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膚色的認知,不知道大家是怎樣,我個人,經(jīng)歷過這樣的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懵懂,淳樸,要么黑,要么白。
至于怎么算黑,怎么算白,那是從來沒搞懂過的,一會聽到有人說我白,一會聽到姐們兒損我黑,從來不知自己究竟是白是黑,只有在每個夏天結(jié)束的時候,知道自己是塊炭。
順便的,這幾天默默地下了決心,今年春夏,一定要好好地享受陽光,黑就讓它黑去,不想再畏畏縮縮地躲在冷氣房里了!
第二個階段,知道除了黑白,還有黃這件事。
在這個階段,搞明白了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原來,我是微黃的,但又不是黃黑,是黃白。但大家說的什么黃一白黃二白,我仍舊沒搞明白,因為似乎沒有哪個標準在我身上是真正適用的。
第三個階段,了解到除了黑白黃,還有冷暖。
好了,這下,問題才真正出現(xiàn)了。排列組合,學過,對吧?
黃白、黃黑,可以組合,冷暖還可以再跟黑、白、黃、黃白、黃黑交叉組合,算算,膚色有多少種?
于是,就此進入第四階段,放棄!
但放棄的原因不在于太復雜,而在于很長一段時間里,我感覺膚色的用處沒那么大,因為盡管我絕非傳說中的冷白皮,但也很少有我穿了真的特別丑的顏色,大不了就涂個口紅,多大點事?
不單單是我,我發(fā)現(xiàn)我身邊的姑娘們多數(shù)也是我這么個情況。那對于這么復雜的事情如此執(zhí)著是為了啥?有這閑心不如多想想早餐吃什么。
但最近,進入到了第五個階段,原因是,我春節(jié)前去染頭發(fā)。
我去年四月份染過,因為我皮膚有點黃,當時發(fā)型師建議我不能再染黃,所以染了棕紅,就是上面那個紅,很好看,但也沒有很抬氣色,起床時看著還有點頹唐憔悴。
我這次去染之前,就想了很久,為什么呢?發(fā)型師的思路是完全正確的,為什么還是沒有達到最佳效果?
然后我做了一系列的功課,開了竅,今天就是想要把我研究出的關于膚色的神神鬼鬼的知識點分享給大家,然后也一起探討一下,走著!
我真正意識到膚色問題是從與男家屬的對比開始。
我男家屬的臉很小,所以我有一個常規(guī)操作,就是逼他在鏡子前蹲馬步,把臉跟我放在平行位置,通過與他對比來觀察自己有沒有浮腫或長胖……
問題就出在這兒,我和他在鏡子里永遠是兩個顏色,他是粉嘟嘟的,我是綠森森的——然而,他并沒有比我白,我比他白凈得多。
在家里的鏡子前還不夠明顯,在那種泛著白光的電梯里,不得了,基本上,我是無敵浩克,他是地獄男爵。
姐妹們,是不是一下子就感受到了那個場景!
于是我自然而然就想起了這一年多來很流行的“小綠人”的說法。
我知道有很多姑娘了解這個理論,但肯定也有不少人不大清楚,一句話,不管白還是黃,不再單純用冷暖去區(qū)分皮膚的基調(diào)色,而是用綠、黃、粉等顏色來定義。
我覺得這個理論的大致方向是科學的,不僅是我們東方人,即使在西方的膚色系統(tǒng)中,同樣也有“橄欖膚(Olive Skin Tone)”的說法,就對應著我們說的“綠”。
橄欖膚色與冷白皮以及小麥膚色的對比
但是,當我深入去研究這個理論的時候,又發(fā)現(xiàn),依舊套不到我的身上,我似乎……沒那么綠,因為有些不適合小綠人的口紅我涂還挺美,不適合小綠人的顏色,我穿得都尚好。
可臨到要染發(fā),我想到之前染的紅棕色,又覺得,沒錯啊,我應該是小綠人,不然為什么明明黃白皮染紅棕卻不提氣色?
再一次。發(fā)了瘋。
所以,跟我一樣比較偏中性膚色的絕大多數(shù)人,沒有必要去硬性識別出自己的膚色類型,只要知道怎么找到適合自己的就夠了。
口紅與膚色的對應
到底要怎么找到最適合自己、最能顯得氣色好、膚質(zhì)通透的口紅顏色,是個大事。
我以前一直糾結(jié)各種色號,流行什么色就把什么色買來試,什么南瓜色,豆沙紅,姨媽紅,干枯玫瑰,亂七八糟,一個顏色也沒落下過。
每當我以為我總結(jié)出了什么規(guī)律的時候,下一支口紅總能把這個規(guī)律打破,以至于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我都覺得我應該是外星人,不然,為什么沒有一個色系是完全適合我的?!
