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母親用血肉之軀成就了我們的生命,父親用寬大的臂彎為我們擋住了風雨。
不管我們將來去往何處,父母永遠是我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部分。
在我們的人生旅程中,父母就像天上的太陽,不僅能夠為我們驅散烏云,而且還能給我們帶來溫暖。
父母是我們成長道路上的重要陪伴者,然而,近年來我們不可否認地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自己的父母抱有憎恨之情。
這種現象在網絡中尤為多見,他們一邊發泄著對父母的不滿,一邊計劃著逃離原生家庭。
動物都知道反哺,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類為何會如此對待自己的父母?仔細想想,大抵以下三個原因。
02
第一,社會發展帶來的斷層感
社會在不斷發展進步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問題。
年輕人面臨的社會壓力日益增大,而父母可能無法及時適應和理解這種新變化帶來的壓力。
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與支持,然而,由于代溝的存在,父母的舊時觀念和傳統方式可能無法滿足年輕人的需求,進而造成了雙方的矛盾與沖突。
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都習慣性的按照自己的人生經驗,去規劃孩子的人生和未來。
而他們的規劃往往分為工作和婚姻兩類:于工作,他們永遠覺得老師和公務員最佳;于婚姻,他們永遠覺得二十五六歲就應該跨入婚姻的殿堂。
可是由于時代的變遷和觀念的改變,他們的人生經驗于當下社會并不完全適用,甚至還會對孩子的人生造成負面的影響。
可父母似乎并不認同這一點,他們固執而又強勢,總想讓子女順從自己,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如此這般,自然會引申出一系列的矛盾。
03
第二,溺愛與過度保護的后果
80后開始,社會上出現了大量獨生子女,他們是社會的希望,也是父母的掌中寶。
由于只有一個孩子,很多父母將所有的心血和愛都傾注在孩子身上。
“放在手心怕飛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這就是絕大部分父母的真實心態。
隨著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社會對于子女的教養理念發生了一定的轉變,父母更加注重對子女的照顧與關愛,往往過度保護他們。
然而,過度的溺愛可能導致年輕人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并且對未來的挑戰和困難缺乏足夠的準備。
當年輕人面臨一些人生的挫折和失敗時,他們可能會怨恨父母沒有給予他們足夠的獨立空間和能力,進而憎恨自己的父母。
除此之外,父母過度的溺愛和過分的保護也容易將孩子養成自私自利的性格,她們只知道索取,但卻絲毫不懂得回報。
在部分年輕人的心目當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只要父母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他們就會產生怨恨心理。
04
第三,互聯網時代的影響
網絡將地球變成了一個村莊,然而互聯網對所有人而言都是一把雙刃劍。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年輕人帶來了豐富多樣的信息和交流渠道,他們更加容易接觸到不同的觀點和價值觀。
然而,與此同時,互聯網也帶來了信息過載和價值觀碰撞的問題。
年輕人在接觸到新事物和新思維的同時,可能也會對父母傳統的觀念和方式產生懷疑和憎恨。
最可怕的是網民的相互攀比,以及價值觀扭曲的演化,使很多年輕人的道德觀都出現了一定的問題。
在這個“拼爹”的年代,很多年輕人都把自己的失敗,或無法過上幸福美滿生活的原因推到父母的身上,從而對父母產生抱怨和憎恨。
他們寧愿相信是因為父母的無能而導致了自己的人生悲劇,也不愿意相信是因為自己的無能才導致了自己的生活慘狀。
05
挽救親子關系,從思想入手。
對于父母而言,最可悲的事情莫過于被自己十月懷胎一朝分娩,辛辛苦苦養育成人的孩子所憎恨。
不正的思想才會造就不正的人,想要挽救親子關系,思想是根源。
①父母可以關心孩子,但不要掌控孩子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很多父母之所以急切的想要掌控孩子的人生,就是因為他們自以為在為孩子的將來做萬全的規劃。
可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生活方式的不斷改變,父母的經驗未必是可靠的經驗,父母為孩子的好也未必就是真的好。
為人父母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議,但不要試圖去掌控孩子的人生,當父母的愛變成了一種束縛孩子就會反叛和逃離。
②年輕人多一點感恩,少一點抱怨
年輕人不要執迷于“拼爹”的傳說,不可否認,有一個不錯的原生家庭,的確可以讓自己的人生開掛,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的機遇。
雖然你們的父母不像其他人的父母那么優秀,但他們也把自己最好的給了你們。
身為子女,應該感恩于父母的付出,在長大成人之后想著如何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而不是一邊索取一邊不知足。
③年輕父母帶孩子,杜絕溺愛
古語有言:“慣子如殺子。”
父母愛孩子,于是對其溺愛有加。這種行為不但無法讓孩子擁有幸福美滿的人生,而且還很容易讓他們養成扭曲的三觀,從而在長大之后犯下不可饒恕的錯誤。
父母對孩子真正的愛,是教會他們感恩和愛,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
對于父母來說,養出一個善良且人品好,能自給自足的孩子才是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