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學
填空題
1、“版本”之稱,始于唐五代雕版印刷書之后,是相對于“寫本”而言,所以前人論及版本學,多稱始自宋人尤袤(讀若“冒”,南北曰袤,東西曰廣)的《遂初堂書目》。
2、《易.系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隋書.突厥傳》突厥人“無文字,刻木為契。” 3、現在能見到的最早的石刻文字,是唐代初年在陜西鳳翔縣發現的“石鼓文”,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館。 4、最長的簡是二尺四寸,用來書寫經史、法律。木制的版牘多寫公文或畫地理圖,故稱國土為“版圖”。又常有用版牘(長一尺)寫書信,故有稱書信為“尺牘”。
5、《漢書.趙飛燕傳》說,趙飛燕用名叫“赫蹄”的小薄紙包藥丸,其實這種紙也是縑帛。 6、宋代最為流行的裝訂方式是“蝴蝶裝”(亦作“蝶裝”)。
7、所謂建本,是就地域而言,指福建建陽縣的麻沙、崇化兩鎮書坊所刻之書。
浙本”。 8、宋代刻書最精者是杭州刻本,即“
9、元代地方官刻,由各路儒學和書院刻印,其中書院最優。
10、善本八字標準“精校精注、不缺不訛”。而版本鑒別八字經驗則是“眼別真贗,心識古今”。 11、“凡讀書最切要者,目錄之學。目錄明,方可讀書;目錄不明,終是亂讀。”
王鳴盛《十七史商榷》
12、宋人馬端臨《文獻通考?經籍考》;清人朱彝尊撰寫《經義考》仿照馬端臨的目錄體例;章學誠《史籍考》;謝 《小學考》。
13、馬端臨的目錄學體例——自序、總序、大序、小序。
14、古人寫字都帶著刀和筆,故有“刀筆”一詞,《史記》稱蕭何為秦之“刀筆吏”,后來“刀筆吏”貶稱從事文字記錄工作的小官。
15、編撰《四庫全書》私人獻書最多的是知不足齋主人鮑廷博和寧波天一閣主人范茂柱。 16、《四庫提要》為一萬多種書寫提要,存目書籍六千多種。
17、陳恒《四庫全書考異》;余嘉錫《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辨證》;胡玉縉《四庫全書總目補正》 18、《四庫》存目錄6793種,93551卷,比《四庫》收錄之書多出將近一半。
19、元刻本特點:黑口、趙字(趙孟俯)、無諱、多簡。
20、冊頁裝幀包括經折裝、梵夾裝、旋風裝、蝴蝶裝、包背裝和線裝。
21、清刻本特點:數量巨大、校刊精審、紙墨講究、質量可觀。
22、鑒別版本的經驗:
填空題考法:眼別真贗,心識古今。
簡答題考法:A、根據序跋鑒別版本 B、根據書牌木記鑒別版本 C、根據諱字鑒別版本 D、根據藏書印鑒別版本。 23、按著錄者不同目錄分為官修目錄、史家目錄、私家藏書目錄。
24、清代學者王鳴盛在《十七史商榷》中說“目錄之學,學中第一要事,必從此問途,方能得其門而入。” 25、阿英(錢德賦)的《晚清戲曲小說目》收錄清光緒初年至辛亥革命時期的小說。
子部,高儒《百川書志》把小說歸于史部。 26、傳統小說歸于
27、天一閣取名鄭玄《鄭氏周易注》“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藏書特點是:a、收明代地方志;b、收明代進士登科錄、會試錄、鄉試錄、武舉錄等。
用韻以統字,用字以系事”。 28、《永樂大典》仿宋人陰幼遇《韻府羣玉》和錢諷《回溪史韻》體例,如凡例中“
二、名詞解釋
1、文獻學——文獻學是以文獻和文獻發展規律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研究內容包括文獻的特點、功能、類型、生產和分布、發展規律、文獻整理方法以及文獻與文獻學發展歷史等,它是治學的基礎、資料的源頭,根據學科領域劃分為歷史文獻學、古典文獻學等 (網絡)。
