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給人的感覺是人都比較浮躁。能夠靜下心來做事情的很少。曾國藩說:“自修之道,莫難于養心。”修身大業中,最難做到的就是靜下心來。
為什么我們的心會靜不下來呢?因為我們忿憤、恐懼、好惡、浮競。這是前人總結的可能導致內心不寧靜的四種情況。下面分別敘述之。
首先是忿憤之心。遇到一點不如意的事情就憤怒,對德行、對身體的損傷都非常大。戒怒是修身,更是養生的重要方面。
我是一個很容易惱怒的人。在單位看稿子的時候,同事弄出一點聲響也會引起我的憤怒。在家里發生這種情況,我更是對家人惡言相向。這對身體的傷害非常大,也是非常敗德的事,也傷害周邊的人。這是以后需要痛改的地方。
其次是恐懼之心。陳安之成功學訓練中有一個重要的課目,就是走火。光著腳,從600℃高溫的木炭火路上走過去,火道一般長10到15米。
冒著被燒傷的危險做這么一件事,目的是什么呢?就是為了克服恐懼之心。一個人要想成功,必須去掉恐懼之心,就像左宗棠所說的那樣,管他三七二十一,先做了再說。干大事的人,必須要有這樣的膽識。
第三個是好惡之心。人們常犯的錯誤是以自我為中心,太強調自己的好惡,自己喜歡的人那就什么都好,自己不喜歡的人那就什么都壞,愛憎太過分明,而不能以客觀的標準去評價人,更不能以寬容的心容納討厭的人。內心強分好惡,就難以沉靜。
最后一個是浮競之心。浮競就是爭強好勝。看著以前的同學、朋友都發財了,心里就不舒服,就想著怎么才能賺錢,壓過他們。這就是一種浮競之心。很明顯,這是一種心理失衡。這樣的人,是不可能沉下心來做事情的。
要想修身身心,就必須克服忿憤、恐懼、好惡、浮競之心。心靜了下來,想做到慎獨就容易了。這是成為君子的第一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