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尊茉莉花為夏花之王,并非百花雜壇一己之說,有歌詞為證: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香也香不過它。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再有: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夸。
茉莉花,屬于我國南方花卉,原產于江南地區,是南花北養最為成功最為普遍的花卉之一,大江南北都有栽植,區別在于,江北地區冬季需要室內越冬。
隨著居民居住條件的改善和提高,人們養花的觀念和方法也在發生變化,茉莉花,原來春夏秋三季在室外養護,冬季室內越冬。現在,一年四季均可在陽臺栽培養護。
百花雜壇就茉莉花臺盆栽管理養護的幾點實踐技術與喜歡茉莉花的花友分享:
一、陽臺栽培茉莉花的環境與選購茉莉花盆栽的時間
居室的南向陽臺或者東西向陽臺,無論是開放、半封閉和全封閉,只要一年四季有陽光照射,都可以栽植觀賞茉莉花盆栽。選購茉莉花盆栽,則需要避開冬季寒冷季節,其他三季均可購買。因為冬季氣溫寒冷,茉莉花不耐寒,溫室生長環境與家居陽臺生長環境,溫差太大,在溫室培育的茉莉花盆栽,很難適應新的生長環境,購買環境之后,一是植株難以打開花苞,二是經常出現葉片打蔫,花朵凋落,植株干枯的狀況。
二,陽臺盆栽茉莉花 的繁殖與土、肥、水
茉莉花繁殖方法主要有四種,即:扦插、播種、分株和壓條。北方地區栽植的茉莉花不打種子,難以播種繁殖,而分株與壓條較為麻煩,所以,家居大多采用扦插繁殖的方法。尤其是,茉莉花扦插繁殖成活率極高。
夏季的5到7月是扦插繁殖茉莉花最佳時間。可選取健壯、半木質化的兩年生枝條作為插穗,將其剪成10厘米左右,每段枝條,帶2到3個節間,剪去基部葉片,蘸取少量萘乙酸,再插入培養基質中。扦插基質以干凈河沙為宜,最好不要用肥沃的營養土作為扦插基質。扦插之后,需要進行遮光和保持基質濕潤。可用塑料薄膜遮罩,20天左右生根,一般1個月以后就能夠形成比較完整的根系,則可移栽到營養土中栽培養護。
盆栽茉莉花,用盆不可太大,以小盆為宜。栽植用土,以疏松、肥沃、透氣、排水良好且富含腐殖質的盆土為好。茉莉花是南方花卉,喜歡微酸性土壤,因此,栽植盆土需要保持微酸性。可用腐葉加園土加木煤渣混合配置。配置比例以2:6:2較為合適。
陽臺盆栽茉莉花,最好在生長季節花謝后進行追施,追肥以薄餅肥水或磷、鉀肥為主,半個月到一個月噴施磷酸二氫鉀為主的葉面肥,這樣可以促進下一次開花。
陽臺盆栽茉莉花的澆水。養花諺語:濕梔子,干茉莉。茉莉花雖然可以北養,但是,依然保持喜歡喜濕潤的生長特性。需要注意的是,茉莉花屬于不耐澇的花卉品種。夏季高溫,氣候干燥,盆土以保持濕潤為主,同時,在早晚時間,最好對葉片細霧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降低氣溫。冬季控制澆水,保持盆土比較干的狀態為宜。
三、陽臺盆栽茉莉的光照與修剪
無論什么結構的陽臺,其光照條件與自然環境中 的光照相比,都有明顯的不足,而茉莉,又是喜光植物。因此,陽臺盆栽茉莉花的光照問題,是養護措施的關鍵。一年四季,都必須保證植株的陽光照射。春夏秋三季,密封陽臺需要打開窗戶,讓太陽光直接照射到陽臺,植株受光,主要靠調整花盆的擺放位置來改善。春夏季節,太陽直射,光線入室距離較短,花盆擺放不宜太高,距離窗戶要近一些,秋冬季節,太陽光斜射,光線進入室內 的距離較長,可將花盆抬高擺放,而距離窗戶遠一點。這樣,可以充分的發揮光照的作用。
陽臺盆栽茉莉花的修剪:一般情況下,陽臺栽植茉莉花,長勢沒有室外強健,因此,在修剪方面需要注意:一株茉莉花不可保留枝條太多,以保證植株光照,及時將老、枯、干、病弱枝剪除,以減少養分消耗,每次開花之后,剪去殘花,對生長過長的枝條剪去一部分,促使萌發分枝。秋末花期結束,可對植株進行重剪,每枝留2到3個芽,其余剪除。
四、陽臺盆栽茉莉花病蟲害的防治
蟲害:陽臺盆栽茉莉,由于受光照和通風等因素的制約,容易發生蟲害,如:粉虱、葉蟬、介殼蟲、紅蜘蛛等,經常危害植株生長,防治蟲害,除了加強光照和通風之外,還可用藥物進行防治。可以用氧化樂果乳油、薊蚜凈等噴灑葉片。
病害:盆栽茉莉花的病害主要有,葉片黃化病、葉斑病、白粉病等。
防治茉莉花葉片黃化病,主要靠調節盆土的酸堿度。主要措施是換土與澆水。栽植盆土,在茉莉經過2年至3年生長之后,大多容易出現板結和堿化狀況,加之,根系盤根錯節,吸收能力趨向衰弱,不換盆換土植株會出現泛黃狀況,嚴重影響茉莉生長。需要注意的是,為茉莉花換盆,千萬不要進行洗根處理,根系也不宜重剪。
在茉莉花生長季節,結合澆水加黑礬也就是硫酸亞鐵,或者用磷酸二氫鉀盆栽葉片,也能夠起到防治黃化的作用。
對于茉莉花葉斑病、白粉病的防治,主要靠改善植株生長環境的通風條件。陽臺,空氣對流較差,夏季高溫,環境憋悶,植株容易發生葉斑病或者白粉病。需要晝夜開窗,以增加空氣流動循環。同時也可用代森鋅、多菌靈、百菌清、甲基托布津噴灑葉片。
以上四點,是百花雜壇陽臺盆栽茉莉花的實踐經驗初探,在此與諸位花友分享,以期拋磚引玉,互相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