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雷(原名伊曼紐爾·拉德尼茨基,生于1890年8月27日,卒于1976年11月18日)是一位美國現代主義藝術家,在法國巴黎度過了自己大部分職業生涯。他為達達主義運動和超現實主義運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雖然他并沒有正式地參與這兩次運動。他的作品多見于各種類型的媒體中,但他自認為是一位畫家。曼雷因他的先鋒派攝影而為人所知,他同時也是一位有聲望的時裝攝影師和肖像攝影師。曼雷也因他對物影照片——他自己口中的光影圖片——的發展做出的貢獻而著名。
曼雷的大部分作品——除了他的時裝照片和肖像照片——在他還活著的時候并不被人賞識,特別是在他的家鄉美國。不過近些年他的名聲在逐漸增長。
背景和青年時代
曼·雷在他的藝術生涯中很少向大眾透露他的早期生活或是家庭信息。他甚至拒絕承認有除了曼·雷以外的別的名字。
曼·雷原名伊曼紐爾·拉德尼茨基,于1890年生于美國賓州費城南部。
曼·雷的父親在一家衣服加工廠工作,同時還經營一家小裁縫店。孩子們從很小的時候就在父親的要求下幫助他的生意。曼·雷的母親喜歡給自己的家人設計服裝,并經常用零碎的布制作拼貼作品。
首次藝術嘗試
曼·雷在童年時期便展現了藝術和機械上的才能。1904到1908年,他就讀于布魯克林男子高中。這段時期的教育為他打下了堅實的工程制圖和其他基本藝術技巧的基礎。在上學期間,他還經常光臨當地藝術博物館,研習歐洲早期藝術作品。在畢業后,曼·雷得到了建筑系的獎學金,但他最后選擇了從事藝術事業。雷的父母對他選擇藝術事業感到失望,但他們還是同意將有限的家庭住房改造使得雷能擁有自己的工作室。接下來的四年中,雷一直在
家工作。在此期間他致力于成為專業畫家。雷成為了一個商業畫家,并為曼哈頓數家公司畫工程示意圖。現存的作品顯示曼·雷這一時期主要創造模仿19世紀風格的作品。那時他已經是當代先鋒派藝術熱情的傾慕者了,他欣賞的作品包括阿爾弗雷德·史戴格里茨在291畫廊中展出的歐洲現代主義作品和阿士甘·史顧的畫作。但是,除了一些小小的嘗試,曼·雷并沒有在他自己的作品中展現出這種風格。他零星參加的藝術學校——包括國家藝術學院和紐約學生藝術聯盟——對他的藝術風格并沒有明顯的影響。但在1912年秋天進入法里學校之后,雷在藝術上開始有了巨大而快速的發展。
紐約
在紐約市居住期間,曼·雷在作品視覺效果上受到了1913年的武器展,也就是國際現代藝術展,和歐洲當代藝術展的影響。他的早期作品展現了立體主義。在與馬塞爾·杜尚成為朋友后,他的作品開始表現物體的移動,因為杜尚對于在靜止的畫作中展現運動十分感興趣。這方面的例子包括他在作品舞繩者和她的影子中對舞者裙子位置的重復表現。
1915年曼·雷開了他的第一個個人展覽,展出作品包括他的油畫作品和素描作品。他的第一個前達達主義作品——一件名為自畫像的組裝作品——于第二年展出。在1918年他拍攝了第一組有重要意義的攝影作品。
曼·雷放棄了傳統繪畫技法,在作品中加入了達達——一次反藝術運動——元素。他開始制作用以攝影的實物,并在制作圖像方面發展了獨特的機械和攝影技巧。在1918年版本的舞繩者中,他將素描和噴射槍技術結合起來創作。像杜尚一樣,他制作現成藝術品——經過挑選和修飾的普通物品。他的禮物現成藝術品是由一個鐵架子和底部的金屬組成的,伊斯多爾·杜卡薩之謎則是用布包住一個未知物體(其實是一個縫紉機),再用繩子捆綁。空中圖畫,同時期的另一件作品,使用玻璃上的噴槍制作的。
1920年,曼·雷幫助杜尚制作了旋轉玻璃盤。這是他的第一件機械作品,也是動態藝術最早的代表作之一。這件作品是由一些馬達帶動旋轉的玻璃盤子組成的。同年,曼雷,凱瑟琳·杜埃爾和杜尚一同發起了匿名社,這是一家流動展館,也是美國第一家現代藝術博物館。
1920年曼·雷與杜尚合作發表了一期紐約達達運動。曼·雷認為,達達主義的實驗比起紐約狂野混亂的街道來說微不足道。他寫道:“達達無法在紐約立足生根。紐約就是達達主義,這個城市不會允許她的競爭者在這里生存。”
