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別人”歷來被看作是一種美德,也被認為是胸懷寬廣的善意之舉。
“成就”就字面而言,這是一個中性詞匯,成就也就是成全,能夠在一些事上成全他人的想法,就意味著對他人的成就。
正因為“成就”一詞只是一種事實判斷,那么所有滿足對方想法、欲望的做法都可以稱為是一種成就。如此來看,成全別人的美好愿望是一種成就,成全別人邪惡的欲念也是一種成就。
從這個角度來看,小編認為,成就是可以分為善意的成就和惡意的成就兩個方面的。
所謂的善意,指的是對方的想法是美好的,是在法律和道德律允許范圍內的愿望,在這些愿望中,能夠體現人性自強不息和光輝積極的一面。
比如,一個人希望通過自我的奮斗去實現對高品質生活的向往,期待通過認真和誠意的態度去贏得心上人的喜歡,等等這些合情合理的訴求,都屬于人類生命張力的體現,是符合人性的正確表達,是能夠接受的,也應該得到支持。
中國有句古話:“天有好生之德。”這句話的本義表明了上天對人性自身圓滿的期待,同時也可以看出無所不能的宇宙之神對人性合理欲望的接受和認同。只要是在道德律節制下的個人愿望,當然是無可厚非的。
除卻合理的愿望,由于欲望的無休止之特征,人還會有各種各樣無限膨脹的欲求,比如對金錢、名望、美色等的追逐,人是永不停息的。
為了實現更多的財富名利乃至美色,人有時候會置社會法律于不顧,至于道德律更是視若敝履,不屑一顧了,最終走向色令智昏的結局。古人講“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似乎更像是多數人的宿命,顯然這些都是過度的索取,是不明智的選擇。
荀子認為“人性本惡”,即便有時候表現出善良的一面,也是“其善者偽也”,都是偽裝出來的,或者也可視作是充滿功利性的。
人類的惡,從根源而論就來自于欲望,欲望是滋生罪惡的土壤,不加以節制的欲望,是罪惡必然生發的第一因。
相對于人性合理的愿望,那些無所節制的欲求,從一定意義而言也是“愿望”的一種,但顯然那是超越了美好范疇的,不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都會帶來傷害,是不值得去成就的。
就拿傳銷而言,雖然可以實現一些人暴富的神話,但卻是以犧牲更多人對美好的期望為代價的,充滿著欺騙和暴力,無論他們說的如何天花亂墜,無論他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多么熾烈,顯然也是不能成就的,這不僅是不道德的致富方式,就其組織形式而言也是違法的。
不僅是帶有顯著違法色彩的傳銷,即便是披著合法外衣的某些直銷組織,采用的也是情感、情緒、情欲所謂的三情營銷方式,對人的思想造成隱性的傷害,對人的道德認知也形成極大的破壞,其害甚大。這類致富的方式顯然也是不能夠成就的,不僅如此,還應該給予及時的糾正,必要時要采取強制的打擊手段。
關于“成就他人”,小編的觀點已經很明了了,對于美好的合理的訴求,成就別人是一種美德,而對于不符合道德要求的、甚至突破法律底線的念想,當然是堅決不能成全的,在是非面前,人要保持清醒的認知。
正如孔子所言: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那些正派的人會成全別人的好事,但不會成全別人的壞事。小人正好相反,對別人做好事不感興趣,卻慫恿、支持他人干成壞事。
看到此就會明白,不是所有的成全都意味著高風亮節,還有一種成全是——成就他人成為一個正式的惡人。這類“成就他人”的背后是對他人的深深毒害,是用心不良極其惡毒的行為,成長中的年輕人有尤為應該學會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