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領域流傳著這么一句話:“感控做得好不好,要看醫院艱難梭菌(CDI)感染情況!”這句話反映了一個實情——CDI感染為最普遍且危害最大的院內感染之一。
曾經,甲硝唑是非重度CDI的一線藥物,萬古霉素是治療重度CDI的首選藥物。當前,盡管最新的臨床指南不再建議將甲硝唑用于非重度CDI初發病例,但甲硝唑可能仍是部分輕度CDI患者的不二之選。不過因現有數據有限,臨床醫生無法識別哪些輕度CDI患者能從甲硝唑治療中獲益。2019年9月,發表在《Clin Infect Dis》的一項研究,針對該問題進行了探究。
據悉,艱難梭菌已成為醫院相關感染的最常見原因。過去三十多年,甲硝唑一直是輕中度CDI初發病例的主要手段。直到前段時間,對于輕中度CDI初發病例,甲硝唑仍優于萬古霉素,被推薦作為一線治療選擇。但到了2018年初,這一情況發生了改變,美國感染病協會(IDSA)和美國醫療流行病學協會(SHEA)對2010年CDI臨床實踐指南進行了更新,不再建議將甲硝唑用于非重度CDI初發病例。
非重度CDI治療建議的這一重大變化,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一定的證據表明,在重癥CDI患者中,與甲硝唑相比,萬古霉素結局更佳。在輕度CDI患者中,幾項研究表明,在死亡率、CDI復發或臨床治愈率上,萬古霉素和甲硝唑沒有差異。
根據2010 CDI指南,在某些輕中度疾病患者中,甲硝唑可能仍具有與萬古霉素相似的療效。且與萬古霉素相比,甲硝唑價格便宜,并且可能與耐藥菌定植和/或進展更低有關。
此外,自從更新的指南發布以來,專家們與指南的意見有所不同,仍一致建議繼續將甲硝唑作為輕度CDI且并發癥低風險患者的一線治療選擇。但現有的數據有限,無法指導臨床醫生識別仍可使用甲硝唑的患者。
發表在《Clin Infect Dis》的該項研究,考察了哪些輕度CDI患者仍可使用甲硝唑,從而指導臨床醫生識別這些患者。
該2階段研究納入一個全國性退伍軍人隊列,這些患者均首次發生輕度CDI(2010~2014)。
首先,在甲硝唑治療的患者中,研究人員使用多變量非條件邏輯回歸分析,確定治療成功的預測因子,治療成功定義為治療后30天無全因死亡或復發。
然后,對第一階段確定的具有成功預測因子特征的亞組患者,比較甲硝唑和萬古霉素治療的臨床結局,并使用Cox比例風險模型確定30天全因死亡率、CDI復發和失敗。
在3656例甲硝唑治療患者中,3282例治療成功,374例治療失敗。
低齡是治療成功的唯一獨立預測因素。與年齡>65歲患者相比,<65歲患者成功概率高1.63倍(95%置信區間[CI],1.29~2.06)。
在年齡≤65歲的115對傾向評分匹配對中,甲硝唑和萬古霉素(參考)之間的全因死亡率(風險比[HR],0.29[95%CI,0.06~1.38]、CDI復發(HR,0.62[95%CI,0.26~1.49])或失敗(HR,0.50[95%CI,0.23~1.07])沒有顯著差異。
由此,作者認為,在≤65歲的初發輕度CDI患者中,甲硝唑和萬古霉素的臨床結局相似。這些數據表明,甲硝唑可考慮用于65歲或以下初發輕度CDI患者治療。
上述研究,為哪些初發輕度CDI患者仍可考慮使用甲硝唑治療,提供了臨床指導。年齡是預測治療成功與否的唯一因素。研究發現,在≤65歲的患者中,甲硝唑與萬古霉素的30天全因死亡率、CDI復發或兩種結局復合風險,均沒有差異。
不過,其他因素,例如住院時初步診斷CDI、嚴重潛在合并癥和低白蛋白血癥與治療失敗相關,在這些情況下,應考慮使用萬古霉素或非達霉素。
(選題審校:談志遠 編輯:常路)
(本文由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藥劑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團隊選題并審校,環球醫學資訊編輯完成。)
參考資料:Clin Infect Dis. 2019 Sep 27;69(8):1288-1295.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056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