2、文獻——最初“文”指典籍,“獻”指掌握、熟悉典籍的賢人。后來發生了變化,單指歷史上又價值的文字資料;今指記錄有知識的一切載體,它可以是文字的、圖像的、也可以是視覺的、聽覺的。 3、聚珍本——聚珍本是指清朝武英殿以聚珍銅活字排行刊印的《古今圖書集成》,清高宗以“活字”不雅,改稱“聚珍版”,因此,武英殿排印的多種書籍即被稱為武英殿聚珍本。這部書字體細勁,行格嚴肅,貯在武英殿。 4、古小說——所謂古小說,是相對近古通俗小說(白話小說)而言,或稱文言小說、子部小說、筆記小說等。程毅中的《古小說簡目》收錄以文學性較強的志怪、傳記為主,并參照傳統史志目錄“小說家”著錄源流,兼收雜家、瑣記之類的作品。
5、四部叢刊——所謂“四部”即經、史、子、集四門傳統分類法,而叢刊及叢書。《四部叢刊》是上個世紀初,由著名學者、出版家張濟元先生匯集多種中國古籍經典纂輯而成,收書468種,分初編、續編、三編,所用底本主要是商務印書館的藏書樓涵芬樓所藏古本、精本,也有借來的善本,供考訂古籍,整理文獻時參考,真可謂功德無量。
6、殺青——所謂殺青是中國古代制作用以書寫的竹簡的一種方法,即在將竹簡用以書寫前,把竹片放在火上烘烤,使其出水,以防蟲蛀;然后把竹片上的青皮刮去,以便書寫,這種方法叫做“汗青”或“殺青”。 7、書帕本——書帕本是一種版本類型。明代京官奉旨出差,回京時必刻一書,以一書一帕相饋贈,故謂之書帕本。這類書多為饋贈者自刻,作為禮物相送,以示自己風雅,故校對不精,刻印粗燥,錯誤頗多,接收者也不一定重視。
8、《郡齋讀書志》——《郡齋讀書志》是由宋代著名目錄學家晁公武編纂的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私家藏書書目。全書按經、史、子、集四部分為43小類,它的序或說明編次理由,或介紹一類書的特點,或敘述學術源流,另外《郡齋讀書志》的提要,內容豐富,充分體現了宋代目錄學的發展水平,因此,無論是在目錄體系上,還是提要考論上,都具有很高水平,受到歷代學者的重視。
9、《崇文總目》——《崇文總目》是宋代第一部有題解的官修目錄,也是北宋最大的目錄書,全書共66卷,
著錄書籍30669卷,體例采用大序、小序的辦法,主要由歐陽修撰寫,每書目下都有提要,揭示圖書的內容。但是此書出自眾人之手,提要解釋有較多錯誤和疏漏。盡管如此,《崇文總目》對宋代以后的公私藏書目錄產生了很大影響,起到了示范作用。
10、辯章學術,考鏡源流——是目錄學研究領域的一種批評方法,由清代學者章學誠在精研目錄學以后給予的總評價,即從流動性、過程性的宏觀角度對紛繁復雜的學術思潮和流派的源流進行考察,認識各學派的發展過程和價值。
11、《別錄》——是西漢劉向編撰的西漢政府圖書館藏書書目匯編,他將各書的序錄另寫一份,集為一書,叫《別錄》。
12、滾動條制度——滾動條制度是在以縑帛和紙張為書寫材料的條件下形成的一種書籍裝訂制度,即在縑帛上書寫完字后,將縑帛卷成一束,卷時必須用細木棍作為中心,這叫“軸”,因此成為滾動條,蔡倫造紙盛行以后,紙卷子的形制因襲帛書的滾動條形式,流行于隋唐,形成一套完善的制度,成為滾動條制度。 13、冊頁制度——冊頁制度是在我國雕版印刷技術發明并不斷發展的條件下產生的一種古書裝訂制度,即將單頁按一定順序裝訂成冊。其形式主要包括蝴蝶裝、包背裝、線裝等。
14、殿本——所謂殿本即清朝康熙年間武英殿刊刻的官刻本書籍。這類版本的書籍校對至精、刻書極工,多為欽定書籍刊行。
