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請手動添加來源
相互理解包容、相互安慰本身并沒有對錯之分。首先必須討論想走哪條路,想去到哪個目的地。然后,為了到達那個目的地,才不得不選擇這樣的活法、按照這樣的步驟前進。
——稻盛和夫
在中小企業經營者當中,有許多人平時會意識到自己的弱點,因此也比較容易接受別人的弱點。同時,常言道“難容他人弱點之人非有德之人”,這句話背后還隱含“我的弱點也應該被接受”的意思,似乎只有這樣做才符合人性。
當然,員工也有這種傾向。在中小企業中,在經營者和員工已經形成這種所謂“相互理解”的風氣之下,企業經營者自身缺乏一絲不茍、切磋琢磨的精神,經營團隊也缺少實踐這一精神、提升自我、把公司做大做強的意識。
我個人在盛和塾深受啟發,認為企業應該提倡切磋琢磨,并把這個觀點告訴公司的其他經營者,但是,卻遭到不愿意變化的經營者的反對。同時,如果向經營干部或員工提出這些要求,一定會被指責過于苛刻,很可能會受到他們的非議。
但是,我不覺得這些非議跟企業經營和組織運營有任何關系。因為,貌似理解每一個人的情感和弱點,是器量的問題。我覺得,在運營企業及組織時進行判斷決策,與包容弱點完全是不同層次的問題。就這一點我想請教塾長,請塾長多多關照。
這個問題和企業及組織運營是同一回事。雖然您說這是器量的問題,但它跟器量毫無關系,它不折不扣、正是企業經營的問題。
這是為什么呢?您也不接受他人的弱點,做老好人;即便自己也有弱點,也會犯錯誤,但正因為自己也有不著調的地方,所以,您才打算改正缺點,提升自我,您也是這么做的。
同時,您還要求員工切磋琢磨,改正弱點和不足,精益求精。可是,一旦這么做,雙方都會很累,于是就有人說:“別說這種話……您不也有缺點嗎?您不也有薄弱的地方嗎?所以,您也應該包容我們的缺點和弱點……”如果不這么做,就會被說成人品不好,沒有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