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哲思,用灼熱的觀點啟迪思想,用溫暖的文字撫慰心靈。
每晚九點三十分,帶你看清世界,認識自己,慢品人生滋味。
人生如鏡,透過鏡子看自己、看天地、也看眾生。
看遠也看細,看透也看淡,看清自己,始終笑對人生,才算活得通透。
望遠鏡:打開眼界
思維與眼界,決定一個人的格局命運。
人若沒有高度,看到的全是各種問題;
人若沒有格局,看到的全是雞毛蒜皮。
《孟子》有言: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人若能如望遠鏡般把目光放遠,把時間軸拉長,心之所想,自然會改變。
想成大事,就要學會打開眼界看問題。撥開世間的迷霧,才能看清生命的真相。
眼界開闊了,說話做事更有底氣,待人接物也更得體。
顯微鏡:把握細節
《道德經》有言: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
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沒有人能一口氣吃成個胖子,路要一步步走,事要一件件做。
所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大禮不辭小節,細節決定成敗。
從細節著眼,從小事入手,事情自然就做成了。
放大鏡:看透世事
“謀大事者,首重格局。”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了他能抵達的高度。
人生的高度不是看到多少事,而是看透了多少事。
眼光的長度,決定了目光是否有前瞻性,能否越過當下的障礙看到未來;
心胸的寬度,決定了是否能坦然面對生活中的起起落落,從容前行;
思想的深度,決定了能否拋棄外界的目光、世俗的誘惑,堅持做自己。
輝煌過,終會落幕;月滿后,終會虧缺。
盛極則衰是人間常態,沒有誰能一直綻放。
看透了,不過是過眼云煙;
看不透,終究是沼澤迷霧。
太陽鏡:看淡生活
如果說看透是一種能力,那么看淡則是一種境界。
看透卻看不淡的人,到頭來只是自尋煩惱。
正所謂“過猶不及”,看透是為了清楚,而不是為了鉆牛角尖,和自己過不去。
直視太陽的人,會被陽光所傷;
執念太深的人,會痛苦和迷惘。
不如戴上一副太陽鏡:
看淡緣分深淺,去留隨意;
看淡榮辱得失,不悲不喜;
看淡人情冷暖,做自己的靠山。
唯有淡,才是人生本真的色彩。
平面鏡:認清自己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人生需要平面鏡,時刻檢視自己的得失。
只有每日“三省吾身”,善于自省,才能少栽跟頭、少走彎路。
正如《鬼谷子》所說:
“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
認識別人不難,認識自己很難。
多檢討自己的得失,少挑剔他人的是非。
唯有真正了解自己,才能真正看清別人。
哈哈鏡:笑對人生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生活本就不易,何苦為難自己?
真正有智慧的人,從不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身外之物的擁有上,而是即便身處困境,也能坦然一笑、豁達以待。
心態好的人,眼前有一面哈哈鏡。
所有煩惱看不真切,所有歡樂卻放大到極致。
被人誤會時,一笑而過,是一種涵養;
面對挫折時,樂觀一笑,是一種曠達;
無奈的時候,一笑了之,是一種智慧;
難過的時候,以笑相待,是一種修為。
以笑待人,世界將以笑回饋。
想要提升自己,推薦你讀一讀《哲思》五卷本,助你不斷進階:
你會在《見識卷》中見天地寬廣、眾生百態、內心豐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