15、七略—— 是指輯略、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略、方技略。其中輯略是六略的總序,說明每一類的內容和意義,是節錄原書序錄的內容而成,實為六略。
三、簡答題
1、鑒定活字本的方法有哪些,
A、看版框四角有無縫隙;因為活版,板框是拼起來的
B、看擺字有無歪斜;如有字跡歪斜,則為活字版,而版面整齊則不是
C、看版面是否平整,放墨有無濃淡。活字版版面不會平整,而且放墨也有濃淡之別
D、活字本上下字之間筆畫不會交叉,而雕版印刷則難免有交叉之筆。
2、《七略》的成就和影響。
《七略》是我國第一部系統的目錄著作,比歐洲第一個正式的圖書分類表早出1500年。 《七略》是具有系統的、嚴密學術思想體系的目錄書,它不斷推動學術思想的發展,而且對我國的圖書目錄事業起著典范作用,有著巨大的成就和影響。
A、嚴密的編制目錄的方法和形式;
B、有廣泛的學術價值;
C、在學術上影響深遠;
D、對《漢書.藝文志》影響很大。
3、《漢書.藝文志》和《隋書.經籍志》是怎樣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給讀者有何作用, 答:《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又名《四庫全書總目》,簡稱《四庫提要》,共200卷。是我國古代最后一部也是規模最大的一部官修目錄,是我國古代目錄學集大成者。
A、《四庫提要》按經、史、子、集四部各冠以總序,概述各部的源流,提綱挈領。汲取了《漢書.藝文志》和《隋書.經籍志》編制目錄的經驗,繼承了中國古代注重學術源流的目錄學優良傳統,成為中國古代最完備的一部提要目錄。
B、《四庫提要》參考《漢書.藝文志》和《隋書.經籍志》的體例,通過總序、小序、提要,辯章學術,考鏡源流,對書籍進行評價,對中國古代學術著作作了一次總結。
給讀者的作用:a、將《四庫全書》著錄于存目之書,開列書名,在每一書錄之下寫有提要,敘述作者事跡,一書源委,版本異同,書的大意及其得失,使讀者一目了然。
b、為讀者提供了很好的目錄學研究參考數據。
4、藏書印對鑒定版本有何作用,
A、根據藏書印記推斷大體的刊刻時代;
B、根據藏書印可以探討書籍的流傳授受;
C、根據藏書印可以鑒別是否是善本。
5、錢曾的《讀書敏求記》特點,在文獻學中有何意義,
特點:品種多、質量精
意義:
A、總結出了根據書籍的版刻、字跡、紙張、墨色特征以考訂版本年代的科學方法; B、確定了初印、重印、原版、翻刻等方面來評定版本優劣的標準;
C、為版本來鑒定摸索出了一定規律,從而開闊了目錄學的研究領域。
6、宋刻本特點:
A、版式多白口單邊;
B、行格疏密,似有定律;
C、字體肥瘦有則,肥者學顏,瘦者學歐;
D、避諱最嚴;
E、裝潢都是蝴蝶裝。
7、學習目錄學的作用,
A、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古代學術源流;
B、可以指示好的注本;
C、可以指示足本;
D、可以指示善本;
E、可以指示異名同書;
F、可以指示內容相同或相近的書籍哪種為好。
8、21C網絡時代為什么還要學習古典文獻學?
A、人文學科不同于自然學科,它對學者個人的意志、性別、情感、想象力等有很大的依賴性。 B、訊息不等于知識,更不等于智能。前者屬于公共資源,后者屬于個人體驗。 C、一部人類文明史就是一部閱讀史。
9、《四庫》錄學批評方法:
A、辯章學術,考鏡源流;B、知人論世,具時考察;
C、縱橫比較,顯示異同;D、關切理解,雍容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