫助我們構建自我的認知體系。
我們常說“一個人無法掙到超越自己認知的錢”,我們也說“認知的高度決定了一個人成就的高度”,而閱讀就是構建和升級我們認知的高效方式。查理·芒格還提出一個“格柵理論”,就是大量的跨學科跨文化學習,最終在我們的大腦里建立起格柵,分門別類的儲存各種知識和技能,當我們需要解決問題的時候,就從不同的格柵里提取知識。模型思維提倡的就是這種格柵理論,升級自己的思維能力,從而解決生活中的復雜問題!
二、 閱讀力的底層原理
閱讀力是構建我們的認知、提升我們思維的重要能力,那么,閱讀力背后的底層原理又是什么呢?
1、 文字的形成
在人類進化歷程和人類文化發展中,語言先于文字出現。語言形成的過程是,有一個客觀存在的事物或事件,在我們的腦海中形成了一個觀念(或思維),然后我們用語言把它表達了出來。而文字就是語言的形象化符號。那么,對文字的解析過程就是從形象到抽象再到形象的過程。也就是說,一個客觀事物我們抽象成了一個語言和文字,然后讀者再解析成一個形象的過程。所以說,閱讀是一個思維的過程,閱讀力其實就是思維的能力。
2、 大腦的類比
侯世達先生認為,人類是靠類比而活著的。“不管我們是在一家新餐廳點菜、過馬路前看兩邊,我們都是在與過去已經分類且易于參考的經歷進行一系列的類比。”所以,我們常常選擇類比的方式來處理信息,將新的信息與大腦已經存在的類似信息進行聯接。
列納德.蒙羅蒂諾在他的著作《潛意識:控制你行為的秘密》中指出,大約95%的思維是無意識的。這是因為我們的感官每秒向大腦發送超過1100萬條信息,大大超過了我們的意識處理能力。但我們的大腦不會丟棄這些超過處理能力的信息,而是會根據模型、關聯性、實用性和緊迫性對信息進行分類整理。所以,閱讀力體現的是我們的認知和思維能力,閱讀力的提升也是在提升我們的認知和思維能力。
3、記憶學習的原理
在記憶學習的領域中,有一些理論和模型也是我們閱讀力的底層原理。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閱讀到記憶的遺忘過程是有規律的,所以,利用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可以幫助我們增強對閱讀的記憶。費曼學習法是一個高效的學習方法,其通過知識切塊、寫下來、理解到講給別人聽的過程,可以幫助我們深度掌握知識。刻意練習是強大的習得工具,我們閱讀、記憶和理解的最終目標是應用,而刻意練習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學會應用,還可以幫助我們深度的習得,形成心理表征,成為習慣性動作!
三、 有關閱讀力的模型
在我們的學習和思辯中,我們總結了一些有效的閱讀方法和模型,可以幫助我們提高閱讀效率,提升閱讀能力。
1、 主題閱讀法
成年人的閱讀往往是為了解決現實中的問題,那么,為了解決問題而閱讀,就需要用到主題閱讀法了,主題閱讀法有以下步驟:
設定個人目標:設定一個你個人閱讀的目標,清晰的閱讀目標會幫助我們學習和記憶。比如,我之前每周都設定一個閱讀目標,像批判性思維等等,然后一周內只大量閱讀這一目標的書籍。
羅列相關書單:既然有了明確的閱讀目標了,下一步就是羅列出相關的書單來。不同作者的不同觀點,會給我們帶來不同的視角和不同的啟示。在這里,我建議大家多羅列經過時間、空間檢驗的書籍,這類書籍往往包含更普世的理論。
快讀所有的書:跳過一些案例和佐證,只查閱核心的理論和觀點,短時間內快速的瀏覽所有的書籍。
畫出思維導圖:在瀏覽閱讀之后,要畫出這一主題的思維導圖,包括核心理論、不同作者的觀點等。
找出相關內容:根據我們的閱讀目標,找出相關的內容,理清相關的邏輯。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定是根據我們的閱讀目標,而不是作者的寫作邏輯。
自己總結歸納:按照自己的閱讀目標,用自己的語言進行總結和歸納,從而整理自己的總結模型。
發現異同觀點:發現不同作者的不同觀點,按照自己的閱讀目標,整理和梳理這些相同的和不同的觀點。
總結自我論點:通過上一步驟,整理形成自我的觀點和意見。通過不同視角看待問題,形成自我的看法。
確立驗證觀點:形成自我論點以后,就要對論點進行實踐驗證,通過不斷的實踐和驗證來確立和強化自我觀點。
2、 批判閱讀法
國際批判性思維的權威、美國“批判性思維國家高層理事會”主席理查德.保羅先生提出了批判性思維的八大元素:目的、問題、信息、推理、概念、假設、意義和觀點。在上一篇關于寫作的文章中,我們提到可以用八大元素進行寫作。相應的,對于文章或書籍的閱讀,我們同樣可以用八大元素進行解構:
目的:該書或學科的目標是什么?
