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翟永立
附:王躍強詩歌《誰》原文
誰
文/王躍強
誰拿走了我們的天空
將一朵云,幾粒星斗
鎖進黑暗,誰讓
春風摘下的花朵
在山背哭泣,在淚水中
一瓣瓣丟失香氣,誰愿做
一個沒有靈魂的人
把骨頭的銹,借給
越跑越遠的肉身
--摘自《抒懷二0一七現(xiàn)代詩精品選集》(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
好布料恰遇巧裁縫。
這是我看到這首詩的第一印象。面對冷雨、落花、空山,在這樣一個魂不守舍的夜晚,作者的內心無疑是復雜的。此種情感壓抑在心里,肯定不是滋味。若是常人,或許會跑到雨夜,任雨水將自己澆透;或者喝點酒跑到山頂吼幾嗓子。好在詩人的情感宣泄方式是獨特的,文藝范兒的。如此,一首好詩便面世了。
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對語言的嫻熟運用。開篇,不直接說黑夜冷雨,而是“誰拿走了我的天空/將一朵云/幾粒星斗/鎖進黑暗”,詩的意境就出來了,一下子把人帶入一個蒼涼的境地;接著說“誰讓/春風摘下的花朵/在山背哭泣/在淚水中/一瓣瓣丟失香氣”,惜春、傷春之情油然而生;結尾說“誰愿做/一個沒有靈魂的人/把骨頭的銹/借給/越跑越遠的肉身”,最后一部分更能顯示作者的高明之處。明明是魂不守舍,卻反其道而用之,說肉身置靈魂而不顧,越走越遠。
整首詩以三個“誰”的問句,統(tǒng)攬全局。自然界有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神秘力量,人在宇宙、天地面前是渺小,而又無能為力的。三個問句,層層遞進,漸入佳境時,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教人嘆息!
這首詩基調給人以惜春傷春的蒼涼之感,是人類的普遍情感,易于引起讀者的共鳴;但是作品流露出來的情感,并不讓人覺得消極和頹廢。相反,作品蘊含了一種內在的,催人向上的力量。這正是作品的成功之處。
王躍強,筆名阿強。重慶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詩歌網(wǎng)》駐站詩人。已在《人民文學》《詩刊》《解放軍文藝》《星星》《詩選刊》《中國詩人》等刊物發(fā)表詩歌作品千余首。著有詩集《詞語的拂曉》《風在低語》。北京人,現(xiàn)居重慶。
編輯 翟永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