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爸萌媽們,我們常怕自己的一些行為會毀掉孩子,那到底什么舉動會讓孩子感覺最受打擊呢?下面小萌就來給你講一下吧~
先來看一個實驗
找一條普通的、未經訓練的、不那么走運的狗狗。
把它放在一個它如何都逃不出去的籠子里。
讓它聽蜂音器發出的聲音,然后電它,讓它痛苦萬分。
它拼命逃,卻怎么也逃不掉。
一次又一次對這只可憐的動物重復同樣的步驟,最后,狗狗不再試圖逃跑。
門開了,它抬腳就能逃離這座地獄,但它不再逃。
對于這件事情,狗狗形成了自己的、幾乎是無法改變的看法。
無論是教師或家長,對孩子做類似的事情,也能得到相似的結果。
這種行為叫什么
這種行為叫做習得性無助。
責罵、施壓、要求過高、單維度評價、關注很少,都會導致孩子的習得性無助。
孩子面對學習生活的失敗,又受到老師和家長的消極評價,從而逐漸形成了刻板的思維模式和認知態度——他們認定自己永遠是一個失敗者,無論怎樣努力也無濟于事。他們還往往固執己見,不能吸收別人的意見和建議,并以消極的方式重復不變地對待學習問題。
孩子一旦形成習得性無助,會進入第二個階段,叫自我認知強化。
自我認知會分為兩類,一類孩子認為我很優秀,一類孩子認為我不行,優秀的孩子很樂意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學習、考試,他會拿出百分之百的力量去投入,而投入的力量大收獲的就多,收獲多同時印證了他是優秀的。
而受習得性無助影響的孩子正好相反,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怪圈,優秀的孩子不斷地強化我優秀,而認為自己不優秀的孩子不斷地被強化不優秀。
如何避免習得性無助
家長和老師在開始糾正孩子習得性無助的時候,要適當地降低要求標準。如果一開始給孩子設立太高的要求,孩子會覺得壓力太大而放棄,只有適當的期望才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比如孩子這次考了八十分,你可以給他設立八十五分的目標。
需要注意的是,要做好孩子會出現反復的心理準備。在出現反復的時候,讓孩子看到他比原來進步了,比如孩子的成績有所下降,這時可以對孩子說,雖然分數下來了,但是你比原來努力了。
不斷探索和嘗試,并接受成功和失敗,是孩子成長中必經的階段。是孩子的世界里,父母和老師都是他們成長的路標。如果孩子眼中的父母和老師都是挑剔指責且不愛他們的,那他們的世界就真的如同天塌了一般,如此,他們還能是積極和勇于探索的嗎?
你有一份“六一”禮物等待領取
進入“萌動上海”公眾號,點擊下方的菜單欄“六一禮包”即可領取
快去看看吧!
本期萌動編輯:肖騰
本期素材來自成長樹
聯系我們:mengdongsh@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