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題
《詩品》是我國第一部詩話,作者是南北朝梁代的鐘嶸。他模仿班固品評人物高下的《漢書·古今人表》,把五言詩人一百二十二人分為上中下三品;又模仿劉歆按照學術流派把書分類的《七略》,分別五言詩人的淵源流派,即所謂“九品論人,《七略》裁士”。他結合分品和分流派來品評五言詩人,這是當時的一種風氣。
《詩品》的價值不在于分品和分流派,在于發表的論詩見解。當時有一派詩喜歡用典用事,堆砌成篇,毫無情味。鐘嶸竭力反對這派詩,稱為“蠢文已甚”。他提倡“吟詠情性,亦何貴于用事”。要求作者寫出真景物真感情,達到“自然英旨”。這是他要糾正當時詩歌創作的流弊之一。從劉宋以來,清談風氣影響到詩歌創作。“于時篇什,理過其辭,淡乎寡味”。“孫綽、許詢、桓(溫)、庚(亮)諸公詩,皆平典似道德論,建安風力盡矣”。這派詩人把詩寫得像理論文,是概念化的詩,鐘嶸也反對,這是他要糾正詩歌創作的流弊之二。當時學詩的人,“庸音雜體,人各為容”,“次有輕薄之徒,笑曹植劉禎為古拙”。他們不分好壞,不辨真偽,“喧議競起,準的無依”。針對這種使詩歌庸俗化的趨向,這是鐘嶸要糾正當時詩歌的流弊之三。
就這三點說,鐘嶸在詩歌理論上確實有卓越見解。他又從文學體裁的發展觀點指出四言詩在當時作者“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習焉。五言居文詞之要,是眾作之有滋味者也”。詩歌的形式發展到漢魏六朝,五言詩已經取四言詩的地位而代之,比起李白說的“興寄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的復古觀點來,就顯得高明多了。鐘嶸強調外界事物對詩人的感染,強調詩的感染作用。他論詩的淵源,能夠打破形式,這些使他成為杰出的文學批評家。《詩品》又是講五言詩發展的詩史,它不僅是詩論和詩史,本身也是文學作品,文字有文藝性。因此,它給后代文學家以很大影響。
此外,《詩品》還反對聲律論,反對講究四聲。事實證明,當時的聲律論發展成為唐代的格律詩,在格律詩的創立上是有作用的。還有,鐘嶸講到“賦比興”三種表現手法,說:“文已盡而意有余,興也。因物喻志,比也。直書其事,寓言寫物,賦也。”興是托物起興,比是比喻。鐘嶸把“興”說成含蓄,顯然不符合“興”的原意。
《詩品》里的分三品和分流派,引起后人的駁難。鐘嶸認為五言詩有三個淵源:《國風》《小雅》《楚辭》。他說:“故知曹植為建安之杰,劉禎、王果為輔;陸機為太康之英,潘岳為輔;謝靈運為元嘉之雄,顏延年為輔;斯皆五言之冠冕,文詞之命世也。”鐘嶸認為曹植、陸機、謝靈運的詩是最好的。清代王士禎認為鐘嶸分到上品的陸機、潘岳,宜在中品;分到中品的陶淵明、鮑照和下品的曹操,宜在上品。錢鐘書先生在《談藝錄》里說:“鐘嶸評文,眼力初不甚高。論詩貴氣盛詞麗,所謂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故最尊曹植、陸機、謝靈運三人,以魏武之古直蒼渾,特也不屑翰藻,屈為下品,宜與淵明之和平淡婉,不相水乳;所取反在其華靡之句,仍囿于時習而已。”可見,不少人不同意鐘嶸分流派和分三品的見解。
(摘編自周振甫《中國第一部詩話—<詩品>》)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詩品》把五言詩人分為上中下三品,分別詩人的淵源流派,對后世產生了很大影響。
B.鐘嶸提倡詩人寫出真景物真感情,極力反對用典用事、堆砌成篇、毫無情味的詩風。
C.鐘嶸《詩品》的貢獻在于糾正當時詩歌創作的流弊,引領形成反映現實的清新詩風。
D.從詩歌形式的發展來看,李白關于五言詩不如四言詩的觀點,遠遠不如鐘嶸的見解。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文章引用文獻資料,目的是論證鐘嶸在詩論上的卓越創見以及歷代對他的正面評價。
B.文章把當時詩歌流弊與鐘嶸的見解進行對比,并論證了形成詩歌流弊的社會原因。
C.文章對鐘嶸《詩品》在詩論上的杰出之處、不足之處都有論及,體現出辯證的態度。
D.文章采用總分論證結構,重點論述中國古代的詩學成就,肯定了鐘嶸《詩品》的價值。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詩品》不僅是我國第一部詩話理論,也是五言詩發展的詩史,對于后世的詩歌創作和文學批評都產生了很大影響。
B.鐘嶸反對詩歌聲律論的主張符合詩歌發展的要求,拓展了詩歌體裁,但他對“興”這種表現手法的認識卻存在偏差。
C.在對曹操和陶淵明的品第評價上,王士禎和錢鐘書的觀點相同,錢鐘書還分析了鐘嶸品評曹操和陶淵明不當的原因。
D.鐘嶸的《詩品》表現了矯正流弊、重視內容情意的深遠用心,同時又受時代風氣影響,把“骨氣奇高,詞采華茂”的詩人視為上品。
【答案】
1.C 2.C 3.B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
C.“引領形成反映現實的清新詩風”錯誤,鐘嶸《詩品》確實糾正了當時詩歌創作的流弊,但并未“引領形成反映現實的清新詩風”,選項無中生有。
故選C。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A.“歷代對他的正面評價”錯誤,不全是正面評價,比如錢鐘書先生在《談藝錄》里的說法就是否定鐘嶸的觀點。
B.“并論證了形成詩歌流弊的社會原因”,鐘嶸《詩品》的內容主要是“品評”,并未論證形成詩歌流弊的社會原因。
D.“重點論述中國古代的詩學成就”錯誤,重點論述的是古代詩歌的流弊。
故選C。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內容及觀點的能力。
B.“鐘嶸反對詩歌聲律論的主張符合詩歌發展的要求,拓展了詩歌體裁”錯誤,原文的表述是“事實證明,當時的聲律論發展成為唐代的格律詩,在格律詩的創立上是有作用的”,可見作者是不同意鐘嶸的“詩歌聲律論”的。
故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