1913年曼·雷在紐約認識了他的第一位妻子,比利時詩人阿登·拉科洛克斯。他們1914年結婚,1919年分居,并最終于1937年離婚。
巴黎
1921年七月,曼·雷離開紐約,來到法國巴黎生活工作。他迅速在蒙帕納斯總部——一個備受藝術家青睞的地方——安了家。到達巴黎不久后,他就與凱凱·德·蒙帕納斯(愛麗絲·普林)相識并墜入愛河。蒙帕納斯是巴黎波西米亞圈子里一個著名的藝術模特。凱凱陪伴曼·雷度過了整個1920年代。曼·雷最有名的一些攝影作品便是以凱凱為拍攝對象的,凱凱也在曼·雷導演的實驗電影中擔任女主角。但1929年后,他與超現實主義攝影家李·米勒開始了另一段戀愛。接下來的在蒙巴那斯的20年里,曼雷成為了一位廣受尊崇的攝影師。許多有名的藝術家,包括詹姆斯·喬伊斯、格特魯德·斯泰因、讓·谷克多,都曾出現在他的鏡頭下。
1925年在巴黎,曼雷的作品在第一次超現實主義展覽中與胡安·米羅和巴勃羅·畢加索的作品一起被展出。這段時間中的一件作品,原名終將毀滅之物(后改名為不可摧毀之物),表現了一臺有一只眼睛的節拍器。另一件這期間的重要作品是英格拉斯的小提琴,一張凱凱·德·蒙巴那斯模仿畫家、音樂家英格萊斯形象的令人驚嘆的肖像。英格拉斯的小提琴是一個曼雷風格的典型例子,他經常在他的攝影中把風馬牛不相及的元素組合在一起營造出獨特的效果和內涵。
1934年,因其創作的被皮毛覆蓋的的茶杯而聞名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家瑪麗特·歐本海姆為曼雷做裸體模特。曼雷拍出了一系列知名的圖片,內容就是歐本海姆站在一家出版社旁邊。
與他的攝影助手和情人李·米勒一起,曼雷改進了過度曝光的攝影技術。他還創造了一種他自己稱為“光影照片”的物影照片。他稱這種相片為純粹的達達主義。
曼·雷曾導演過很多先鋒派短片,是純粹電影運動的一部分。他的作品有一系列長度不等的短片。他還曾協助杜尚拍攝影片貧血電影業。并在費爾南德·萊格的影片機械芭蕾中負責攝像。在雷奈·克萊爾的影片復雜中,曼雷客串了一個小角色,在一個簡短的鏡頭中與杜尚下象棋。杜尚、曼·雷和弗朗西斯·畢卡比亞是朋友,也是合作者。他們三人因他們的藝術的實驗性、娛樂性和創新性聯系在了一起。
晚年生活
曼·雷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不得不從巴黎回到美國。在1940年到1951年他住在加州洛杉磯。在到達洛杉磯幾天之后,他見到了朱麗葉·布朗娜,一位有著羅馬尼亞猶太血統的第一代美國移民。她是一位專業舞者,也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專為藝術家服務的模特。他們幾乎是立即就同居了,然后在1946年舉行了婚禮。但是,他還是稱蒙巴那斯為家,并最后回到了巴黎。
1963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自傳《自畫像》,這本書在1999年被重新出版(ISBN
曼·雷于1976年11月18日因肺部感染死于巴黎。他被葬于巴黎的蒙帕納斯公墓。曼·雷的墓志銘是“義無反顧,但是絕非漠不關心”。當朱麗葉1991年去世后,她與曼雷合葬,墓志銘是“重聚”。朱麗葉為曼·雷的作品創辦了一家信托公司,并將他的大部分作品捐給了博物館。
榮譽
1999年,藝術新聞雜志將曼雷評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25位藝術家之一。雜志介紹了他的具有突破性的攝影,“他對于電影、繪畫、雕塑、珂拉奇和藝術組裝的探索和他對于表演藝術和概念藝術雛形的貢獻”。藝術新聞還評論道,“曼雷為所有類型的藝術家樹立了創新的典范,并在他對于“快樂與自由的追求”中打開了每一扇他遇到的門,隨著他的理想自由漫游。”尋找快樂和自由是曼雷藝術創作的基本原則之一,其他原則還包括做社會所禁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