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在繞地球公轉,地球在繞太陽公轉,太陽則和銀河系其余1500億到4000億顆恒星一起繞銀河系中心公轉。
在距離地球1.6萬光年的銀心區域,有一個440萬倍太陽質量的黑洞人馬座A*,它周圍還存在眾多小型黑洞以及密集又古老的球狀星團,這個由超級黑洞,小黑洞,球狀星團組成的引力聚合體,就是銀河系的質心,整個銀河系數千億顆恒星都在圍繞這個質心運動。
位于銀河系“郊區”的太陽系,此刻正在以240km/s的速度繞銀心公轉,大約需要2.2億年 ,才能完成一個公轉周期。
銀河系所在的本星系群里有50多個類似于銀河系的星系,其中仙女座星系質量最大,銀河系質量位居第二。
本星系群之上是擁有4.7萬個星系,直徑1.1億光年的本超星系團,因為本超星系團的質量中心位于室女座方向,所以本超星系團也被稱為室女座超星系團。
因此從更大的尺度上看,銀河系實際上是在繞著室女座方向的質心運動。
前面我們說過,宇宙中是不存在絕對靜止的,那室女座超星系團在向何處運動呢?
美國的天文觀測團隊此前發現室女座超星系團正在帶著本星系群,銀河系,太陽系,一起朝著長蛇座的方向快速運動,在這個參照系下銀河系的速度甚至達到了600km/s
不僅如此,科學家還發現除了室女座超星系團外,還有數百萬個星系在朝著長蛇座的方向移動。
基于以上事實,天文學界斷定在長蛇座方向肯定有個巨大的引力源,簡稱“巨引源”
通過統計受影響的星系數量后,科學家計算出了巨引源的質量為3京到5.4京倍太陽質量(1京等于1后面16個0),位于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中心的它,距離銀河系至少1.5億光年。
到這里我們可以下一個結論:銀河系在繞本星系群的質心運動,本星系群在繞室女座超星系團的質心運動,因此,銀河系也在繞著室女座超新星團的質心運動;而由于室女座超星系團在朝著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中心的巨引源運動。所以,銀河系實際上也在朝著巨引源運動,速度為600km/s。
目前的標準宇宙模型,由普通物質,暗物質,暗能量三部分組成,其中占比最大的暗能量正在讓我們的宇宙加速膨脹
因為巨引源并不是某個天體而是引力聚合體,所以在加速膨脹的宇宙中巨引源內部的天體密度會越來越小,宇宙膨脹的力量最終將“拆分”巨引源,讓它變成若干個較小的引力源。
從宇宙尺度上來看引力只在1億光年以下的尺度上“生效”,這也是為什么宇宙在加速膨脹,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還能撞上的原因,畢竟兩者相距僅254萬光年。
而對規模在1億光年以上的巨引源和其他引力聚合體來說,暗能量產生的“斥力”要遠遠大過天體間的“引力”,這也是為什么天文學界認為巨引源們不可能長期存在的原因。
有趣的是,宇宙加速膨脹雖然直到上世紀90年代才被發現,但與之相關的“暗能量”早在廣義相對論早期就出現過了,因為那時愛因斯坦還偏向于“穩恒態宇宙模型”,所以他往廣義相對論場方程中加入了“宇宙常數”,用于抵消萬有引力在大尺度上對宇宙施加的影響,從而讓整個宇宙維持穩定狀態。
盡管后來愛因斯坦因為哈勃發現宇宙膨脹而把宇宙常數刪了,但“在大尺度上抵消引力”這一特性,卻和若干年的后暗能量相符了。
雖然暗能量目前還未被科學家發現,但它確實能很好的解釋,宇宙的加速膨脹現象,未來如果真找到了暗能量存在的證據,那么宇宙中所有星系,在未來就都會被撕碎,整個宇宙最后將在,暗能量引起的大撕裂中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