最近我通過在自己還有姐妹臉上測試,發(fā)現(xiàn)比較科學的方案是,將口紅分為橙調(diào)、紫調(diào)、粉調(diào),再做挑選。
橙調(diào)不用說,我相信大家能識別,對吧?
需要提醒一句,只要帶黃,就必然落入橙調(diào),比如說土橘色,看起來是正兒八經(jīng)的紅沒錯,但它其實是橙調(diào)的。
至于紫調(diào)跟粉調(diào)的區(qū)別,看下圖:
前兩張是粉調(diào),后兩張是紫調(diào);粉調(diào)以粉紅為底色,鮮亮、柔嫩,紫調(diào)則以黑紫為底色,深沉、濃郁。
這樣將口紅分類后,大家找到最最標準的對應著三個色調(diào)的口紅,不要太熒光,也不要太暗,中性明度就好,但是飽和度一定要高,來做測試。
比如說,橙調(diào)就選最最正的橘色,粉調(diào)就選最最柔嫩的珊瑚粉,紫調(diào)就選最最濃的紫紅。
如果膚色具有典型特征,比如說典型的橄欖皮/棕黃皮/粉皮,諸如此類,那么,只要適合其中一種,另外兩種幾乎不太可能駕馭得了,今后買口紅,只要往相應的色調(diào)里去選就行了,絕對不會出錯。
如果沒有特別適合跟不適合,或者兩種以上都能很好地駕馭,那基本上,膚色沒有典型特征。
比如說我,紫調(diào)最好看,粉調(diào)也還可以,而橙調(diào)一上臉立刻就像要出演鄉(xiāng)村愛情故事,因為我是中性黃白皮偏冷一點點。
另外,我建議最好拍照對比,比照鏡子看得更明白。
至于不合適的顏色,我嘗試過疊涂,很棒。
這里也順便分享給大家我覺得好用的疊涂法,不要一層+一層,拿我用的顏色舉個例,中間涂橙色、邊上涂粉色,然后用手指或唇刷將過渡銜接處自然暈染,那效果,絕了。
這個法子可以把你買砸了、不適合你、但又特別想要涂的顏色都利用起來,但有一個前提,就是兩個色要在一個明度上。
比如說,土橘色就要跟玫瑰色疊涂,熒光橙就要跟珊瑚粉疊涂,諸如此類,可以獲得最佳效果,比之前流行的雙色口紅效果更自然漂亮。
這就是中間涂土橘色邊上涂豆沙粉色的效果
發(fā)色與膚色的對應
我春節(jié)前去做頭發(fā)才知道,原來現(xiàn)在超級流行染發(fā),而且不是我以為的染個色就算完,各種稀奇古怪花里胡哨的樣式,特別受歡迎。
我之前就覺得很詭異,以前翻大眾點評看發(fā)型師的作品,都是剪燙為主,現(xiàn)在為什么都是染色為主,染色有什么好展示的?
這次做了才知道,現(xiàn)在的染色,早就不是以前那碼事,色系多了許多,手法也有所講究,更驚人的是,有些頭發(fā),啥也不干哦,就染哦,兩千多塊!
我去染發(fā)時看到有個女孩做的這種歐美漸變挑染,就是兩千多塊,漂就要漂三次,發(fā)型師還一直念叨讓她記得涂口紅……
但那不是我們今天要聊的,今天就聊,如果要染發(fā),到底怎么選到素顏也能提氣色的、最適合自己的發(fā)色。
挑發(fā)色時,不用看皮膚黑黃白,只看膚色的冷暖即可。
換句話講,沒有黑黃皮不能染黃染淺的說法,花花綠綠想染什么色就染什么色,但是,冷色調(diào)皮膚要選冷色調(diào)的發(fā)色,而暖色調(diào)皮膚,就得染暖色調(diào)的顏色。
關于發(fā)色的冷暖,大家分辨感受一下。
同為奶茶色染發(fā):
同為粉色系染發(fā):
如果你能很清晰地分辨出上面兩組發(fā)色中哪一個冷、哪一個暖,太好了,你可以自己挑發(fā)色來跟發(fā)型師溝通。
上面兩組中,都是左邊為冷色,右邊為暖色。
如果你不能,那……可能有點問題,你色感也許,我是說也許,不太靠譜,千。萬。不要自己去網(wǎng)站搜圖然后跟托尼說,我要這個色,因為你搜來的圖很可能會引起誤會,然后染出來一塌糊涂!