問題:核心的問題是什么?
信息:深入學習該學科需要運用哪些信息?
概念:基礎的概念是什么?
推理:論證流程和推理方式時候合理?
假設:定義這本書或學科的假設是什么?
意義:這門學科中科學推理的意義是什么?
觀點:這本書提供了哪些核心觀點?
事實上,根據理查德.保羅先生的觀點,每一門學科、每一本書籍、每一篇文章,都可以通過八大元素進行解構。
3、 RIA便簽讀書法
趙周老師總結的RIA便簽讀書法也是一個強大的閱讀工具。RIA便簽讀書法是基于我們解決問題的一種讀書方法,特別適用于職場人士。
RIA=R(閱讀拆頁)+I(講解引導)+A(拆為己用)
R(閱讀拆頁):首先我們要明確需要解決的問題,根據問題進行選書,通常是致用類圖書;拿到書籍后,不用從頭到尾的閱讀,而是先通過目錄整體了解,然后找到自己需要精讀的章節;從精讀章節中找出能解決自己問題的拆頁,挑選出來;具體操作的時候,分為I便簽、A1便簽和A2便簽。
I便簽(講解引導):用自己的語言重述拆頁片段的內容,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很多時候我們會有一種誤區,認為原封不動背下原文就等于掌握了,事實上你背下來的是作業的內容,沒有通過內化思考,知識就不會遷移到你,所有者還是屬于作者;因此,通過思考理解后,用自己的語言重述是一個完整的“輸出-內化-輸出”的過程,對拆頁的內容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A(拆為己用):
A1便簽(聯系經驗):回顧一件自己過去發生的與拆頁內容相關的事情,當時是怎么做的,如果做得好,優點是什么;如果做得不好,理由是什么?做得不好的情況下,如果再來一次,應用今天的方法,我可以怎么做。
A2(規劃運用):假定一個未來可能遇到的跟拆頁相關的問題,運用拆頁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去解決,便簽中要有目標和明確的行動計劃,并作好預演。
4、模型閱讀法
模型閱讀法是我們通過思辯總結的一種高效閱讀習得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從閱讀到習得。
大量泛讀:在明確我們的閱讀目標后,我們就對這一主題的書籍,進行大量的泛讀,閱讀不同作者的不同書籍,一般至少在十本以上,記錄主要的理論和觀點;
構建模型:通過大量泛讀之后,我們可以通過幾天的時間進行歸納和整理,讓大腦進行自由鏈接,從而構建自己的理解模型,我個人一般是通過“WHAT——WHY——HOW”來構建每一主題的模型;
理解應用:構建完自己的模型后,我們可以通過回憶過去我們在同一問題上的處理方法,與新的模型進行對比,來進行理解應用,也可以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來驗證自己的模型;
專家指導:在驗證的過程中,一定會出現一些問題或困惑的,這個時候,我們需要與相應領域的人進行聯接、思辯或請教,通過專家指導來修正自己的模型,最終形成自我模型并深度習得。
據說巴菲特每年要閱讀700本書。毛主席也是一個手不釋卷的人。閱讀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快速學習,高效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不斷的學習臨界知識,大量的跨學科學習,不停的反饋實踐,我們終將能形成自己的格柵,成為一個真正的知識的習得者!
參考資料:
《批判性思維工具》
【美】理查德保羅/琳達.埃爾德
《表象與本質》
【美】侯世達/桑德爾
《深度思維——像芒格一樣思考》
【中】范國玉
《5分鐘商學院》
【中】劉潤
《這樣讀書就夠了》
【中】趙周
MT模型思維學院《閱讀力》思辯會文稿
對話框輸入:上海、四川、河南、云南、安徽、山西、北京。
找到各分會客服享受1對1資訊服務,參與線下活動。
對話框輸入:思辨。找到金局運用理解應用萬能畫布參與線上思辯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