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包括兩部分內(nèi)容,即《經(jīng)》和《傳》。《經(jīng)》即八卦推演出來的六十四卦,而《傳》共有七種十篇,即十翼。
十翼是對《周易》思想進一步的總結(jié),解釋和擴展。其中有彖辭上下篇,象辭上下篇,文言篇,系辭上下篇,說卦傳,雜卦傳,序卦傳。
傳統(tǒng)認為,伏羲通過觀察天地的自然現(xiàn)象(河圖洛書),推演出了先天八卦,周文王在被囚禁在羑里時推演出后天八卦即文王八卦,并進一步推出六十四卦,又為六十四卦作了卦辭和爻辭,到了春秋時代,為了進一步闡述《周易》,孔子為之作傳,即將《周易》的人文思想闡述和總結(jié)了出來。故而《周易》的作者有三位即三圣:伏羲,周文王,孔子。孔子后來把自己的易學傳給了商瞿,到了西漢商瞿的傳人吸收部分陰陽家的東西創(chuàng)建了納甲術(shù)(以后細說)。
十翼之中,彖辭,象辭是對每卦的概括補充,多附在每卦之后,文言是對乾坤兩卦的哲學總結(jié)和解釋,系辭是對整個《周易》的原理進行解釋總結(jié),說卦是對八卦解釋總結(jié)(今天所見先天后天八卦圖都是宋儒從中總結(jié)的),雜卦傳解釋六十四卦的相互關(guān)系,序卦傳則對六十四卦的順序進行總結(jié)。十翼的出現(xiàn)使得學易更加容易。故而一般初次接觸易的人,都是從系辭傳開始讀起,了解了義理之后進一步擴展到象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