最好是通過和發(fā)型師交流,描述你想要的顏色,然后加一句“我要冷/暖色調(diào)的”。
靠譜的發(fā)型師會明白你要什么,這次我染發(fā)就是通過描述溝通的,雖然我染出來確實是冷棕:
但染劑本身其實是天藍色的,因為托尼是通過在棕里面加入藍色染劑從而讓黃棕變成冷棕,所以,搞不清就還是不要找圖了,只要你說,要冷色調(diào),托尼就會給你調(diào)。
再來說膚色的冷暖。
我一直以為自己是暖膚色,因為我黃啊,并且我戴銀色耳環(huán)確實沒金色的好看,那我不是暖的是啥呢?
這里就要提一句,我覺得東亞人用金銀飾品判定膚色冷暖的方法有待商榷,因為我們多數(shù)人的底色就是黃的,即使是冷皮,戴淡金的飾品,一般說來也丑不到哪里去。
娛樂圈最有名的兩大正宗冷白皮戴金色也挺美
靠血管同樣不靠譜。
身上雪白、臉上蠟黃;或者身上粉嫩,面如菜色的姐妹,請舉手——肯定比想象的更多。
傳說中藍血管冷皮、綠血管暖皮、紫血管或介于兩個色中間的中性皮,這個方法,也未必準確。
事實上我是偏冷一點的中性膚色,這就是我染紅棕發(fā)色不提氣的原因,然而我血管是藍色的,這跟誰說理去?
我的結(jié)論是,如果你的膚色本身有明顯的冷暖性,那可以使用以上那些常見方法判斷,不會錯;
如果你和我一樣,膚色偏中性,那么,口紅比金銀飾品靠譜,試試上面說的粉色跟橘色口紅,深淺無所謂,但是你選的粉跟橘在明度上一定要一樣,否則試不出來!
在明度相同的情況下,如果粉色口紅顯得氣色好一點,冷;如果橘色口紅更好,暖。
對于偏中性的膚色,其他真的沒有更好的辦法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染發(fā)就是賭博,但是染過一次后,心里就會有數(shù)了,因為染發(fā)的判定比口紅更有效,那真的只有在你染過一次有著明顯冷暖的發(fā)色、在好的散射光線下觀察過自己的素顏氣色后,才能得出真正準確的結(jié)論。
衣服顏色與膚色
什么皮膚黑不能穿這個色、皮膚黃不能穿那個色,只要這個顏色跟臉拉開距離并把握好材質(zhì),在比較近的社交場景內(nèi),衣服對膚色沒有太大的影響。
換句話講,如果今天是雙人約會、會議室開會等與人直接近距離接觸的社交場景,喜歡什么色穿什么色好了,不打緊,還不如多關注發(fā)色與妝容對膚色的影響!
除非膚色有十分典型的特征,否則,離臉超過10cm的服裝單品,與膚色關系不那么大,尤其在化了妝的前提下。
但是。
如果拉開距離,在3m以外別人看你的時候,服裝的顏色對膚色的影響力,就遠遠超過發(fā)色與妝容了。
比方說,近距離看湯唯穿黃綠跟淺青綠都還可以,都挺白嫩,但是距離一拉開,立刻能發(fā)現(xiàn),她根本不適合黃綠色,顯得人暗沉,膚色也有點臟臟的,但是淺青綠就襯得她干凈而清爽。
所以,如果在類似年會、沙龍聚會、需要上臺講話之類的社交場景中,一定要非常慎重地根據(jù)膚色選擇服裝。
具體要遵循什么規(guī)律,那可就太復雜了,絕不是單純的黃皮黑皮白皮的事。
這就需要另起一篇花個三四千字跟大家總結(jié)一下,關于我這做了幾年衣服,從各位的反饋中總結(jié)到的一些關于衣服顏色真實的經(jīng)驗教訓……
直到現(xiàn)在,還是常常能在購物APP上看到女孩們最愛問的問題:“這個顏色顯白不?”
多少年了,依舊不死心,依舊在問。
希望看完今天這篇,大家能搞明白,這個問題,毫無意義,除非回答你問題的人是跟你一樣的黃/白/黑,跟你一樣的綠/粉/黃,又跟你一樣的冷/暖,否則,別想了,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至于現(xiàn)在流行的四季色彩判讀法,在讀者的建議下,我認真研究過了,我舉手,我放棄了,我覺得我哪個都是又哪個都不是……
但是四季色彩理論我們可以聰明地取舍利用,對于給衣服選色能幫上大忙,這個我之后再單獨寫文章講。
根據(jù)我對身邊女性的觀察,多數(shù)人真的都是中性膚色,略偏某種特質(zhì)一點點,這類型的膚色,與其硬要定義自己的膚色類型,還不妨通過科學的方法與嘗試找到適合自己的顏色來得高效。
所以,如果搞不清,就不要去定義,搞清楚自己適合什么,就行了。
助理編輯:Lil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